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璽
摘要:隨著服裝產業的升級與發展,服裝從業人員的素質要求也在不斷加強,高職院校服裝專業英語課程已經逐漸被教育領域所重視,并且納入教學范疇。工學結合模式下的英語教學改革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質量,還能夠帶動其就業能力和綜合素質,對服裝外貿領域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服裝英語;工學結合;教學改革
目前我國高等職業院校多達千余所,專業設置緊貼市場,具備天然就業優勢,與此同時,學校在辦學過程中注重工作結合、校企合作,著重培養學生們的實踐能力。高職服裝專業未來主要從事于服裝設計專業,并且以服裝設計、服裝結構等課程為基礎,若將其與英語基礎聯系在一起,更有助于學生的服裝外貿領域的發展,并在諸多工作中學以致用。
一、高職服裝專業英語教學現狀分析
1.英語基礎薄弱
高職院校與普通高等院校相比,盡管具備著就業導向的天然優勢,但是所招學生的英語素質普遍偏低,且對于英語學習方面沒有較高的興趣,從而對高職英語學習產生懈怠和抗拒的心理,使得原本英語基礎薄弱的學生水平更低。
2.英語教學模式傳統
雖然當前絕大部分職業院校均提倡“校企合作,工作結合”,實際上的課程均是以技術為基礎導向的課程。服裝專業英語與基礎學科一脈相承,從一定程度上遭遇窘迫境況,從一定程度上來說,服裝專業英語屬于較為特殊而的應用領域,所以并不能脫離基礎英語而單獨存在,但是由于其使用主體、使用范圍以及使用對象的差異,導致與日常生活存有明顯區別,因此服裝專業英語難以摒棄傳統灌輸式教學,但是由不能銜接實踐操作,實際收效甚微。
3.教學環境簡單
當前服裝設計實訓室主要包括服裝CAD實訓室、服裝設計研發室、服裝印花刺繡實訓室、牛仔工藝實訓室、針織服裝實訓室以及服裝工藝實訓室等,此類實訓室僅僅適用于服裝生產以及服裝設計方面的專業課,對于服裝專業的英語教學則難以適用。
二、工學結合模式在服裝專業英語教學中的改革應用
1.提高英語學習量
為實現高職服裝專業英語改革則必須要強化對此教學的重視,在高職院校新生入學伊始,便著重安排英語類課程,并且貫穿課堂教學始終。在一學期安排實用英語課程以及公共英語課程,優化學生英語基礎,然后在第二學期,隨著理論課程的終止英語課程也會隨之終止,但是英語學習應插入專業課程,在專業課程中的專業詞匯以及專業句式等方面加之英語詮釋,例如Export sales contract(出口銷售合同)、Face accessories downgrade the use of a single(面輔料降級使用審批單)、Garment inspection(成衣檢測)等,讓學生接觸高難度專業英語,并且逐步練習,以勤補拙。
2.以人為本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應當在教學內容中充實大量的真實案例,并且不盲目追求專業技巧以及服裝設計原理的英語表達,嘗試讓學生接觸了解服裝單證、單據英語翻譯以及各個部分的英語表達。其次,要求學生能夠看懂英文文件,并且提高外貿公司中英文基礎交流、英文簡報交流以及英文電子郵件交流的能力,在實際教育過程中,要注重學生的“主體”意義,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并且通過音譯法、交際法、聯想法、對比法以及直接法等,有意識的將學習方法滲透給學生,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習慣以及獨立學習能力,例如信用證的流轉程序英文注釋,不僅讓學生了解專業知識,還能夠接觸重要英文詞匯(如圖1)。
3.以實踐為載體
傳統英語教學主要采用宣教的方式,學生跟著教師思路學習,學習主動性難以提高。服裝專業英語的課程較少,若想短期內實現英語水平的提高很不現實,因此教師的主要任務便在于“授之以漁”而絕非“授之以魚”,讓學生學會通過各種工具對服裝專業的英語進行自主學習,比如外貿文書的翻譯工作:付款Payment:不可撤銷即期信用證byirrevocable L/C available bv draft at sight。在課堂中選取商業往來信函對學生進行實踐訓練,提高英語學習的務實性及趣味性,比如選擇外貿服裝訂單讓學生在機房自主翻譯。
三、總結
重視英語學習,強化英語運用能力,應用工學結合模式對服裝英語專業的學生予以教學改革,將能夠實現教學雙收,優化社會勞動力構成,促進勞動密集型服裝產業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