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茜茜
摘 要:縱觀如今的初中語文教學課堂,教學方法是落后、傳統且單一的,即教師照本宣科地向學生講解教材中的知識,學生被動地進行傾聽與接收,成為容納知識的機器,這種古板的教學方式導致原本應該充滿生機和活力的課堂變得十分沉悶無趣,學生逐漸喪失了學習的興趣,課堂教學效果也十分低下,因此,對課堂教學方法進行積極地改進,使語文課堂重新綻放活力,提高語文教學的有效性,是廣大初中語文教師應重點關注和研究的問題。
關鍵詞:初中語文;教學方法;有效性;導入環節
對目前的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方法進行改進,可以使傳統的“一言堂”教學局面得到改觀,給語文課堂增添新的生機與活力,學生也能重新煥發對語文的學習興趣,愿意以積極、主動的態度去學習,有利于促使學生的學習效率和課堂教學效率獲得提高。下面,筆者就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對初中語文教學方法的改進談幾點想法與感悟。
一、注重對導入環節的設計,創造一個良好開端,引起學生的注意
導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有相當一部分教師對此環節并沒有給予過多的重視,認為此環節可有可無,或者在此環節利用十分直接的方式來引出新知,這樣的方式學生很難立即投入到課堂中,學習效果自然也會很差。所以,作為初中語文教師,我們應該十分注重導入環節的設計,做到精心、巧妙、有趣的導入,從而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一節課的順利進行創造一個良好的開端。
比如,在學習《看云識天氣》這一篇課文時,課文內容主要描寫的是怎樣看云識天氣,所以,一上課,我就進行了如下內容的導入設計:我對學生說道:“同學們,老師說一些諺語,你們聽一下,‘烏云攔東,不下雨也有風。亂云天頂絞,風雨來不小‘朝有破紫云,午后雷雨臨‘低云不見走,落雨在不久‘西北惡云長,冰雹在后晌‘空中魚鱗天,不雨也風顛,這些諺語說的是誰與誰之間的關系?”“云和天氣!”學生齊聲回答道,“沒錯,除了天氣預報,人們還可以根據天上的云彩來識別天氣,那么,除了老師剛才說的這些,還可以怎樣通過云彩來預知天氣呢?下面,老師就帶領大家一起去學習一篇科普文《看云識天氣》,來學習解讀一些天氣變化的知識。”這樣,我通過在導入環節給學生說諺語并提出問題,引起了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對即將學習的課文內容產生了探究和求知的興趣,從而全身心地進入到對課文的學習當中,我們也為一節課的順利進行創造了一個良好的開端,有利于我們獲得較高的教學質量。
二、注重學生的自主、探索性學習,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初中語文新課改中提出“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比欢?,目前的初中語文課堂,學生的學習方式是被動接受型,學生的個性和學生的主體性被嚴重壓抑,主體地位得不到落實,這是與新課改所提出的教學理念相違背的。所以,作為初中語文教師,我們在課堂教學中應注重學生的自主、探索性學習,多設計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活動,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從而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為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高提供有效保障。
比如,在學習《社戲》這篇課文時,我給學生編制了一份預習導學案,讓學生按照導學案中的內容對課文進行自主閱讀和分析。導學案的大致內容如下:(1)這篇文章的中心事件是什么?圍繞這一事件,作者是按照怎樣的思路來構思全文的?依次劃分課文的結構;(2)閱讀第一部分1—4段,思考:①哪些事情體現出我的快樂感受?②作者所寫的幾件事情之間有什么關系?(3)閱讀第二部分5—30段,思考:①這部分著重寫看社戲,先后寫了哪四件事?②看社戲前的波折和轉機是什么?③10—13段寫夜景,從哪幾個方面著筆,使人有身臨其境之感?這部分集中描寫景物在文中有什么作用?④14—21段,寫戲臺是按什么順序來寫的?用“仙境”來形容戲臺,有什么作用?⑤22—30段,主要寫了哪兩件事?文中寫“大白魚”的比喻和老漁父的喝彩,采用什么樣的描寫?有什么作用?這樣,有了導學案作為依據,學生在對課文進行閱讀時就有了參照物,容易理清課文脈絡,同時,也調動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體現了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能夠大大提高本節課的教學效率。
三、有效引進現代信息技術,營造直觀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大力推進信息技術在教育過程中的普遍應用,促進信息技術與語文課程的整合。”的確,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現代化的技術教學設備出現在各學科的教學舞臺上。對于語文學科而言,信息技術具備圖文并茂、視聽結合的教學優勢,可以將語文課程內容以形象生動的方式展現出來,感染力強,能對學生的多重感官產生刺激,從而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對于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有著強烈的促進作用。
比如,在學習《斑羚飛渡》這篇課文時,課文的精彩部分是對斑羚飛渡的過程的描寫,但是,死板的課文文字和我們口頭語言的講述,難以讓學生準確理解這一過程。于是,我利用現代信息技術讓學生觀看了斑羚飛渡的動畫畫面,使課文中的情景再現,讓學生直觀感受斑羚飛渡的全過程,“陷入絕境—準備飛渡—斑羚飛渡—走向彩虹”這些畫面便直觀出現在學生面前,望著眼前斑羚群體飛渡的悲壯場面,學生都受到了極大的震撼,心里也有了很深的感觸,同時,也深刻感受和學習到斑羚從容、鎮定、舍己為人的高尚品質。這樣,我通過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營造了直觀的教學情境,既激發了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也幫助學生深刻地理解和感知了課文的中心思想,促使課堂教學效率獲得了極大幅度的提高。
綜上所述,作為初中語文教師,我們一定要積極對當前的語文教學方法進行改進,改變傳統“一言堂”“填鴨式”的教學局面,給語文課堂增添一絲新的生機與活力,使學生重新煥發對語文的學習興趣并持久地保持,愿意以積極、主動的態度去學習,進而促使學生的學習效率和課堂教學效率獲得提高。
參考文獻:
李英.提高初中語文教學有效性的策略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3.
編輯 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