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來斌
【摘要】如何發揮金融的資源配置作用,推動產業結構升級,從而促進經濟發展,是我們面臨的重要課題。本文在全面分析廣東金融發展和產業結構現狀的基礎上,采用多元回歸分析法實證分析了廣東省金融發展與產業結構升級的關系,最后,本文有針對性的提出了通過優化金融結構促進產業轉型升級的政策建議。
【關鍵詞】金融發展 產業轉型升級 回歸分析
無論從世界經濟的發展史來看,還是從產業結構升級調整的本質特征分析,以及從目前我國金融在經濟發展中的客觀地位來考察,金融對產業結構的升級調整都具有重要的影響力。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產業結構升級是經濟發展的重要標志和客觀反映,是影響金融進一步發展的重要因素。在廣東省提出“產業轉型、金融先行”的發展思路,全面建設金融強省、推進區域金融中心建設的大背景下,優化產業結構、推動產業升級,是廣東實現經濟健康發展、提升競爭力的必經之路。
1.廣東金融發展現狀分析
1.1廣東省銀行類金融機構發展狀況
近年來銀行類金融機構在廣東得到了快速發展,保持良好發展勢頭,資產規模與質量同步提高。截至2013年1月24日,廣東已有5家證券公司、5家基金管理公司的香港子公司取得RQFII(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資格,合計獲批365億元人民幣投資額度,粵港境外市場互動加強。
1.2廣東省非銀行類金融機構發展狀況
證券市場交易穩定,2012 年末,廣東法人證券公司22家、期貨公司24家;法人基金公司21家;證券業總資產同比增長10.3%,基金規模同比增長16.9%。在資本市場震蕩下行背景下,廣東省證券公司股票基金交易金額同比下降32.9%,上市公司融資總額同比下降1.1%。期貨公司交易快速增加,全年代理交易額同比增長34.6%。
保險公司保費收入持續高增長,保險業發展良好伴,隨著經濟增長和保險意識的提高,2012年廣東省保險業務繼續呈現良好發展態勢,廣東保險業實現保費收入同比增長7.2%;
承保利潤31.0 億元,總資產4684.9 億元,同比增長17.1%。保險業務結構不斷改善。財產險成為業務增長的主要動力,占總體業務的33.8%,同比提高1.6個百分點。經濟社會發展的風險保障體系進一步健全。
2.廣東產業結構現狀分析
經過多年的發展,廣東省經濟保持快速發展。2012年廣東實現地區生產總值5.71萬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同比增長8.2%。其中第一、二、三產業增長分別增長15.23%、14.15%和18.24%。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廣東三大產業GDP結構由1990年的24.7:39.5:35.8調整為2000年的9.2:46.5:44.3,后又調整到2012年的5.0:48.8:46.2。
2.1工業內部結構變化
目前,廣東省已步入以新材料、新工藝、新技術應用特色的轉型升級階段,初步建立了以紡織服裝、食品飲料、建筑材料、家具制造、家用電器、金屬制品、輕工造紙及中成藥制造8個行業為支柱的優勢產業體系。2012年廣東輕工業增幅比重工業高出1.3個百分點,其中,規模以上輕工業實現增加值8383.36億元,增長9.2%,對工業增長的貢獻率達40.8%,拉動工業增長3.4個百分點;重工業實現增加值13604.70億元,增長7.9%,對工業增長貢獻率達59.2%,拉動工業增長5.0個百分點,廣東規模以上工業生產仍然是以重工業拉動為主要增長點,這也是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歷經的重要階段。
2.2服務業及內部結構變化
隨著廣東經濟的迅速發展,服務業產值在國民經濟的比重不斷上升,其內部結構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2012年,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金融業增加值的增速分別高于整體服務業3.3個、1.7個百分點。金融保險、現代物流、信息服務、研發設計等生產性服務業也基本實現又好又快發展。而且在交通運輸、金融等產業較快發展的帶動下,2012年廣東第三產業增速快于第二產業1.6 個百分點,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50.7%,比第二產業高3.6個百分點。但是由于交通運輸倉儲郵電業、批發零售業等傳統服務業仍然是服務業的重要支柱,國民經濟發展所亟需金融保險、現代物流、信息服務、科技服務、商務會展、總部經濟等面向生產的服務業比重仍然偏低,不能適應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3. 廣東省金融發展與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實證分析
3.1指標選取與數據選取
3.1.1.金融發展指標。近年來,國內學術界在計算金融相關比率時,一般采用存貸款額與GDP的比值來表示,其中金融機構存款余額與GDP的比值反映金融體系提高儲蓄對產業產值的影響作用,金融機構貸款余額與GDP的比值表示金融機構將儲蓄轉化為投資的能力.
