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君
摘要:目前,我國在流轉稅制上,營業稅與增值稅并存,這容易使企業被重復征稅。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推動社會經濟結構轉型,“營改增”即將覆蓋到建筑行業。本文就從“營改增”的背景出發,以建筑企業為例,結合建筑企業的實際情況,分析“營改增”對建筑企業會計核算的影響,并且提出相應的應對措施,促使建筑企業實現可持續的發展。
關鍵詞:營改增;建筑企業;會計核算;措施
當前,我國正處于經濟增長的下行通道,發展方式正從過去依靠數量的粗放式增長向依靠質量的集約式發展轉變。“營改增”的實施對建筑企業的會計核算存在著重要的影響。我們要根據建筑企業自身的情況找出相關的應對措施,充分利用“營改增”所帶來的稅收紅利,促進建筑企業在市場經濟中可持續發展。
一、“營改增”的定義及其影響
“營改增”,顧名思義就是把以前企業繳納的營業稅改成增值稅。營業稅的繳納是對銷售商品的全額納稅,而增值稅的繳納是指企業在銷售商品時,只對商品的增值部分進行繳納,這減少了企業的重復納稅,優化了征收管理。
目前流轉稅體制中,營業稅與增值稅并存,重復征稅的情況容易出現,增值稅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被限制了,而且還在征收管理方面存在著相當大的困難。推行“營改增”,不但能在征收環節減少重復征稅,減輕企業稅負成本,也能使企業能夠充分發揮自己最大的潛能,轉變生產方式,健康發票。
二、“營改增”對建筑企業會計核算的影響
(一)對建筑企業在會計核算方面的影響
“營改增”稅制的改革,使建筑企業的稅收制度發生了變化。以前,企業只要繳納營業稅,而營業稅作為價內稅,不存在進項稅額和銷項稅額的,會計核算比較簡單。但“營改增”之后,在會計核算上出現了銷項稅額和進項稅額,這就要求企業根據實際的收入和成本情況進行記錄,企業收入的入賬方法和標準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營改增”后,企業的收入和支出應該是不含稅的價格,根據企業不含稅的收入和支出分別計算出對應的銷項稅額和進項稅額,兩者相減得出企業實際應繳納的增值稅稅額。為了能夠直接明了的看出“營改增”對企業會計核算的影響,現以甲建筑企業簡單舉例說明一下。
例題
(1)甲建筑企業購入一套新設備100萬元,廠家開具增值稅發票。
借:固定資產—新設備85.47萬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14.53萬
貸:銀行存款100萬
(2)甲建筑企業購入鋼材 400 噸,總價 100萬元,廠商開出增值稅發票。
借:原材料—鋼材85.47 萬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14.53 萬
貸:銀行存款100 萬
(3)甲建筑企業支付給施工方勞務費 100 萬元,對方給建筑方開具增值稅發票。
借:工程施工—勞務費90.1 萬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9.9 萬
貸:銀行存款100萬
(4)甲建筑企業在工程施工中全部領用了鋼材 400 噸,共計 85.74萬元。
借:工程施工—材料費85.74 萬
貸:原材料—鋼材 85.74萬
(5)甲建筑企業支付機械的租賃費 100 萬元,開具增值稅發票。
借:工程施工—機械使用費 85.74萬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14.53萬
貸:銀行存款100 萬元
(6)甲建筑企業按照完工百分比的方法計算,確認企業已經完工程款 300 萬元。
借:主營業務成本 261.58萬
工程施工—合同毛利 38.42 萬
貸:主營業務收入 270.27 萬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29.73 萬
“營改增”之后,建筑企業繳納稅款的時候,發生的進項稅額可以進行抵扣,因此,企業要繳納的增值稅=應交的銷項稅額-應交的進項稅額。當企業的銷項稅額大于進項稅額的時候,企業才需要繳納增值稅,反之,企業則不交增值稅,假如企業在本期的應交進項稅額大于應交銷項稅額的部分,還可以留作下期繼續進行抵扣。在本例題中,我們可以看到甲建筑企業的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14.53+14.53+9.9+14.53=53.49萬元,而應交的銷項稅額卻只有29.73萬元,因此本期不需要繳納增值稅,還有23.76萬元的進項稅額可以留作下期繼續進行抵扣。
