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楠
摘要:隨著網絡科技的飛速發展,傳統的政治參與正在被改變,當然,我國大學生的政治參與的狀況也在發生變化,新媒體與網絡科技為大學生的政治參與提供了新的環境,創造了新的平臺。而微博所具備的優勢使其一躍成為互聯網上民意匯集的廣場。探討微博空間中大學生在參與過程中面臨的問題、原因,以及如何規范和引導微博政治參與行為,期望能夠形成有序網絡參政氛圍,推動中國的公民社會建設和現代化進程,最終實現我們的中國夢。
關鍵詞:微博;大學生;政治參與
一、政治參與和微博政治參與
(一)政治參與的涵義
1、政治參與的含義
政治參與亦稱參與政治,政治參與的內涵至少包括以下幾個內容:第一,參與的主體是普通公民;第二,參與的客體是政治活動;第三,參與的途徑和方式。政治參與是在合法的范圍內行使公民的權利,對國家的政治生活以及政策制定施加影響。
2、 政治參與的方式
(1) 傳統政治參與方式。這里所說的傳統政治參與是相對于網絡政治參與這一新的參政形式而說的,并不是嚴格的定義。
學者一般認為政治參與的主要方式有:①投票。②競選。③公民自發行為。④組織政黨、社團或利益集團等。
(2) 網絡政治參與方式:①論壇。②社交網站。③新聞跟帖。④博客。⑤微博。
(二) 微博政治參與的涵義
1、微博政治參與的含義
微博政治參與,是建立在新興媒體與傳統政治參與基礎之上的新興事物。它是以新媒體為平臺進行傳統政治參與的一種新興的方式。
90后大學生作為微博政治參與的主要群體,在微博這個平臺上,他們積極地參與,不斷發揮著自己的作用。
2、 微博政治參與的優勢
微博政治參與能夠在網絡政治參與的眾多形式中脫穎而出,說明它具備有更易于讓人們接受的優勢。那么它的優勢是什么呢?
首先,微博為政治參與提供了更便捷的交流工具。其次,微博成為社會輿論監管的重要媒介。最后,微博為參政議政搭建更經濟的交流平臺。
二、90后中國大學生微博政治參與存在的問題及成因分析
(一)90后大學生在微博政治參與中存在的問題
1、微博政治參與本身存在的問題
第一,參與過程無序。網絡空間是言而無序的思想廣場,百家爭鳴,難免出現政治參與的盲目性與隨意性,也增加了輿論信息的搜集、把握難度。第二,話語權不平等。由于個體的社會資源、社會地位、專業知識、網絡交往能力等各方面的因素影響,在網絡看似平等的互動中會逐漸出現網絡話語權的分化。第三,數字鴻溝凸顯。數字鴻溝通常指,在信息時代因地域、收入、教育水平和種族等原因而形成的數字化技術掌握、運用方面的差異,以及由此而導致的不同群體在社會中面臨的不平等現象。第四,網絡誠信缺位。微博的碎片化傳播方式和自媒體屬性導致部分微博發言過于隨意、甚至不負責任。
2、90后大學生自身存在的問題
其一,在態度上呈現出消極的“看客”心態。由于信息海量及人生閱歷尚淺,評論受不到關注,從而產生“看客”心態。其二,在交流中表現出狹隘的“群際隔離”現象。大學生的日常生活主要在學校內,并以專業學習為中心,相同的背景使他們在網上形成了一個個政治交流的小圈子。但是大學生的政治交流群具有一定的封閉性,比如他們不希望老師和家長們加入。其三,在參與中表現出情緒化和從眾性。由孤立的大學生集結成的網絡群體,不可避免地帶有這種群體弱點,思想比較簡單,容易受到暗示、輕信、情緒化等。
(二)90后中國大學生微博政治參與問題出現的原因
政治參與是一把“雙刃劍”,既有積極作用,也有消極作用。大學生微博政治參與一方面表征著民主、平等、理性、文明的積極方面,有利于促進我國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另一方面又表征著功利化、非理性等某些負面和消極的方面,抑制了民主政治發展的步伐。因此,必須針對大學生微博政治參與存在的問題找出原因,對癥下藥,以期提出合理、正確的解決對策與途徑,從而正確的引導大學生的微博政治參與。
1、社會方面的原因
(1)市場經濟的趨利化的影響。市場經濟的自主性、利益優先和追求利益最大化等價值觀念也使實用主義、個人主義和拜金主義等錯誤觀念在大學生中逐漸滋生和蔓延,而大學生長期以來所接受的社會主義集體主義價值觀念則受到不小的沖擊。
