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坦
摘要:融資性貿易屬于變通的融資手段,根據某種意義來分析,能夠在較短的時間上不斷擴大企業的經營規模,同時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企業資金來源問題。但是因為系統不健全,監管不到位,導致存在許多不利因素與經營風險。文章主要分析了融資性貿易面臨的風險,并提出相應的防范措施。
關鍵詞:融資性;貿易;風險;防范措施
融資性貿易是指企業沒有足夠的資金信用,無法通過銀行融資貿易的自償性來解決資金緊缺的問題。企業通過他人對上下游客戶進行控制,同時和信用良好的國有企業合作,以國有企業的名義簽訂融資性貿易合同,獲得銀行融資,貨物銷售以后還應該支付相關的手續費,從而實現融資的目的,以貿易為形式,加大企業自身規模的貿易,俗稱代理貿易,其實是融資性貿易。
一、融資性貿易的例子
近些年來,在各種因素的影響下,市場上資金整體偏緊,資金供求不平衡,例如銀行信貸規模縮小和國內貨幣供應趨緊的政策等。民營企業與國有企業相比較,民營企業在取得銀行貸款的能力上相對較弱,這種情況導致資金實力不穩定逐漸形成了融資性貿易。在擴展國有企業的資金收入、拓展業務的途徑和增加盈利上融資性貿易發揮了最大的作用,同時在發展過程中還存在許多風險隱患。例如某國有企業為了擴大經營規模,與其他民營企業合作不斷投入十幾億以上的資金開展了大型商品貿易活動。主要方式為首先由國有企業先支付資金向供應商購買產品,根據購買價格的上浮比例作為銷售價格,然后以走票的模式賣給下游,即是融資貿易中的“資金流”。事實上,通常這些融資貿易的上游供應商都是下游融資合作方指定的,最后利用融資貿易的手段,實現貿易合作方融資的預期效果,即是融資性貿易。國有企業在進行融資貿易的過程中應該制定相應的信用擔保對策,但是貿易合作方和提供信用擔保的單位信用較強,同時也是關聯方。由于外部經濟環境帶來的影響,有些貿易合作方的經營已經出現虧損,資金來源被壟斷,合同到期以后,不能按時還貸,國企在經過多次商議以后只能訴諸法律,但是受擔保人能力的制約,信用擔保不能有效的發揮出最大的作用,最后虧損貿易資金。
二、融資性貿易面臨的風險
根據上述融資性貿易的案例進行分析,能夠保證合同正常履行,每一年都可以在貿易營業中取得巨大的經濟收入,同時可以在短時間之內和大公司經營規模的收入同等,也解決了貿易合作方的資金需求,進而達到“雙贏”的效果。但是根據具體的情況而言,融資性貿易也存在許多不利因素與風險問題。
(一)資金存在極大的風險
融資性貿易業務自身具有自償性特色,在資金風險中貿易合作方的還款意愿、還款能力以及資金實力非常關鍵,意思是指貿易合作方的信用風險起著監管性作用,對貿易資金的風險大小有直接的影響。雖然國有企業在合作之前已經審查了貿易合作方的資料,但是因為沒有一套健全的制度機制,在一定程度上還是會有許多風險發生;從貿易形式來說,國有企業對貨物進行控制,但是貿易合作方還掌控了預付的資金,使資金結算不能控制在監管能力范圍之內,從而留下了隱患。特別在宏觀經濟情況的影響下,也會影響到貿易合作方,同時也牽連到國有企業的融資性貿易,從而讓國企承擔巨大的債務。為了有效的控制貿易資金發生風險,雖然貿易合作方也有提供相關的信用擔保,但是如果有事件或者是系統性風險發生,不但無法緩解資金的風險,還可能進一步擴大資金的風險,由此可見,不合理的擔保方案也會增加資金的風險[1]。
(二)法律方面的風險
民營企業與國有企業相比較,民營企業在取得銀行貸款的能力上相對比較低,增大了企業融資的難度,受國家融資的相關法律對企業之間的直接借貸進行約束,所以常常會利用某些不同的渠道實現融資的效果,從而產生融資性貿易。在一定程度上,資金合作方取得利益,資金需求方也取得相應的資金,但是如果需求方一旦出現資金風險,不能對債務進行清償,資金合作方如果訴諸法律,就有可能導致融資性貿易不具備實質性,同時已經被確為貿易為方法進行的資金拆借,就會使擔保合同與貿易合同就被判無效,而開出的發票很有可能是虛開的增值稅發票,從而出現虧損。
(三)虛開增值稅發票
