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放
【摘要】企業核心競爭力是企業的內在資源,企業倫理是企業經濟運行的無形資產,是企業核心競爭力培植的源動力。企業倫理是商業經營者培植核心競爭力的源動力。現代企業倫理構建與企業核心競爭力培植具有一致性,兩者相互融合實現企業可持續發展。
一、企業核心能力的內涵
企業核心競爭力培植作為一種新的管理理念,自普拉哈拉德和哈默于1990 年在《哈佛商業評論》上發表了《公司核心能力》一文后,核心競爭力的概念迅速被企業界和學術界所接受,核心競爭力在管理理論與實踐中的地位得以正式確立。所謂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就是企業長期形成的,蘊含于企業內質之中的,企業獨具的,支撐企業過去、現在和未來競爭優勢,并使企業在競爭環境中能夠長時間取得主動的競爭能力。企業核心競爭力與其他類型競爭力之所以不同,是因為它具備以下三個主要特性:(1)具有價值性。核心競爭力富有戰略價值,能為顧客帶來長期的利益,為企業創造出長期性的競爭主動權,還能為企業創造超過同業平均利潤水平的超值利潤。(2)具有異質性。企業核心競爭力是企業獨自擁有的。(3)具有延展性。企業核心競爭力可有力地支持企業向更有生命力的新事業領域延伸。
二、企業倫理是商業經營者培植核心競爭力的源動力
盈利是經營者的動力源泉。企業倫理訴求企業不能用欺詐手段贏得市場份額,經營者要想長久處于不敗之地就要致力于其核心能力的培植。在這里,商業倫理體現了經營者工具理性和價值理性的統一。作為工具理性,經營者借助于自身良好的信譽和較強的社會責任感(亦即自身企業倫理精神),贏得了市場,贏得了消費者,實現利益的最大化。作為價值理性,經營者在追求利益的同時,必須提升企業的道德形象,經營者毀滅了道德形象,就是自取滅亡。贏利已經不是經營者唯一的源動力,商業倫理成為與之并駕齊驅的源動力之一。
商業組織的決策與行動所追求的最終目標始終包含三個方面:一是實現集體的權利和利益;二是實現社會的利益和價值;三是實現個人的權利和利益。企業倫理的行事準則和價值設定位,就是要實現其三者的協調與平衡。企業倫理實現了個人利益、集體利益和社會利益的統一,是企業的一種“無形的精神驅動力”,是凝聚企業員工積極性和創造性的經濟文化。正是由于企業倫理核心價值觀對企業發展的指引和主導,才使得企業可以充分發揮自身的競爭優勢,形成獨特的核心競爭力,為企業贏得利潤。
為了尋求企業可持續發展,現代企業倫理就會要求商業經營者遵循應有的倫理準則,培植相應的倫理精神,舍取不合乎倫理規范的利益行為,追求合乎倫理的、規范的市場利益,將經營者利益最大化變為利益相關者利益最大化,將追求短期利益變為更多地追求長遠利益。一個具有倫理優勢的企業必須以道德為基礎,處理好與各個利益相關者間的關系,在企業內部領導與員工之間、員工與員工之間、企業與企業之間就容易形成相互關心、互諒互讓的合作關系,才能真正形成相互支持、共同發展的合作關系,這是企業長期成功所必備的重要品質。的確,在現實中我們發現,那些在市場上長盛不衰的知名企業,他們的成功靠的主要是合乎倫理道德的經營理念及實踐。相反,非倫理的企業行為非但有損自身的近期利益,而且還會斷送其長遠利益。
三、現代企業倫理構建與企業核心競爭力培植的一致性
目前,我國絕大多數企業還沒有自身的倫理規范,部分企業雖然提出了倫理理念,但始終流于形式,并沒有真正融入到企業的生產經營中,究其原因還在于沒有實現理念到規范的轉化。將商業倫理融入到企業核心能力培植過程中,使企業在社會上樹立起負責任的形象,進而推動企業做大做強。
現代企業倫理與企業可持續發展具有一致性。中國企業信用缺失嚴重,造假賬,偷逃稅款,不尊重知識產權,生產假冒偽劣產品,無視企業社會責任已經是中國企業的嚴重問題,也是今天中國企業實現可持續性發展的最大障礙。企業倫理要求企業遵守交換自由原則、誠實守信原則、服務至上的基本原則、公平競爭原則,只有在此基礎上企業才能實現持續發展。企業核心競爭力培植能夠形成企業獨特的、可持續發展的競爭優勢,與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同樣具有一致性。由此可見,企業可持續發展是現代商業倫理構建與企業核心競爭力培植的共同目標,現代企業倫理構建與企業核心競爭力培植具有一致性。
