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夢曦
【摘要】為了把素質教育落到實處,為了更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更是為了把減負這一敏感話題落到實處,所以我大膽進行了探索,為學生的課外作業構建了“作業超市”。讓學生從以往的題海戰術中解放出來,進而使學生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從而培養學生自主作業的習慣,獲得自主學習的能力,打造快樂作業的樂園。
【關鍵詞】精心設計 作業超市 自主選擇 作業樂園
在新課程改革的今天,小學生的主體地位越來越得到顯現,教師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語文教學的各個方面發生了驚喜的變化。但是,在學生作業訓練方面仍然是機械、重復的識記,反復的聽、讀、寫、練,雖然能夠記住課本知識,可是難以提高學生語文學習能力和語言的實踐水平,難以孕育實踐和創新精神,沒有讓語文作業走出反復練習的泥潭,讓學生的個性飛揚。這兩年來,我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自己的從教經驗,在學生課外作業方面為學生“構建作業超市,打造作業樂園”作了嘗試,取得了較為滿意的效果。
課外作業是課堂教學的自然延伸,是反饋教學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它既能使學生鞏固已學知識,又能發展學生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從而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語文課程標準》提出:“教師要精心設計作業,要有啟發性,分量要適當,不要讓學生機械抄寫,以利于減輕學生負擔”。 鑒于此,我們有必要依據新課改的要求,重新全面認識作業的意義,賦于它新的價值,為此我試著為學生構建了“作業超市”。所謂作業超市,是指教師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和教材的需要,從多角度為學生設計布置作業,讓不同層次、不同類別的學生可以從中自主選擇,從而主動愉悅有效地去完成作業。
一、自主型作業——讓學生輕松學習
實施新課程理念的一個根本點是必須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我們面對的是一個個基礎、能力、性格、習慣、舉止都有很大差異的個體。所以就要考慮到每個層面的學生,進行分層練習,使每個學生通過不同度、不同量的作業練習在原有的基礎上各有收獲,享受到成功的喜悅。這就要為學生提供形式多樣的自主型作業。我認為,我們可以引進“超市”理念,構建“作業超市”。
我在教學三年級《槐鄉五月》一課時,設計了這樣的作業超市:
1、用你的巧手,畫一幅“槐鄉五月”的美景圖。
2、查查資料,請用你自己的語言介紹一下槐鄉。
3、結合課文和所查的資料說一說槐花飯是怎樣做成的。
4、想象一下,當你來到槐鄉時,熱情好客的槐鄉孩子會怎樣招待你?也可以把自己當作是槐鄉的孩子,當有外地的游客來參觀時,你又會怎樣招待遠方的客人?用你喜歡的方式:可以說一說,可以演一演,也可以寫一寫。
5、通過自己查找資料,欣賞槐鄉的美景,試著寫出一句廣告語。
可以想象,當孩子們走進這個特殊的“超市”,面對“超市貨架”上那琳瑯滿目的“商品”,可以自主選擇自己喜歡的作業時,他們自主學習的欲望被極大地調動起來了,同時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開發智力,拓展了知識面,點燃了創造思維的火花,也培養了獨立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那次的作業中,孩子們的積極性很高,完成的質量很高,因為他們選擇的是他們有興趣的一個或兩個作業。后來我把他們的作業進行了評價指導,孩子們更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悅。
