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偉
老師們,你的課堂上孩子有歡樂嗎?你的課堂上孩子激動嗎?你的課堂上孩子的心靈震撼了嗎?孩子的眼睛靈動嗎?我們自己感覺到生活的美好了嗎?我們的課堂是否流淌生命的靈性、吶喊生命的激情、激蕩生命的潛能、飛揚生命的人性?
曾幾何時,不停地聽到老師的慨嘆:“現在國家扶持教育的力度越來越大,但是孩子為什么卻越來越不想學習了呢?” 確實如此,現在的孩子幾乎是成了“低頭一族”,只知道玩手機,且玩得很溜,可是為什么一到課堂上就成了活得很累的一族。我也在反思,科技越來發達,可為什么的人的情感卻越來越冷漠了呢?心與心的距離是越來越遠了?到底有沒有一種教育能讓我們孩子真正感受愉快和有效的呢?使我們的課堂真正成為生命的狂歡與學習的樂園!接下來讓我們走進生命的課堂去看看。
一、什么是生命課堂
理論上講,生命課堂可以這樣理解:A. 生命課堂可以理解為在以人為本思想指導下,追求以人的發展為本的一種教育理念。B. 生命課堂是以學生為主體,課堂為陣地,開展人與人之間的一種充滿生命活力的思想、文化、情感交流活動。C. 生命課堂既是教師生命活力的展現;也是學生生命活力的激發;更是教師生命活動與學生生命活動的有效交往。D. 生命課堂的宗旨在于對學生進行生命教育,捍衛生命的尊嚴,激發生命的潛能,提升生命的價值。
“生命課堂”是在批判傳統“知識課堂”的基礎上提出來的,與“知識課堂”不同的是:它不再是教師獨演的舞臺,而是師生間交往、互動的舞臺;不再是對學生進行單一訓練的場所,而是引導學生全面發展的場所;不再以傳授知識為主要目的,更是探究、發展知識的載體;實現的不再是教學行為的模式化運作,而是教師教育智慧的充分展現。
二、生命課堂的本質特征
“生命課堂”是以關懷人和發展人為出發點和歸宿,與傳統“知識課堂”那種以知識為本、目中無“人”有著本質的區別,其本質特征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人文性
“生命課堂”以人為本,關注師生的生命,追求終極關懷,以促進師生的全面發展為終極目的。課堂教學是師生人生旅途中充滿生命活力的部分。在生命課堂中,師生作為完整的人,全身心地,包括“有認知的、情感的、道德的、審美的,有直覺的,也有理性的,也有實證的,這些經驗形成一個統一體”投入到課堂教學之中,進行著面對面的相遇和交流,分別向對方真誠地展現著完整的自己,在互動的交往過程中觸動著彼此的心靈,實現著真正的教育。此時的課堂教學充滿著激情,閃爍著智慧,涌動著靈感;有情感的交流、思想的碰撞和思維的跳躍;實現著知識的增長、能力的提升和人格的養成;向往著個性的豐滿、生命的完善和價值的超越;引領著師生整體的發展和生命的完善。
2. 動態性
課堂情景是極為復雜的。與“知識課堂”那種靜態、模式化不同的是,“生命課堂”是師生共同探究知識、課程生成和建構的課堂。教學內容不再是“鋼性”的,而是通過師生不斷建構生成的。學生知識的獲得是積極主動的建構生成過程。在教學過程中,師生不再墨守那種“預定教案——執行教案——完成教案”的封閉流程,而是共同創設以知識生成為中介的交往情境,在交往中就“共同文本”生成的不同意義進行闡釋與交流,促進知識意義的建構和活動主體的發展。
3.和諧性
課堂中的師生作為一個個充滿情感、活力、個性的生命體,他們的人格地位是平等的。教師和學生、學生和學生之間都應該充分尊重對方的人格、情感,自由地進行交往對話。與“知識課堂”那種專斷失諧不同的是,“生命課堂”強調民主和諧。在生命課堂中,無論是學生還是教師都能夠享受到充分的自由。學生真正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生的平等對話者、溝通者、引導者、互動者、意義的建構者。教師不再是“話語的霸權者”,師生都有資格亮出自己的觀點和思想、參與對話和討論。師生雙方坦誠相待、共同合作、相互尊重、積極探究、不斷進取,都能充分享受到教學的樂趣,共同實現智慧的生成和生命的升華。
三、什么樣的課堂是有生命的課堂?
李炳亭說:高效課堂應該是知識的超市,生命的狂歡。
蘇霍姆林斯說:要使孩子成為有教養的人。就要讓他們有歡樂、幸福及對世界的樂觀感受。教育學方面真正的人道主義精神,就在于珍惜孩子有權享受的歡樂和幸福。
“生命課堂”是針對“知識課堂”片面畸形的“教”與“學”而提出來的,但不是“知識課堂”的對立面,而是對新課程理念的發展要求、時代理解和具體體現。生命課堂是新課程理論基礎中生命觀、發展觀和生態觀的詮釋,是對傳統課堂的合理性超越。
四、生命課堂所綻放的活力與精彩
生命課堂是教師與學生以生命發展為基礎,通過對生活世界的關注,使學生得到情感體驗、人格提升、個性張揚,同時使教師的職業生命活力得以煥發,師生生命在交往互動、共同經歷中不斷生成的過程。“生命課堂”追求的是一種充滿生命體驗與生命關懷,感悟生命意義,富于生命活力的教學境界,其價值取向是人的生命的完整,即人格的完整、個性的發展和情感的滿足。以完整生命的發展、獨特生命的形成、精神生命的提升為最終目的來重建課堂生活,讓課堂教學流動生命的智慧,使每一個生命得到最適宜、最充分、最全面的發展。
在“生命課堂”觀指導下,課堂教學將逐漸呈現這樣一些變化:關注師生的生命世界,打通教育與生活的界限;關注師生的生命價值,給其以主動探索、自主支配的時間和空間;關注師生的生存方式,建構民主、平等、合作的師生關系;關注師生的生活狀態,打破單一的集體教學的組織形式;關注師生的心理世界,創設對師生有挑戰性的問題或問題情境;關注師生獨有的文化,增加師生、學生間多維有效的互動;最后真正實現教育的以“人”為本,促進師生個體生命的全面、可持續發展。
“生命課堂”不僅是一種教學理念,也是一種課堂教學追求的境界。作為一名教師要不斷摒棄革除舊觀念、舊模式、舊做法,在課堂教學實踐與創新中實現自我理念與行為的嬗變,更加關注生命成長,張揚生命個性,體現生命價值,把課堂教學提升到一個新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