(2)政治參與機制不完善的影響。我國現階段仍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政治參與的制度、運行機制、法律規范和保障等都還不夠完善,公民在實際的政治參與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還有待解決。
2、學校方面的原因
(1)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不強。當前大學生微博政治參與中存在的各種思想問題都與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不高有關。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單一;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枯燥乏味;思想政治教育課的評價模式單一。
(2)網絡素養教育缺失。當前我國高校存在網絡素養教育缺失,領導重視度不夠,缺少專業的網絡素養教育課程教師等,影響了大學生網絡政治素養的培育,導致大學生在微博政治參與過程中面對紛繁復雜的微博信息與文化,特別是微博政治事件和政治現象等缺乏較為客觀的認識和評價。
3、大學生自身的原因
根據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法的內外因辯證關系原理,我們知道,外因是條件,是導致事物變化和發展的重要影響因素,而內因是根據,是對事物發展起決定性作用的方面,外因只有通過內因才能起作用。因此,探究大學生微博政治參與問題產生的原因,最重要的是從大學生自身下手,找出根本原因和癥結所在。
(1)政治價值觀的影響。當前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還不完善,政治體制改革還有待進一步加強,西方個人主義、功利主義、享樂主義等各種落后腐朽的思想紛至沓來,社會上出現了各種無序、紊亂的現象,主流價值觀念受到沖擊。這些都使得大學生的政治價值觀念很容易受到影響。
(2)政治心理不夠成熟。由于大學生政治心理尚未真正成熟,大學生的微博政治行為總會出現偏差,也影響了他們的微博政治參與意識的不斷提高和微博政治參與的積極性的高漲。并且,大學生對時事政治的關注度不夠,政治敏感度和鑒別力都比較弱,在面對實際問題時只能看問題表面,無法探尋事件深層次的本質問題。
(3)政治參與實踐不足,能力欠缺。在政治生活中,大學生政治能力欠缺,每個人都存在這樣或那樣的缺陷,其差異程度不同,會導致微博政治參與表現出不同的效果,有時甚至是負面的效果。一個人的政治能力,光靠理論學習是不能獲得的,只有在社會政治生活的實踐中才能形成和發展起來。
三、90后大學生微博政治參與的對策探討
針對 90 后大學生微博參政存在的問題,我們應該從政府層面、高校層面和大學生個人層面三個方面出發,對大學生有序參與政治進行有效指導。
(一) 政府政策調控。順應時代發展的要求,進一步完善國家政治制度,將國家政治與新媒體相結合。虛擬政治是對現實政治的補充,基于微博等新媒體進行參政議政,能有效地提高政治參與率,促進大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政治。
(二) 高校教育引導。教師應當及時、密切地關注大學生現有的網絡政治參與行為,順應大學生的自身特點,進行有針對性的引導,通過進一步正面教育,引導大學生深入認識和探討問題,在理性分析的狀態中有序參與政治,關注社會穩定。
(三) 大學生個人自我修煉。首先,始終堅定理想信念,把握政治方向;其次,主動學習政治理論,提高政治素養;最后,積極投身社會實踐,提高微博政治參與能力。
[參考文獻]
[1]杜駿飛.政府網絡危機[M].中國發展出版社,2011.
[2]孫蘭英.全球化網絡化語境下政治文化嬗變[M].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0.
[3]秦娟.網絡政治參與對我國政治現代化的影響及對策研究[J].優秀碩士學位論文,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