3.1.2.產業結構升級指標。產業結構升級是指三次產業之間和每次產業內部從既有的均衡與協調出發通過技術進步、產業和產品創新形成從量到質的突破實現新的均衡與協調。本文采用三次產業產值變化來表示產業結構升級。
3.1.3.數據選取。本文收集了1990—2013年廣東省國內生產總值、三次產業的產值數據以及金融機構存貸款數據。通過一系列計算得到相應指標。本文所得數據具體來源于《廣東省統計年鑒>(1988—2013年)。
3.2.研究方法和實證模型
本文選取第一產業產值、第二產業產值、第三產業產值作為被解釋變量,金融機構存款余額于GDP的比值和金融機構貸款余額與GDP的比值作為解釋變量,運用時間序列分析法,建立回歸方程:
式中,Yi 表示三次產業的產值,β、β1、β2、為待估系數,X1、X2為分別為存貸款余額與GDP的比值,μ為隨機誤差項。
3.3.實證分析
由上可知,β1的符號為正,β2符號為負。t 檢驗和F值都通過檢驗,R和調整的R都比較大。在10%水平上,金融機構存款占G D P的比重與產業結構的變動呈正相關,說明金融機構存款余額占G D P比重每增加一個百分點,第一產業的產值增加 2.4631個百分點,第二產業的產值增加4.9893個百分點,第三產業產值增加4.7927個百分點。由此可見,1990年到2012年,廣東金融機構儲蓄提高對第二、三產業產值的貢獻度基本相當,對第一產業的貢獻度比較小。而金融機構貸款占G D P的比重與產業結構的變動呈負相關,說明金融機構儲蓄轉變為投資的能力不足,導致信貸減少抑制了一、二、三產業的發展。這與大多數學者對中國金融發展與經濟 增長影響的實證研究結果相符合,主要是貨幣當局運用貨幣政策工具逆經濟周期操作以熨平經濟波動的結果。即經濟高漲時.貨幣當局實施緊縮性貨幣政策以減少信貸;經濟蕭條時,實施擴張性貨幣政策以增加信貸。
3.4.結論
以上實證分析結果表明:廣東省金融發展程度越高.第三產業產值和第二產業產值在地區生產總值中的比重就會隨之提高。第二產業產值比重增加又略快于第三產業,而第一產業產值在地區生產總值中的比重不斷下降。可以說金融的發展使廣東在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方面的資金來源有了可靠地保障,所以,廣東金融發展促進了區域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
4.政策建議
本節在考察廣東產業結構現狀和金融發展狀況的基礎上,結合理論和實證分析,就加快金融業發展,充分發揮對產業結構升級的推動作用,提出以下相關建議:
4.1.提高廣東金融產業的綜合實力,促進金融結構與產業結構協調發展。
由分析可知,金融發展能夠促進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但目前廣東與北京、上海、浙江等地區相比,在存貸款指標和人均指標上都有很大的差距,2013年廣東人均存款、人均貸款、人均儲蓄都遠低于上述三個省市,特別是人均貸款僅為北京的30.13%、上海的36.35%、浙江的53.10%。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資源的有效配置,束縛了經濟總量的提高,也制約了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所以,要進一步建立健全金融體系,盡快形成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的金融發展服務體系,尤其是要進一步推動中小金融機構發展。目前,廣東省中小金融機構所占存貸款市場份額處于較低的發展水平。因此,應當采取完善中小金融機構的市場進入與退出機制、完善激勵機制等措施,進一步促進中小金融機構發展。
4.2.配合產業結構升級,調整信貸結構,優化資金投向。
一是信貸支持第二產業內部結構升級。引導信貸資金流向大企業和高新技術產業。要做大做強一批行業龍頭企業,增強其核心競爭力,形成廣東本土的跨國集團,然后以這些大企業為中心,輻射帶動廣大中小企業,提高第二產業內部高新技術產業的比重。二是重點支持現代服務業發展。加快信貸資金向現代服務業集中,支持科技、物流、咨詢、文化體育、教育等新興產業發展,提升其在地區GDP中的比重,推動服務業結構優化升級。三是引導信貸資金流向優勢產業集群。目前,全省已經形成的產業集群有135個。全省產業集群升級示范區中,以優勢傳統產業為主導的產業集群達51家,占總數的72.8%。四是引導資金支持創新發展,支持企業的研發投入和技術改造。在明確各個地方產業發展方向的基礎上,積極運用信貸和稅收等支持手段,引導資金流向重點產業,支持支持小微企業特別是科技型小微企業發展另外,各地方可引導設立創新投資基金,以支持企業的創新發展。
4.3.推動資本市場發展,服務廣東產業轉型。
首先要進一步擴大直接融資比重,為實體經濟提供強有力的資金支持。要積極推進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大力推動優質企業改制上市和拓展公司債券、中小企業私募債等多元化融資渠道,支持企業利用資本市場開展并購重組。二是持續推進廣州控股、粵電力、廣州藥業等重點公司實現整體上市。要繼續積極發揮資本市場并購重組功能,推動上市公司做優做強和產業優化升級,鼓勵上市公司創新并購重組手段迅速發展壯大,加快產業升級,培育一批有國際影響力的大型跨國企業集群和推動打造“順德家電”、“古鎮燈飾”、“虎門服裝”、“潮州陶瓷”等優勢傳統產業區域品牌,選擇有前景的企業為實施主體,做強一批龍頭企業。三是維護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著力提升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
4.4.加速粵港澳三地金融融合,促進產業結構的進一步提升。
廣東有毗鄰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緣優勢,再加上南沙自貿區的獲批,使區域金融合作的需求不斷增強。廣東要繼續推進泛珠三角區域合作,鞏固與拓展產業優化升級的內陸腹地;進一步深化粵港澳更緊密的金融融合,,以香港為龍頭,以廣州、深圳為支點共同打造大珠三角金融圈,聯手搶占產業國際競爭戰略制高點,這些都將為廣東產業結構的進一步優化升級奠定了良好的金融支撐。
參考文獻:
[1]趙曉娜,青海省區域金融發展與產業結構升級關系分析,[J],青海社會科學2012(6):108-110
[2]鄧光亞,唐天偉.中部區域金融發展 與產業結構調整互動研究一基于 VA R模型的實證分析[J].經濟經緯,2010(5):18-20
[3]程新華 馮邦彥,廣東金融發展與產業結構升級關系的實證分析[J],廣東工業大學學報,2010(4):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