在進行融資性貿易時,因為都是他人對上下游客戶進行控制,有時上下游客戶還保持聯系,許多貿易實際上不具備真實性,但是又應該開具專用的增值稅發票,并且開票的次數也是貨物周轉的次數,根據相關的法律規定,無真實貿易是一種徐凱增值稅發票的行為。雖然國企也根據法律規定進行納稅,但是如果利用虛開增值稅發票進行偷稅漏稅,這樣國企就有可能被追究法律責任[2]。
(四)阻礙了國企的發展
由于受各種因素的影響,國家資金相對比較緊張,民營企業主要是利用不同的合作方式來緩解資金問題,如:融資性貿易。民營通過和國企進行合作,也可以取得相對豐厚的經濟效益。但是這些合作方式中國企只是一個配角,銷售市場還是要依賴合作方。可是國企如果過分依賴合作貿易,就可能導致其他企業占有資金的信用,這樣就影響了企業穩定的發展。
三、融資性貿易風險的防范對策
(一)嚴格檢查資金的信用
在調查資金信用時,應該認真仔細的進行調查,同時還要調查擔保人和貿易合作方的資金信用的情況,還要對現場進行考察,同時對擔保人和貿易合作方的管理水平、周轉情況、業務的風險、財務狀況、經濟效益和還款能力等進行全面了解,還應該評估公司高管的處事風格與品格等,從而準確的找出存在的風險[3]。
(二)改變經營理念
對于沒有業務途徑郵箱擴大經營規模的國有企業來說融資性貿易合作具有很大的吸引力,雖然企業不斷加強風險認識,特提出了相應的預防措施,但是還是有許多風險存在,國有企業的收益和風險進行比較,風險的承擔相對較大。要想改變這種情況,要求國有企業應該增加業務轉型的力度,對自身的核心業務進行培養,從而確保企業穩定的發展。
(三)落實擔保措施
為了較好的控制資金的風險,國有企業在進行融資性貿易過程中要求合作方支付足夠的保證金,同時還應該提供足額的低質抵物,國有企業在合理的評估抵質抵物的市場價格的時候,必須依據不同的抵質抵物和業務的風險,利用一定折扣辦理的方法明確落實低質抵押的手續,充分采取相應的擔保措施。如果地質抵押登記手續不能辦理,要求合作方必須提供資金信用較高的信用擔保和承擔無限連帶責任,避免合作方將公司資產轉移,將風險控制措施落實到位,盡量控制風險的發生[4]。
(四)增強過程動態的監督管理
國有企業必須利用動態監督管理融資合作方與業務流程,并制定一整套完善的評估制度,全面評估顧客的資金信用、業務風險以及抵押資產等,從而保證業務在可以控制的范圍之內。除此之外,必須對融資性貿易的范圍進行嚴格控制,防止國有企業中的融資類貿易的一些顧客或者是業務的比例過大,把風險集中轉移到這個貿易業務上或者是客戶身上。如果客戶連續出現違約的行為,應該及時采取相應的應急對策,并根據具體情況及時利用相關的法律制度進行維權,進而確保企業自身的最大利益。
(五)分析產品價格的波動情況
首先,應該制定大型商品市場的風險預警系統,及時反饋價格波動的情況;其次,增強控制大型商品在市場價格波動中的力度,同時通過控制質押率和提升保證金的比例對資金風險進行控制;最后,在一定條件下,還要求國有企業利用套期保值的方式對融資性貿易進行控制,從而確保企業正常的運轉。
四、結束語
融資性貿易屬于變通的融資手段,能夠在較短的時間上不斷擴大企業的經營規模,同時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企業資金來源問題。文章主要分析了融資性貿易面臨的風險,嚴格檢查資金的信用,改變經營理念,落實擔保措施,從而確保國有企業正常有序的經營。
參考文獻:
[1]智浩.鋼貿業融資性貿易業務風險防范與應對的思考[J].新會計,2014(04): 27-28,16.
[2]楊凌娜.國有大中型企業開展融資性貿易的思考[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 2014(33):98-99.
[3]康寶寧,宮廣東.淺談國有企業應如何防范融資性貿易風險[J].北方經貿,2014(12):12-14.
[4]朱靈芝.國有企業融資性貿易及風險防范[J].法制與經濟(中旬刊),2013 (09):99-100.
(作者單位:武漢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