二、趣味型作業——讓學生快樂學習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句名言并不因時間消逝而黯然失色。興趣能轉換為樂趣,樂趣可轉換為志趣,有了志趣愛好,即能“學海無涯樂作舟”,從而促進創造潛能的發掘。“教人未見其趣,必不樂學”。因此課程改革必須寓教于樂,當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了情感的體驗,必然會產生想做的興趣。低年級的作業更是如此,因為他們厭煩呆板生硬,喜歡生動有趣。現行的新教材在編排處理上,給我們提供了創新作業訓練的空間。我們要領會教材的編排意圖,找到新舊知識的結合點,設計趣味作業,讓學生在“玩”中構建新知識體系。這樣學生學起來才更有興趣,求知欲才會更強。我在趣味性作業時是這么構建的:
1、畫一畫
孩子是天生的畫家,他們喜歡畫畫,因此我們可以布置一些畫畫的作業。比如,我在教學二年級《秋游》一課時,上完了課本內容,我讓孩子們畫一畫他們最喜歡的秋天,孩子們有的畫了秋天的田野,有的畫了秋天的花園,有的畫了秋天的果園,還有的話了秋天的楓樹……他們用自己的筆畫出了他們自己最喜歡的秋天。在上完二年級《快樂的節日》一課后,我結合國慶節這一契機讓孩子們注意觀察在大街上看到的情景,然后以“歡度國慶“為主題畫一幅節日的畫,回來以后同學之間交流你畫的是一個什么樣的場景。這樣,學生借助想象把課文內容與生活實際結合起來,讓靜態的文字變成了優美生動的圖畫。這樣不僅提高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能力,還培養了學生欣賞美、表現美、創造美的能力。
2、讀一讀
結合課文學習,向學生推薦與課文相關的課外讀物,延伸閱讀,可以促進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如教學完二年級的《英英學古詩》一課后,我向孩子們推薦了《唐詩三百首》這一課外書,鼓勵他們利用課外時間多讀多背。上了二年級《猴子種果樹》一課后,我啟發孩子們課余也可以讀讀童話故事,童話故事是小學生喜聞樂見的,也是現實生活中重要的語文資源,我建議他們每周讀一篇文章或童話故事,并用開“故事會”的方式調動學生的讀書積極性,使童話故事走進他們的生活。這樣,童話故事就幫助學生積累了語言材料,積淀了語感經驗,也豐富了他們的“心理詞典”。
3、做一做
結合教材特點指導學生制作字卡、詞卡、賀卡等,可以有效地把學與用、課內與課外結合起來,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例如:我在上二年級口語交際“學會祝賀”時,結合教師節到來之際,引導二年級學生自己回去動手制作賀卡,送給自己最想感謝的老師,要求:格式正確,祝福語要精簡感人,裝飾要有創意。結果,孩子們的作品層出不窮,我能感受到他們的用心,他們的思維碰撞除了創新的火花。他們在一種愉悅的環境中,體驗到了尋覓真知和增長才干的成功樂趣。
三、實踐型作業——讓學生熱愛生活
我國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期就提出“活教育”,即“生活即教育,為生活而教育”。他認為生活是教育的中心,因而教學不能脫離生活。美國教育學家杜威,也強調教育是兒童生活本身,兒童的課堂生活就是兒童的生長,他還強調兒童學習的獨立性和創造性,教育與社會生活聯系等等。社會生活是一個大學堂,不管是任何人,一輩子都在這個大學堂中學習、進步。
讓小學生在實踐中通過說一說、想一想、寫一寫、演一演、查一查,不斷鞏固知識,擴大視野,開拓思維,提高能力,讓他們的學習來源于生活,再到生活中去。小學生的可塑性很大,通過實踐,可以將生活中的事物直接或間接地作用于兒童感官,開放式地儲存信息,為兒童的認知活動,語言活動,思維活動,情感活動,意志活動,提供取之不竭的豐富源泉。而語文教學以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為己任,就得把語文學習和運用起來,讓兒童情感、智慧、知識、能力獲得同步主動的發展。
