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穎
【摘要】我國網絡科技飛速發展,眾籌作為一種新興的融資模式從西方引入中國。這種模式為缺乏資金的項目創新者和擁有資金的投資人創建了溝通的平臺,也為市場注入了新活力。但是,眾籌作為新生事物,其運營模式的獨特性給我國原有的金融體制帶來了非常大的沖擊。本文通過分析眾籌的運營模式,探討其在我國當前的金融制度下所面臨的法律風險以及防范措施。
【關鍵詞】眾籌;運營模式;法律風險;金融監管
一、眾籌的概念及特征
眾籌是指為一個特定的目的在指定期限和設定額度內,以網絡作為平臺,從普通公眾籌集小額投資資金的行為。眾籌有以下幾方面特征:第一,網絡性。眾籌屬于互聯網金融的一種。第二,多樣性。眾籌的項目在國內網站上的項目類別包括科技、音樂、影視、游戲、軟件開發、公司設立等。第三,門檻低。眾籌面向最廣大的投資者。第四,成本低。低啟動成本,低營銷成本,低交易成本。第五,高效性。通過互聯網的實時互動,能夠有效減少信息不對稱,從而能夠提高效率。
二、眾籌在我國發展面臨的法律風險
(一)涉嫌非法集資的法律風險
多數眾籌網站的運營方式有非法集資之嫌,尤其是商品眾籌。根據法律規定:非法集資應當同時滿足四個條件:第一,未經有關部門依法批準或者借用合法經營的形式吸收資金;第二,通過媒體、推介會、傳單、手機短信等途徑向社會公開宣傳;第三,承諾在一定期限內以貨幣、實物、股權等方式還本付息或者給付回報;第四,向社會公眾即社會不特定對象吸收資金。單從條文上看,眾籌平臺的運營模式與非法集資的構成要件相吻合。目前國內有些眾籌網站將投資者的投資視為購買(以預付費的方式),而非投資,但是這種聲明有偷換概念之嫌,并不能完全抹去其非法集資的嫌疑。
(二)沉淀資金的管理風險
項目支持期結束之前,投資者的資金大多沉淀在平臺內部。按照很多眾籌網站的規定,在項目成功籌資后,支持者的“預購“資金會按期發放給項目發起人,在這個過程中,同樣存在著沉淀資金。這些資金大多受到眾籌平臺掌控,并沒有正規的監管機構來進行監督,而平臺本身也并沒有獲得批準從事吸收資金的資格,涉嫌設置資金池,一旦營運出現問題或平臺實際控制人出現道德風險,目前并沒有避免平臺控制人卷款跑路的有效措施。
(三)監管制度缺失的風險
目前情況是在我國成立一個眾籌網站只需要進行工商登記和網站備案,而對于眾籌項目的審核則由眾籌網站全權負責。眾籌平臺涉及到大量的公眾資金和社會群眾,一旦發生失控,將產生大量爭訴展,非常容易引發社會經濟和社會穩定問題。所以,監管制度的缺失使眾籌平臺的出資者面臨投資風險,也不利于眾籌平臺整體行業的發展。
三、眾籌法律風險的防范建議和法律思考
眾籌在我國發展面臨的法律風險以及遭遇的合法性危機,主要來源于國家法律和政策的不健全,因此,如果國家立法和監管機構在相關法律與政策方面給予眾籌以支持和規范,眾籌網站在自身運營過程中采取積極措施防范可能遭遇到的法律風險,眾籌模式必將在我國獲得持續發展的動力。
(一)有關眾籌法律法規的完善
眾籌是個新型的經濟模式,國內諸多制度無法迅速跟上,也間接限制了眾籌的快速發展。在這方面,美國JOBS法案值得我國借鑒,提高對資本市場變化的敏感性,加深對資本市場宏觀環境的認識,加強對新問題、新形勢、新情況的考察和研究,并在此基礎上修訂相應的法律法規,完善的法律法規能夠及時有效地為我國資本市場的繁榮穩定保駕護航。
(二)眾籌監管體制的完善
為了促進新興中小企業的發展而放松市場準入的門檻是美國當前的做法,美國把對眾籌平臺監管的權利賦予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和眾籌行業協會,兩部門共同對眾籌平臺進行監管。我國也應盡快明確眾籌的監管機構,對眾籌平臺監管并制定規則。監管機構應確立便利中小微企業融資和投資者權利保護兩大原則,逐步推進眾籌平臺的監管和投資者保護。
(三)眾籌平臺具體運營中的風險防范
第一,投資者資格的審核。法律對非公開募集基金中合法投資者規定了條件:達到規定資產規?;蛘呤杖胨?,并且具備相應的風險識別能力和風險承擔能力,其基金份額認購金額不低于規定限額的單位和個人。我國眾籌網站也可將此標準作為參考從而對投資者的資格進行審核。第二,風險提示和信息披露。眾籌平臺有義務在網站上詳細介紹項目的運作流程,特別是在顯要位置向支持者(出資方)提示可能存在的法律風險,明確各方的法律責任和義務,及可能發生爭議時的處理方式。第三,第三方支付平臺資金管理。對于眾籌平臺而言,對資金安全、有序地管理既是平臺的應有義務,也是防范其自身法律風險的重要手段。在資金管理方面,最安全的方式是引入第三方平臺進行資金監管,考慮到第三方平臺的監管機制在我國的發展尚不成熟,也可以采用分批撥款的方式,投資者將資金分幾個階段提供給籌款人的方式也可以有效的降低法律風險。
參考文獻:
[1]汪瑩,王光岐.我國眾籌融資的運作模式及風險研究[J].資本觀察,2014年第4期.
[2]羅明雄,唐穎,劉勇著.互聯網金融[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13年版,第210頁.
[3]楊東.市場型間接金融:集合投資計劃統合規制論[J].中國法學,2013年第2期.
[4]黃震,鄧建鵬編著.互聯網金融法律與風險控制[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4年版,第4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