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少寧
【教材分析】
本課是北師大小學語文第十單元“家園呼喚”主題之一。課文介紹的是“綠色千島湖”的美景以及綠色千島湖為當地經濟建設的貢獻,既美化了生態又發展了經濟,是一篇很好的環保教育課例。
【學情分析】
五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獨立閱讀文本的能力,能夠運用批注式閱讀來完成前置學習,也掌握了網絡查閱資料,獨立整合資料的能力,前置學習的扎實有序,為學生理清文本思路,把握重難點,打開了思路。
【教學目標】
1.了解千島湖的形成,理解綜合工程及水上森林的作用,了解人們為千島湖的綠所做出的努力。
2.感受千島湖良性發展的生態環境,體會出人與動物和諧相處,人們保護自然,使島更綠水更清,從而突破文章主題“綠色”。
【教學重點】
通過對日趨惡化的環境問題的認識來珍惜人與自然的和諧美。
【教學難點】
了解千島湖的美景與它的形成,明白人與自然應該和諧相處。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出示農夫礦泉水實物)同學們,你們都喝過“農夫山泉”嗎?你知道“農夫山泉”牌的水取自哪里嗎?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去領略一下千島湖美麗的風光吧!
(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設計意圖:以學生熟悉的實物導入,激發學生學習課文的積極性與興趣。】
2.看到課題,你想提什么問題?或者你想知道什么?
【設計意圖:發散學生的思維,了解學生預習的情況以及對課文的整體把握。】
二、精讀課文
1.請同學們帶著我們剛剛提出的問題默讀課文,思考:為什么叫千島湖?重點寫了哪幾個島上的景色?從文中找到相關的答案。(生默讀)
【設計意圖:了解題目的含義,學習課文里的內容。】
2.為什么又稱“綠色千島湖”?出示第一段。(水綠、島翠、山青)
學習方法:學生讀、評價,齊讀。
【設計意圖:從整體上把握題目的含義,為下文學習做好鋪墊。】
3.看到這么優美的畫面,你又是怎樣評價千島湖的呢?一句話、詞,概括。
【設計意圖:訓練學生的語言能力以及概括能力。】
4.選擇自己喜歡的小島,帶領大家去欣賞那里的美景吧!(分享自讀收獲)
【設計意圖: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學會抓住文章主線,理清文章思路。】
5.引導體會千島湖的奇。
【設計意圖:充分發揮學生自學的能力,在自讀中學會抓住重點詞語、句子來理解課文。】
6.指導朗讀,體會:“千島湖是一首人與大自然合寫的詩,是一個人工創造的綠色奇跡。”
【設計意圖:有效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促進感悟,達到內化的目的。】
三、拓展練習
1.現在你希望給什么事物賦予綠色?
(綠色出行、綠色能源、綠色奧運、綠色學校等)
2.為了讓我們大家生活在一個綠色的世界中,我們應該做些什么呢?
【設計意圖:提高學生的思維概括能力和語言綜合能力。】
四、課外延伸
1.為千島湖設計導游詞。
2.模仿本文的寫作思路,為家鄉的渭河生態公園拍攝一段微視頻并配以導游詞。
【設計意圖:鍛煉學生的寫作、口語表達能力,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板書設計】
水綠 島翠 山青
綠色千島湖 詩 奇跡
優美 富庶 和諧
【設計意圖:幫助學生構建知識結構,使學生能直觀地了解課文內容。】
【教學反思】
這是一篇文質優美的文章,教學時要注意:一是需要對文本進行細讀,關鍵是如何引導學生理解自然景觀背后人工創造的意義;二是單純依靠課本學生無法身臨其境地領略千島湖的美景,必須依靠課件的精美引導學生設身處地地感悟。
上完這堂課我覺得優點有:
1.教學重、難點到位。我緊扣“詩”和“奇跡”,這堂課以“我做小導游”的形式請學生介紹島上四個重要的島嶼,并適時指導朗讀,在讀中體味千島湖的生機。
2.學生朗讀很有感情,讀的方式多樣。課前我給學生指導了朗讀,通過課堂的學習,學生也感受到了千島湖的美,從而使學生的讀書水平更加提高了,在學的過程中我通過個人讀、小組讀、默讀、同桌互讀等方式來指導學生在讀中理解課文。
3.課件制作優美、輔助效果好。在品味完千島湖的“詩”情畫意后,我以“同學們還想再欣賞一下美麗的千島湖嗎”設問,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學生在看完精美的課件后,不約而同地發出驚訝的聲音。
不足之處:課堂教學過程顯得前緊后松。前半段在每個島嶼介紹完后,沒有朗讀,從而使后半部分顯得時間比較寬裕,拓展練習幾乎是很快就進行完了。
“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這節課讓我意識到了自己的不足之處,對我今后的教學有了一個更明確的方向,我會從中吸取更多的經驗,從而努力提高自己的課堂教學水平。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