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晉銘
隨著時代的發展,英語已經滲入我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我在農村中學從事英語教學工作多年,在英語課堂教學方面頗有心得。教學是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組成的雙邊活動。教學有效性是指教師所教的內容被學生有效地掌握、吸收和應用。在教學中,要注意和其他英語教師相互交流學習,還要注意平時的教學反思。一節好的英語課,需要教師認真準備、精心策劃。每個老師都是通過實踐、摸索,在實踐的過程中逐漸形成一套適合自己的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方法。我把它歸納為“五抓”教學。
一、教學抓基礎
要學好一門學科,基礎是關鍵。英語教學也不例外,特別要抓好學生的語音關、書寫關。首先,在教學生國際音標時,應發音標準,在教讀音、元音字母和字母組合的讀音規則時,讓學生反復模仿及大聲朗讀,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語音和語調。在進行看、聽訓練過程中也要求學生反復模仿,養成良好的語音習慣。其次要抓好學生的書寫,對學生的作業應該嚴格要求,務必認真書寫。有時作業要當面訂正、指導;書寫不規范的,指導學生進行規范書寫,不行就反復書寫。
二、教學抓背誦
學習本身是沒有捷徑的,特別是英語入門階段的很多知識都需要死記硬背,需要下一番功夫,牢記單詞句子,模仿的時間長了才能脫口而出。所以在教學中要注意指導學生背誦課文或經典語句。可以讓學生先說一兩句,逐漸地加大難度背對話,最后再背誦文章,教師則需要每天督促學生朗讀背誦,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使教學事半功倍。故而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背誦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三、教學抓語法
首先,作為老師,要明確教授學生英語語法的目的:我們常講語言環境很重要,但是語言也有一定的規律可循。語法是語言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既能解釋語言現象,又能教你如何用語言深層表達這樣的現象。其次,清楚地教給學生英語語法的范圍:即學習英語語法需掌握的內容。其實學習語法的目的非常簡單,每一個點不用深入研究。只要把實用語法的基本脈絡掌握清晰即可。再次,要清楚地教給學生學習英語語法的方法:在英語語法方面,有很多版本的書,上面介紹了很多英語語法的學習方法。俗話說:“教無定法”,在語法學習中也是一樣的。每個人的實際情況不同,適用的方法也不同。老師要給出一種或幾種適合多數人的學習方法,幫助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最后,要引導學生尋找漢語和英語的異同。借助我們對母語的了解,找出漢語和英語的異同,從而進行兩種語言之間的相互轉換,達到掌握英語語法的目的。
四、教學抓環境
教學環境是重要的英語學習環境。在進行英語課堂教學時,少用漢語組織教學,盡量用英語組織課堂教學。初期可以用半漢半英形式教學,然后逐步向全英課堂轉化,盡量為學生營造出英語的語言環境。而如今用英語教英語,已經成為英語課堂教學的必然要求,作為教師要努力做到。在用英語講課時,語速要自然,停頓要恰當,給學生留有將英語翻譯成漢語的時間。雖然剛開始學生可能不太適應甚至根本聽不懂,但堅持下去,不僅學生的聽說能力、語言運用能力會逐漸增強,成績自然也會提高。課堂英語環境要形式多樣。很多學生存在“害羞、怕開口”的缺乏,教師在每天課前先進行熱身對話,進行幾分鐘的說話練習,既能營造英語課堂氣氛,又能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更重要的是對學生起到幫帶作用,使得學生愿意開口說話。另外,英語課堂也可以采用表演模式。讓學生進行對話表演,談論喜歡的事物、講英語故事等,把語言真正地融入生活教學當中,這樣英語課會成為學生真正向往的天地。
五、教學抓文化
在英語教學中,文化教學是必不可少的。只有了解了英語的背景文化,才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對英語的學習欲望。所以在進行英語課堂教學時,要注意語言文化教學。雖然中西方文化差異大,但是現在社會信息發達,學生課外可以通過多種渠道了解西方文化,如通過聽英文歌曲、讀英語書報資料、觀看節目等。但是我認為最有效的還是對英語文章或材料的學習、閱讀、翻譯,從中了解西方人的語言習慣、處事方式,了解西方的風土人情,這是提高英語能力的最好方式。
教師可以給學生介紹一些英文歌曲、閱讀材料等,要求學生去聽和翻譯,介紹學生觀看一些原版的英文電影動畫片等。教師也幫助學生閱讀英文故事、英文報紙雜志,提示學生總結積累相關的文化背景等方面的知識,這將大大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為以后的跨文化交流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曹會艷.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的策略與方法[J].校園英語:教研版,2012(2).
編輯 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