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會玲
摘 要:語文教學已經成為整個教學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而作文又是語文教學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其不僅是運用文字進行溝通交流的重要方式,也體現了學生語文基礎知識和創新能力。因此,指導小學生寫好作文已經成為相關教育工作者迫在眉睫的工作內容。基于此,主要對指導小學生寫好起步作文的策略進行了深度分析,以便給小學語文教師提供更多參考資料。
關鍵詞:指導;起步作文;策略;分析
由于小學生剛剛接觸作文寫作,還沒有掌握作文寫作的基本方法和運用手段。值得注意的一點就是,學生對寫作文已經產生了抗拒心理,進而影響作文課堂教學效率。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是:教學方式太過單一,沒有及時更新教學內容。因此,在作文教學過程中,語文教師一定要根據小學生的心理特點改革與發展教學方法,更新教學內容,并采用有效的策略,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我國作文教學質量得以保證。本文主要就作文教學實踐的現狀可以采取有效的策略來保證課堂教學效率。
一、激發學生寫作的興趣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源泉,也是學生學習的強大動力,語文教師要運用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來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因此,在指導學生寫作文的過程中,教師一定要抓住學生的心理特點及身體特點,培養小學生對作文的學習熱情,這樣既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可以讓學生更好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以此來為寫好作文奠定堅實的基礎。在寫作《我的媽媽》時,其教學目標就是讓學生通過日常生活中的觀察,描寫母親的性格特點以及對母親的情感。因此,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寫一件母親做的事情,從母親的衣著、性格、相貌,讓學生通過對日常生活中的觀察,通過平時的接觸去發現母親的性格特點,從而寫出一篇富有情感的作文。這樣既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小學生主動觀察、思考作文題目,還可以激活學生的創新思維。
二、引導學生多積累素材
由于小學生寫作經驗較少,沒有掌握基本的寫作方法,小學生剛接觸作文時都無從下手,不知道采用什么語言技巧來描寫作文,文字表達缺少美感的特點。因此,在小學寫作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多積累素材,多閱讀課外書籍,讓學生在欣賞中體會語言的魅力,學會在文中找到語言技巧和表現手法,以此來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三、以鼓勵想象創新小學生寫作思維
由于小學生模仿力和想象力較強,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來引導學生發揮自身的想象力,讓學生的作文富有張力和豐富的情感。而豐富的想象也可以使小學生的作文內容變得更加豐富,可以表達出自身的情感。因此,在進行作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一定要利用課文內容來開闊學生的視野,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以此來促使學生在寫作時可以思緒如飛。譬如說,在講解《賣火柴的小女孩》過程中,課文主要內容就是:描寫了小女孩五次點燃火柴后看到的幻想,讓幻想和現實進行對比,逐漸反映出小女孩的悲慘命運。講述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激發學生的想象力,想象接下來小女孩可能會發生什么?讓學生對這篇課文進行續寫,以便于讓學生的想象能力和獨立創新思維得到更好的發展。同時,教師在布置續寫文章的過程中,一定要鼓勵學生大膽想象,讓學生可以充分發揮其本身的作用,以此來為創新寫作起步作文奠定堅實的基礎,進而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促使小學作文教學更好地發展下去。
四、發展個性,讓學生的作文內容綻放精彩
語文教師一定要讓學生寫有個性的文章,也要轉變傳統教學觀念,摒棄傳統應試教育的思想,學會放手,讓學生學會自由表達自身情感,從而培養學生具有較強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為了讓學生的作文內容綻放精彩,應該做到以下幾點:第一,在布置作文時要少布置命題作文,要給學生提供一個自由發揮的空間,而不是讓學生有一種老師讓我寫的心里感覺。因此,在布置命題作文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從學生的心理特點出發,題目內容最好是貼近生活的,這樣以便于學生在寫作時有話說,可以寫出自身情感,從而使學生的作文內容富有張力,不枯燥。譬如說,在講到類似于秋天的作文內容時,可以布置出“秋天的果園”“秋天的景色”以及“秋天的天氣”等等。第二,教師要布置與日常生活實際相關的作文,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讓學生抒發自己的個性,并根據自身愛好,選擇科學合理的寫作辦法,從而使學生作文內容變得更加豐富多彩。
綜上所述,在作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一定要引導學生多積累作文素材,改革與發展教學方法,更新教學內容,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愛上寫作文,只有這樣,才可以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促使我國小學作文教學質量得以提高。
參考文獻:
孫秀鳳.小學高年段漢語寫話教學現狀調查與分析[D].延邊大學,2015.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