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金虎
摘 要: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如何進行有效的設疑提問,促進課堂教學效果的提升,成為相關教育者需要重點思考的問題。立足于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現狀,主要分析了“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設疑提問策略”。
關鍵詞:課堂教學;閱讀教學;設疑提問;教學策略
閱讀是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在語文試卷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占有較大比例。毫不夸張地說,閱讀能力的高低是衡量學生語文學習效果好壞的重要標準之一。在閱讀教學中,為了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和學習,教師應善于對閱讀文章巧妙設置疑問,向學生提出問題,要求學生進行分析和探究,以便開發和鍛煉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和創造力,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使學生掌握正確的閱讀技巧和方法,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一、具有針對性地巧妙設置問題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需要明確本節內容的教學重點和難點,對文章內容進行深入挖掘和分析,具有針對性地巧妙設置疑問,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使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文章,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對問題進行深入思考。例如,《孔雀東南飛》是初中語文十分重要的篇目,在學習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走入文章深處,結合文章內容巧妙設置疑問,向學生進行提問:男主人公和女主人公的愛如此深厚,為什么他們的命運卻是那么的悲慘,以死來證明自己的愛情?這樣的愛情方式值得提倡嗎?他們死的是否有價值?學生也被主人公凄慘的愛情命運所動容,陷入了思考。在回答問題之前,學生需要對文章寫作背景進行深入分析,了解這兩個人的性格特點,從多個角度進行全方位分析,避免用現代的觀點去衡量古代的做法。由于當時的社會,具有嚴格的等級制度,完全按照禮教來要求人們的言行,婚姻都由有父母做主,孩子本身并沒有自主選擇愛人、追求愛情和婚姻自由的權利。在那種社會環境下,他們自由的愛情觀念得不到社會主流思想的認可,只有通過死來進行反抗,實現自己的愛情自由。盡管這樣向學生進行解釋,但是學生仍然有各種疑問,有學生向教師提問:難道他們不能選擇私奔嗎,或者是組織愛情自由觀一致的人們進行共同抗爭,為什么非要通過死這么極端的方式來證明呢?針對學生這種疑問,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合理引導,鼓勵學生繼續對文章進行深入分析和比較,站在主人公的角度進行深入思考,發現當時他們兩個根本沒有選擇,死是證明自己愛情、實現自由的唯一方式,從而更加認識到封建禮教的殘酷性,對其吃人本質有更深刻的感悟。通過針對性的設置疑問,鍛煉了學生發現問題的能力,引發了學生思考,大大改善了學生的閱讀水平。
二、利用多媒體進行疑問設置
隨著互聯網的不斷普及,多媒體已經被廣泛應用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去。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新型多媒體技術,調動學生的參與興趣和積極性,對問題進行巧妙設置。例如,以《散步》這篇文章為例,在上課前教師可以事先根據教學內容選擇恰當的音樂曲目,然后在課堂導入時,通過多媒體向學生播放《我愛我家》這首音樂,放松和緩解學生的緊張情緒,為課文講解定下濃厚的感情基調。要求學生先對課文進行自行閱讀,然后將生詞、復雜難懂的句子以及存在困惑和不解的地方進行標注,并提出問題。然后要求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對課文寫作背景和相關資料進行收集和整理,在全面了解寫作背景的情況下對文章進行再次閱讀,并且教師還可以通過多媒體向學生播放閱讀錄音,讓學生邊聽邊思考,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并對課文主旨和中心情感進行概括總結,明確文章的寫作風格和語言特點。通過多次閱讀和分析,了解到長輩與晚輩之間的互相關心,濃濃的家庭情懷使學生獲得了新的體驗和感悟,感受到家的溫暖,懂得雙方身上的責任。在閱讀教學尾聲,教師可以繼續向學生播放舒緩的樂曲,使學生在柔和的音樂中聯想到自己的生活實際情況,情感得以再次升華,為了維護親情做好自己應盡的責任和義務,提升閱讀教學效率和質量。
三、提高問題的靈活性和發散性
在閱讀教學中,對問題進行設置切忌過于死板、形式化,而應結合學生的實際特點和情境進行靈活提問,使問題更加具有趣味性和發散性,幫助開拓學生的思維能力,使學生在問題思考中有所收獲。例如,在講解《誰是最可愛的人》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問:“為什么說志愿軍是最可愛的人,他們哪些地方可愛?”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和看法回答這個問題,不必拘泥于某一標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綜上所述,巧妙設置疑問是閱讀教學中十分可行的一項措施,對于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和探究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教師應該對學生進行合理的指引和帶動,提高課堂活躍度,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通過不斷思考回答問題,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
參考文獻:
[1]陳紅明.初中語文預習教學策略應用探析[J].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2016(Z1).
[2]王鳳鳴.新課改實施后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教學策略研究[J].戲劇之家,2015(23).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