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春化
摘 要:一個小組就是一個家,一個小組里的同學就像一家人一樣。小組捆綁合作學習是新課改課堂教學中學生學習的一種新方式,是學生之間面對面、相互促進、生生互動的學習活動。“小組捆綁式評價”就是將個人評價和小組考核有機結合,實行小組內“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評價方式。
關鍵詞:小組組建;評價方法;評價效果;捆綁式評價
小升初是學生成長過程的一個關鍵階段。對每個學生而言,初中階段都面臨知識能力和情感價值觀等的重構。如何做好小升初銜接教學工作,是每一位初中起始階段教師都要面臨的難題。作為語文教學核心內容的作文教學,更是小學向初中過渡銜接教學中急需研究的問題。
俗話說:“教學有法,而無定法。”教師在教學中的一個重要作用就是引導,教師的引導作用發揮得如何是衡量學生學習效果的標準。如何把握小升初作文教學銜接,成為初中起始階段作文教學引導的關鍵。關于如何做好小升初語文寫作教學銜接,國內外專家學者做了大量的研究,并且已經取得了許多實質性的效果。但筆者認為,作為一線教師更具有發言權,更懂得運用理論知識結合本地實際制訂出比較容易操作的方案。
周記就是一周所見、所聞和所做事情的記錄,有時還可記錄對這些事情的感受和看法。它可以寫成記敘文、議論文、說明文、詩歌、散文、小說、戲劇等。篇幅可長可短,長短皆由心中所感而定,學生少了對作文字數要求的畏懼。一周一篇或多篇,既不會像日記那樣成為學生的負擔,又彌補了一學期幾篇作文難以提高學生習作能力的不足。通過實踐,筆者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通過一些比較新穎的手段,提高學生學習寫周記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的,興趣可以激發學生的創造熱情、好奇心和求知欲。所以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是前提和基礎。我們可以抓住初中起始階段學生愛表現的特點,采取一些比較新穎的手段,提高學生學習寫周記的興趣。如形式上的創新:(1)改變“單獨作戰”的做法為“集體協同作戰”的做法。可以把班級學生自由組合為五人一個小組,教師再根據學生的學習層次作適當調整,讓每個小組水平大體相當。(2)可以改變以前一人一個筆記本的做法,用五人共用一個筆記本的做法,每人每周寫一篇周記。最好用活頁筆記本,這樣一學期結束可把活頁筆記本按個人分冊裝訂,分發給個人,由個人自己保管。(3)講評上做一些創新。教師每天上課前批改前一天的周記,再利用課前十分鐘讓優秀者本人或小組推薦一人上臺朗讀。(條件比較成熟時也可由小組推薦或毛遂自薦的形式進行。)教師再作適當的點評。(4)鼓勵激趣,積分獎勵。充分利用班級學習園地,對特別優秀的周記和寫法上值得注意或借鑒的周記進行發表。還對優秀個人、小組及有進步的個人進行積分登記。以月為單位,對積分前五名的個人及小組進行上榜公布獎勵。對一學期的優秀個人和小組進行考試加分獎勵。又如,從周記的內容上、書寫上和學生發言上等方面也可對學生做一些要求。通過這種形式,所有的學生都會對周記感興趣,都會認真去寫周記。
二、通過寫周記,培養學生獨立生活的能力
寄宿制學校的學生,待在學校的時間比待在家里的時間長。老師不但要教給學生知識,還要教給他們獨立生活的能力。校園生活中點點滴滴的事情都會讓學生感到既新鮮又不能適應,學生都會有自己的想法,都有表達的愿望。作為老師,要對初中起始階段的學生全方位關注。筆者認為最好的辦法是引導學生關注身邊小事,寫好生活周記。在檢查周記時,經常可以看到“我學會了……”“我們的大管家”“食堂的阿姨”“我是值日生”等一系列文章。因為都是親身經歷的事情,寫得富有真情實感。通過這一類的周記,我們可以了解學生在校的學習生活。另外,教師還應在學生周記本上做一些鼓勵性評價,讓他們更快地適應初中生活。