在我們學完了《找春天》一課后,可以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觀察實踐,尋找身邊的春天是什么樣的?在對三年級《母親的恩情》教學后,我要求學生回家學做一些家務活:幫爺爺奶奶捶背,為爸爸媽媽倒水提鞋、為弟弟妹妹洗鞋襪講故事等,這樣,既增強了學生的勞動觀念、孝順長輩關心他人的意識,又積累了讀寫的素材。又如在一年級的一節思品課《逛超市》結束后,我讓學生跟隨家長去超市購物,觀察超市里的商品并記住它們的部分名稱。鼓勵學生收集一些商品的包裝,并認讀商品名稱。這樣的作業,將識字教學和學生生活緊密聯系起來,學生做得輕松、愉快,不是把識字當作任務,而是一種樂趣,一種享受。在反饋作業時,我驚喜地發現:孩子們的識字熱情高漲了許多!他們爭先恐后地將自己的“作業成果”與大家分享:“我認識了‘納愛斯兒童營養牙膏”;“我認識了特侖蘇牛奶”;“我看到了超市里的商品都是整整齊齊一類一類地擺放著”;我還知道了購買商品的時候要考慮到買家人的急需品,并要看清楚保質期……
“語文的外延等同于生活的外延。”語文作業超市的設計更要與學生生活和社會實際相結合,使學生將課文學“活”,最大限度地展示自己的個性與才能。實踐性作業的實施要突出學生的自主性和合作性原則,把課內課外緊密結合。要以多種形式,持之以恒地落實好這項工作,并形成常規,這樣才有利于學生的長遠發展。
四、拓展型作業——讓學生拓寬視野
小語拓展型作業就是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向外延伸的作業,這是小語作業設計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拓展型作業不僅僅局限于檢測教學效果、鞏固知識,還對學生的語文學習起到導向的作用,進而讓語文作業成為學生鞏固知識、增強技能、快樂實踐、開拓創新的園地。
例如我上了蘇教版一年級《大海睡了》一文后,給學生設計了這樣的作業小超市:在休息的日子里和家人到海邊或者湖邊(因為我們云南人要去看海確實很遠)看看風景,感受一下大海的氣息(如條件不允許,也可以上網等其它方式),然后以《大海醒了》為主題寫上一段話、一首小詩、或者畫出一幅畫;也可以和家人聊聊你在白天看到的大海是什么樣的?和課文里所說的有什么不一樣?果不其然,不久后孩子們的作業出來了,我讓他們在小組里評一評,然后推薦代表上臺交流。看著一幅幅稚嫩可愛的圖畫、欣賞著一首首笨拙喜人的小詩,再望望他們嘰嘰喳喳的笑臉……我堅信,這樣的作業超市迎合了孩子們的胃口,讓孩子們快樂著自己的快樂來完成作業,學到了知識并超越了自己,這樣的感覺真好。
作業超市是語文學習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師應敢于創新,用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充滿情趣的作業拓寬語文學習途徑,使學生在廣闊的時空中學語文、用語文,在玩樂中學、在實踐中學、在生活中學,拓寬視野、豐富知識、發展能力。它不僅活躍了學生的思維,而且最大限度地促進了學生的自我發展,充分體現了“課標”中強調的“學生是學習的主人”這一新理念。
小學語文作業超市的產生,讓孩子們不在把課外作業當做一種負擔,而是作為他們的一種享受。我想:只要我們敢于創新、敢于思考、敢于實踐,從學生發展的角度出發,精心構建作業超市,就能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作業樂園中自由馳騁,激活大腦的快樂運轉,享受超越自我的成功喜悅:從而使學生的個性在這里得到張揚,使學生的人格在這里得到尊重,使學生的情感在這里得到體驗,使學生的生命在這里得到滋潤與發展。愿我們小學語文老師能夠用心探索、堅持嘗試,構建出一個個優質的小學語文課外作業超市,讓這個作業超市成為孩子們的作業樂園,實現孩子們的陽光成長。
參考文獻:
[1]《小學生自主學習從雙休日“超市型”作業開始》——浙江溫州永嘉縣碧蓮中心小學 徐曉英
[2]《淺析小學生語文家庭作業布置的幾點嘗試》——合馬小學 王倩
[3]《讓課外作業超市成為學生的樂園》——平壩縣逸夫小學 吳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