張麗文
摘 要: 導入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之一。它可以引起學生的注意,能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活動,從而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課堂導入的方法多種多樣,常用的導入方法有:復習舊知識導入、生活常識導、多媒體導入、故事導入、演示實驗導入、問題導入等等。
關鍵詞:初中生物 課堂教學 導入方法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6)06-0151-01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學也是如此。課堂導入的好壞直接影響到課堂效果,恰當的導入能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起來,饒有興趣地投入到課堂學習。所以,要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生物教學質量,如何導入新課是最關鍵的一個環節。下面根據本人幾年來的教學經驗,談談生物課堂導入的幾點體會。
一、復習舊知識導入
孔子云:“溫故而知新”。在生物教學過程中,組織學生學習新內容之前,注意聯系學生頭腦中與當前學習有關的知識,并以此為基礎導入新課,這樣既鞏固了所學的舊知識,又為學習新知識鋪設了道路,有利于知識的轉移。比如,在講《植物的生殖》一節時,通過復習被子植物的知識,我們知道植物可以進行有性生殖,也就是利用種子繁殖。種子是由花的什么結構發育而來的?引導同學們完成花的結構和有性生殖圖解空缺部分。是不是所有的植物都靠種子繁殖?植物還有沒有其他的生殖方式呢?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植物的生殖。生物學科中很多知識都是以舊知識為基礎的,利用舊知識來引入,它可以使學生從已知領域容易進入未知領域,激發學生主動獲取知識的興趣。
二、生活常識導入
生物學本身就是一門生活中的科學,與日常生活聯系密切。如果能用學生熟悉的身邊的事物導入新課,一定會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比如,在講《呼吸道對空氣的處理》一節時,我是這樣引入的,剛出生的嬰兒就會啼哭,你們知道這是為什么嗎?嬰兒的第一聲啼哭,就表示開始吸入氧氣并排出體內所產生的二氧化碳,也就是呼吸。因為,我們從生下來的第一天起,就離不開空氣,需要不斷地進行呼吸 。通過七年級上冊的學習,我們知道人的呼吸是由呼吸系統來完成的。那么,呼吸系統是有哪些器官形成的?我們又是如何呼吸的呢?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來探討這些問題。日常生活中蘊含了大量的生物學知識,用學生生活中熟悉或關心的生物學事例來導入,能使學生產生一種親切感和實用感。《動物的行為》一節時,我先問到:當你吃面包不小心掉到地上,如果有一只螞蟻發現了,接著會發生什么現象?同學們馬上爭先恐后地舉手回答:“會有一群螞蟻出現”。選擇這個既簡單又生活化的問題,不僅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又緊扣了課題,使學生能緊跟老師的思路思考下面的問題:后面的螞蟻是怎樣得知食物的地點的?任何的小事情都可能蘊含大學問,如果能將生物教學與生活結合起來,在生活實例的“引領”下,學生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悅,就會習慣地去留意觀察身邊的生活。
三、多媒體導入
生命世界是豐富多彩的,多種多樣的生物帶給我們的精彩畫面、悅耳的聲音,通過多媒體手段,給學生觀看一段視頻、影片、音樂等等。由此創設一定的情景,給學生留下深刻的視聽印象,有利于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熱情,在這種和諧、愉悅的氣氛中導入新課。在學習《保護生物的多樣性》一節時,我先播放歌曲《一個真實的故事》:“有一個女孩她從小愛養丹頂鶴,在她大學畢業之后,仍回到她養鶴的地方。可是有一天,她為救那只受傷的的丹頂鶴滑進了沼澤地,就再也沒有上來......”而后問:大家聽完這首歌,有何感想?讓學生談談徐秀娟救鶴獻身的看法,由此導入新課。《生命的起源》這節課內容比較抽象,所以課前我先播放一段視頻:“地面有許多火山在隆隆爆發,熔巖橫溢,大量的氣體噴射而出;天空中雷電交加,火光四射,嘩嘩大雨傾盆而下,鋪天蓋地,地面逐漸一片汪洋……”同學們的注意力一下就集中在此情此景當中,頓生疑慮:“老師,這是什么呢?”然后我點出這就是原始地球的想象圖,那么原始地球為生命的誕生提供了怎樣的條件呢?運用畫面及課件,很快使學生進入情境,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四、故事導入
在新課導入時,有意識地利用一些與實務科學有關的故事,往往能激發學生極大的興趣。例如,在講維生素C的作用時,我引用了一個小故事:大約在兩百多年前,一艘英國船隊到大西洋去探險。航行中一些水手得了一種牙齦出血的壞血癥,病人越來越弱,最終導致死亡。探險隊長期為保存有生力量,繼續航行,就將快死的水手丟到荒島上。結果奇跡出現了,繼續在海上航行的水手相繼得了壞血病,而丟在荒島上的水手卻神奇的活過來了,這是為什么呢?這樣的開頭,很快地引起了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欲,然后順水推舟,講述維生素C的生理作用。“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故事的引入會使學生興趣倍增,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生物興趣,而且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
五、演示實驗導入
生物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觀察和實驗是生物學研究和教學的重要方法。通過演示實驗導入新課,不但可以增強教學的直觀性和趣味性,而且還可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實驗能力。例如,在講《植物體通過葉片散失水分》這一節時,我是這樣導入的:展示兩根枝條,一根帶葉片,另一根摘掉葉片,都用白色的塑料袋罩住,然后放在太陽下照射。讓學生對比觀察塑料袋的內壁各有什么不同的現象?學生一邊觀察一邊思考,水到渠成地進入新課,同時也激起了學生急切探究葉片結構的欲望。
六、問題導入
古人云:“學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問是學習的基礎,有了疑問學生才能進行深入的思考。所以在上課一開始,可以先提出問題,引起學生的注意,通過挖掘答案,觸發學生的思維靈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迫不及待地投入到新知識的學習中去。例如,學習《血型與輸血》時,我先提了幾個問題:“病人在手術中需要輸血時,為什么一定要輸入符合要求的血型?其他的血型為什么不行呢?”在講《鳥的生殖和發育》時,我是這樣導入的:“大家都知道雞是由雞蛋孵化出來的,那是不是所有的雞蛋都能孵出小雞呢?”問題提出后學生馬上被吸引了,接著引入新課。此外,還可以通過詩詞、諺語、仿生學、新聞等知識導入新課。課堂導入的方法是靈活多樣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引起學生的注意,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學習。巧妙的導入引人入勝,既能促使學生在心理上和知識上做好學習新知識的準備,又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使學生集中精力學習新的內容,從而提高生物課堂的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