三、通過寫周記,培養學生細致的觀察能力
農村的學生基礎比較不扎實,學習能力參差不齊,但廣闊的生活空間為他們提供了豐富的寫作素材。我們要注重培養學生“發現美的眼睛”,做好生活的有心人。通過教給學生觀察的方法,引導學生學會觀察,學會比較,甚至可以和學生一起學習一起討論。如,學習朱自清的《春》之前,先有意識地讓學生觀察本地春天的自然景色,獲得生活的體驗,并把它記錄下來。在教學《春》時,再引導學生好好感受名家筆下的春天美景,同時把學生帶到野外,讓學生直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春光,并進一步與學生討論觀察和比較的方法。當然,學完《春》后,還應進一步讓學生寫讀完課文的感受,讓他們以周記的形式體現。初中起始階段,這一類的文章很多,只要我們引導得當,學生的觀察能力一定是可以提高的。
四、通過寫讀書周記,開闊學生的閱讀視野
農村學校一般以寄宿生為主,他們學習的媒介比較有限,閱讀視野比較窄。我們可以充分利用學校的圖書資源,開展課外閱讀課,舉辦知識講座,做一些必要的引導,讓學生掌握一定的閱讀方法,培養較濃的閱讀興趣。更主要的做法是讓學生充分利用課余及節假日時間,汲取書籍中豐富的營養。我們還應提倡學生集資訂閱報紙和雜志,全方位體會“多讀書,讀好書,讀書好”的好處,然后把讀書的感受寫下來,寫成讀書周記,與同學分享讀書的快樂。
六、通過周記教學,教會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表達對人生的感悟,提高習作能力
由于學生人數少,學習能力參差不齊等原因,經過一個階段的實踐之后,作為老師,要對不同程度的學生做不一樣的要求。對于學困生,只要求他們把字寫好了,把簡單的意思表達清楚即可。對于中等生,則要求他們寫一篇完整的周記,甚至在寫作時要做些必要的要求。而對于學習潛力較大的學生,當條件比較成熟時,我們還可以從如何選擇作文的角度、如何讓素材為我所用、如何遣詞造句,如何運用恰當的表達方式等方面對學生的周記作要求。筆者曾經讓學生以給父母寫一封信的形式來寫周記,結果每個學生都能夠寫,而且寫得都不錯。特別是留守兒童的周記,筆者稍加修改后讓學生寄給父母,讓他們嘗到成功的喜悅。只要我們善于引導,學生的寫作能力是一定會提高的。
當然,我們在學生寫周記上做足了文章,我們在學生的周記修改上更應下苦功夫。周記教學的終極目標是使學生形成相應的寫作能力。常言道,好文章是改出來的。而老師的批改作用可能不大,終究還是要讓學生學會自己改。《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對7~9年級學生明確要求:“要養成修改作文的習慣,修改時能借助語感和修辭常識,做到文從字順。能與他人交流習作新得,互相評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溝通見解。”通過多年的實踐,筆者總是千方百計培養學生修改作文的習慣和能力。在周記教學中,我們不但要讓學生學習修改自己的文章,還要讓學生學習修改他人的文章。不過作為教師,我們還應注意一點,那就是批改反饋要及時。
小升初語文教學的銜接過程是一個系統工程,而以周記寫作教學為突破口的做法只是一種大膽的嘗試。如果這種嘗試成效顯著,它將帶動語文教學銜接的其他方面,也將帶動學生進行一個完美的過渡,把學生帶入全新的初中語文學習。
注:本論文為“福建教育學院2015年基礎教育研究課題(院外)加快小升初語文寫作課程銜接的研究——以周記寫作在農村中學七年級語文教學中的運用為例立項課題(項目編號JYYB-
2015068)研究成果之一”。
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