假如上例中的本期完成的產值是 600萬的話,那么甲建筑企業就需要繳納增值稅。企業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59.46萬)-進項稅額(53.49萬)=5.97萬元。
建筑企業增值稅實際繳納數,主要取決于進項稅額的抵扣,為避免被從高征稅,企業要分類、分項進行成本核算,合理利用稅率差異減輕企業的稅負。
(二)對建筑企業在成本核算有一定的影響
上例中,甲建筑企業的勞務費,材料費和機械使用費在支出一樣的情況下,勞務費能抵扣增值稅的進項稅額(9.9萬元)明顯要小于材料費和機械使用費的抵扣額(各14.53萬元)。因此,建筑企業要在工程項目前期做好成本分析規劃,努力降低企業成本中的有機構成,增加材料費和機械費的進項稅額抵扣比例。
另外,甲企業購置固定資產發生的增值稅進項稅額(14.53萬),可以直接抵扣增值稅銷項稅額,這種抵稅效應也促進企業通過增加科技設備支出,來加快生產轉型的步伐。
在實際工作中,企業要注意勞務費的進項稅要以增值稅專用發票為憑據,單位要與有開票資質的建筑勞務公司簽訂勞務合同,而與沒有資質的企業和個人的發生勞務支出是不能做增值稅的進項抵扣,工資表不是進項稅的抵扣憑據。同樣,個人代開機械費和小型材料發票,也是不能進行增值稅進項抵扣的,相關稅費只能直接計入企業成本,增加了企業的稅負成本。
(三)對建筑企業在收入方面核算有一定的影響
在繳納營業稅時,建筑企業只要根據企業的工程總價和利潤即可,但是改為增值稅后,企業要繳納稅款的依據就不同了,是企業中不包含增值稅部分的工程造價。由于企業中有部分的增值可能無法進行抵扣,導致企業在繳納增值稅時可能會出現多繳現象,致使企業的利潤在一定程度上下降。
(四)對建筑企業的財務報表有一定的影響
根據目前的會計核算準則,建筑企業財務報表中的利潤表內的“主營業務收入”是把企業含稅收入的金額納入其中的。而在“營改增”之后,主營業務收入要減掉增值稅的銷項稅額,增值稅是不在利潤表中反映,企業利潤報表隨著發生變化。同時“營改增”之后,企業入賬的固定資產是要除去增值稅進項稅額之后才確認的,因此賬面金額減少了,也相應減少了累計折舊,使期末余額也減少了,那么企業的資產負債表跟著一起變動。
三、建筑企業對于營改增之后的應對措施
建筑企業要正確認識“營改增”重要性,并做好相應的應對措施,才能在“營改增”實施的時候實現企業的效益最大化。
(一)建筑企業要不斷完善會計核算制度
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只有完善的企業會計核算制度,才能使會計核算工作規范化,才能真正做好企業會計涉稅工作。因此建筑企業要不斷地完善新稅制下的會計核算制度,特別建立增值稅核算制度,做好“營改增”過渡階段基礎工作。
(二)財務人員及時調整企業的會計核算方式
“營改增”之后,建筑企業在購進和發出原材料,與施工方計價等涉及稅金的會計科目和核算都應該明細化。在工程施工中,建筑企業所涉及的增值稅進項稅額不能直接計入成本,需要進行單獨核算,如果沒有單獨進行核算,對應的進項稅額在核算中就不能給予扣除。同樣,在確認企業營業收入時,要注意增值稅銷項稅額的扣除。
(三)建筑企業要提高財務人員的業務水平和稅務知識
企業的財務負責人及相關人員,應不斷地加強財務專業知識的學習,認真學習和掌握“營改增”相關的政策和知識,轉變過去營業稅制下舊的會計核算思想,定期進行稅制方面的培訓,學習增值稅發票的真偽識別,與計劃和物資部門積極協調,做好企業稅務籌劃。
四、總結
總的來說,營改增對建筑企業的管理與會計核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于建筑行業而言,“營改增”是關系企業發展轉型的大事,需要企業的高層積極應對其中的利與弊,有超前的意識,并進行全面的規劃。企業內的財務人員要不斷地提高自身的業務能力和管理能力,積極應對營改增所帶來的影響,使得建筑企業走向更加美好、輝煌的明天。
參考文獻:
[1]于艷芹.對建筑業營業稅改證增值稅的現實研究[J].財經界,2011(05).
[2]李炳芝.論營改增對建筑企業會計核算的影響及應對[J].現代經濟信息,2013(09).
[3]傅多.“營改增”對建筑企業影響研究[D].重慶大學,2014.
[4]盧漫.淺議營改增對建筑企業會計核算的影響及應對措施[J].當代經濟,2014(15).
(作者單位:中鐵二十五局集團有限公司西北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