企業核心競爭力培植,要求企業所提供的信息更加多元化。兼顧數量信息與質量信息、財務信息與非財務信息、靜態信息與動態信息、內部信息與外部信息、物質層面信息與精神層面信息。而這些信息的合理性、準確性受到企業倫理規范的制約和影響,這一過程體現了企業的倫理觀、價值觀。多年前的藍田造假案之路令人深思,藍田通過一系列的財務造假,創造了績優神話,但是造假污點一輩子都洗不清,這就是市場經濟中的信用問題,藍田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倫理是一種價值觀的選擇,是一種文化習慣,倫理在不同的文化群體中存在差異。企業倫理作為一種無形的、長期的資本投資,在企業未來的經營過程中會形成一種倫理優勢,在企業價值觀中占據核心地位。企業倫理是企業社群在長期演化歷程中所凝聚的社會共識,其形成要件是由企業的異質性( 所有制的性質不同)、歷史傳統、文化背景、企業經管者的倫理觀念、企業的制度安排和戰略選擇、企業的社會基礎等變量決定的。就像世界上沒有兩片絕對一樣的樹葉一樣,不同企業的價值觀、倫理精神的形成是天時、地利、人和等各種因素成就的。特定的倫理理念是支撐和界定不同企業倫理模式的關鍵要素。企業倫理模式是企業在長期經營實踐中所形成的價值共識和文化積淀的產物,是企業倫理個性特征的表現結構。這就決定了企業倫理模式的唯一性,倫理精神可學習,但其模式卻難復制。綜觀世界上長盛不衰的企業,都有其獨特的倫理個性。倫理個性既是企業精神的內核,也是促使企業發展的內在動力。神馬集團的陽光和諧、奮發向上,麥道公司的正直、道德,松下的以質量為核心,IBM 的以服務稱道,強生公司的以社會責任為榮等都體現著企業的倫理個性這便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體現了現代企業倫理構建與企業核心競爭力培植的一致性。
四、基于企業倫理的核心競爭力的培植
十二五時期,我國工業化、信息化、市場化、國際化仍將深入發展。改革的深入、國際形勢的變化、科技革命的進展,企業間競爭的加劇,使得企業倫理對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性越來越顯著。企業的經濟能力已經被充分發揮,競爭已不僅僅是經濟實力的競爭,推動企業前進更需要發揮企業的倫理優勢。誰能創造出良好的倫理優勢,并且將它的作用充分地發揮出來,誰就可以推動企業再向前發展。企業核心競爭力培植,在企業資源的優化配置的同時,必須兼顧企業倫理發展。
以企業倫理價值觀為基礎的企業核心能力培植,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它的形成需要一定的條件,諸如完備的法律保障體系、完善的市場經濟體制、健全的外部監督和評價機制以及經營者較高的道德品質。其效果的呈現雖需要一個較長的時期,但可以使企業獲得長期的回報,甚至是超額回報,實現企業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袁哲,2010:《論企業資源、軟硬實力與核心競爭力之間的關系》,《商業經濟研究》第30期
[2]婁彥紅,2010:《企業文化與核心競爭力》,《中國商貿》第20期
[3]楊良奇,2010:《商業倫理與現代商業可持續發展的關系探討》,《商業經濟研究》第27期
[4]羅平莉,2008:《商業倫理研究的基本問題與整體思路》,《陰山學刊》第1期
[5]朱金瑞,2010:《企業倫理模式形成的若干要素分析》,《倫理學研究》第5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