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府
摘 要:重點分析了現代高中生在教學過程中的基本特征,針對地球運動的意義這一教學內容,探討了其教學的主要部分,闡述了生活化教學的實際案例,不斷拉近高中地理與我們生活的聯系,更好地提升學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
關鍵詞:高中地理教學;地球運動;生活聯系
素質教育在高中階段推行十幾年了,這種教學理念已深入人心,不再單一地注重學生成績的提升,將教學的主要精力放在學生全面素養的培養上,教學更多需要貼合學生的學習興趣,高中地理教學也是如此。這種教學理念的實現需要教師在教學方法的使用時實現突破和創新,實現學生參與教學的主動性不斷提升。
一、教學對象分析
首先,高中生思維發展還需要不斷提升。高中階段,學生的各種思維都處在發展階段。對于具有抽象思維的一些科學知識點不能很好地理解。
其次,學生存在一定的不自信。由于進入高中教學階段之后,學生面對的知識難度不斷增大,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了一些困難,因此在學習過程中,有時學習成績不是很理想,這樣大大降低了他們對學習的自信心,很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學習主動性逐漸降低,常常處在被動的狀態之中,學習效果不是很好。
再次,高中生具有精力集中時間短的特征。根據一個權威調查數據顯示,人的精神集中時間是有限的,一般成年人的精力集中時間只有45分鐘,16到19歲的青少年精力集中時間隨著年齡的增長而不斷提高,其平均時間還是不如成年人,但是國內一般的課堂時間都在40分鐘左右,因此,如果不采用一定的教學干預,初中生很容易在后半節課出現走神,做小動作等精力不集中的現象。
二、生活化聯系教學
筆者從事高中地理教學工作多年,針對現代高中生的特點,以地球運動的意義這一內容進行生活化教學過程,實現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提升,更加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之中。
1.地球運動的主要形式
地球的主要運動形式分為四種,即地球繞著太陽旋轉、地球繞著南北極軸線自轉、地殼內部的運動、地球氣圈的運動等。這是我們進行高中地理教學的一個重要內容,這一部分教學內容存在一定的抽象性和復雜性。學生理解起來相對比較困難,對其學習過程喪失了學習積極性。
2.地球運動的意義
地球進行這四種運動之后,有以下幾種意義。首先,出現了時區問題。由于地球自轉,不同經度的地區太陽升起,落下的時間不一樣。因此,根據國際組織約定,已經將地球按照經度不同,選擇了24個時區,相鄰的兩個時區一個小時。其次,晝夜長短的不同。一個地區的晝夜長短隨著一年不同時間有著不同的變化,這種變化產生的主要原因就是地球公轉太陽對于具體某一地區的照射角度發生變化,當太陽在緯度0度位置的時候,地球白天和黑夜相同。當太陽直射23°26'N或者23°26'S時,分別就是北半球和南半球白天最長,黑夜最短的時候。最后,太陽的高度一年之中有著不同的變化。我們在向南的教室中太陽進入教室的時長隨著春夏秋冬四季變化有著不同的變化。這主要還是因為地球公轉造成的。
三、生活化教學的聯系
這一部分教學內容需要不斷實現學生參與度的提升,首先需要教師進一步拓展教學的有效性,不斷引入生活化的教學案例,這樣可以更好地實現學生參與教學積極性的提升。下面就分析一下,這一教學內容所具有的生活化案例的方面:
1.平常的生活
地球運動在我們的平常生活中也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首先冬季和夏季上課作息時間,在一些地區都存在不同的,尤其是東北等緯度較高的地區,很多的學校都執行不同的作息時間,從而適應兩季白天時長的不同。其次,我們國家屬于北半球,有著明顯的一年四季,夏季我們需要穿短袖衣衫,冬季我們需要穿棉衣,這就是由于地球公轉,造成了氣候溫度的變化。最后,朝陽的教室中,一年四季太陽進入的區別是不同的,夏季就少一些,冬季就多一些,這主要是因為太陽一年四季直射我們這里的角度是不同的,夏季角度更加貼近直角,冬季更加趨向零度。
2.自然現象和災害
我國具有多元化的自然條件,尤其經緯度跨度較大。地球運動促使我們身邊有著更多的自然現象。首先就是地震。我國處在地殼運動幾個斷裂帶上,地殼的運動是有著一定可能的,因此,我們就出現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等地質運動造成的自然災害。其次,不同地區出現的一些極端天氣現在有證據顯示與地球運動有著一定的關系。例如,旱澇等自然現象一方面與地球的自轉和公轉有著一定的聯系,另一方面與地球的氣圈運動有著直接的聯系。厄爾尼諾現象就是最為典型的影響地區旱澇自然災害的地球氣圈現象。
生活化教學可以實現高中地理教學更加貼合學生的實際需要,學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不斷提升。我們在教學過程中需要不斷拓展這種教學思路,從而實現更好的地理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張雪松,徐紹芬,張海林,等.中學地理信息技術課程教學方法的探究[A].2010 Thi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ducation Technology and Training (ETT 2010),2010(11):87-88.
[2]丁玲.關于新課改后如何在地理教學中開展探究學習的一些思考:以“大氣的受熱過程”為課例[A].山地環境與生態文明建設:中國地理學會2013年學術年會·西南片區會議,2013(4):111-112.
[3]杜厚權,龍凱,朱猛,等.初中“歷史與社會”(歷史、地理)新課程教學狀況調查報告:中學生心理、社會生活狀況調查以及師生對新課程改革、高師歷史地理專業的認識[J]. 黔西南民族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3,12(1):24-25.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