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紀群
【摘要】課堂教學是教師開展教學活動的主陣地,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渠道,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是每個初中地理教師應追求的目標。隨著素質教育的進一步深入開展,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提高初中地理課堂教學有效性勢在必行。在推進新課程的過程中,教學方式的改變,已經成為地理教師的共識,但是教學是否有效益,教學知識是否落實,學生的地理能力是否得到提高,這些都值得教師們注意和重視。本文從精心設計課堂提問;講練合理結合;采取靈活的教學方法三方面談談自己粗淺的認識。
【關鍵詞】地理課堂 實效性 講練結合 教學方法
在素質教育實施的過程中,如何提高地理課堂45分鐘的效率,我認為做好教師與學生互動的課堂活動是很重要的。為此我認為更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一、精心設計課堂提問
課堂提問是課堂教學的重要手段,優化課堂教學的必要環節,又是一門教學藝術,有著其他教學方式取代的功效。通過教學過程中靈活有效的提問,能活躍課堂學習氛圍,拓展學生思維,提高教學質量。因此教師要根據教學目標,設置一系列的問題,構成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的問題情境,促使學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積極思考,但是在提出的問題要做到:
1、提出的問題要突出教材的重點和難點。
2、問題要有啟發性,切忌提一些無需動腦只是機械簡單的問答式。如對不對?或是不是?
3、問題要有趣味興和新穎性。 以激發學生興趣為目的。
4、答案要靈活,而不是教材知識的羅列。
5、問題要能拓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問題要提在最需要、最值得問的地方,以突出重點,巧克難點,提高課堂效率。同時教師要適當選取一些多思維指向、多思維途徑、多思維結果的問題,引導學生縱橫聯想所學知識,尋找多種解題途徑,從而深入地理解知識,準確地掌握和靈活地運用知識。
6、問題的發問要把握好時機。在整個教學教程中,教師隨時可以發問,但只有在最佳時機的發問效果最好。那么什么時候是教師最佳發問時機呢?就是當學生處于“不憤不啟、不悱不發”的“憤悱”狀態的時候發問,此時學生注意力集中,思維激活,對教師的提問往往能入耳入腦,取得良效。每位教師在提問時間的把握上,能抓住最佳時機提問是妙不可言的,它能給課堂帶來意外的收獲。
7、教師提問要面對全體學生,不能總是提問幾個學習好的學生而冷落大多數,尤其是后進生。教師可以根據問題的難易度選擇提問對象,使好學生發揮其長處,更上一層樓,中等生再提高一步,后進生看到成功的希望,這一點我認為也是這個環節最重要的一點。
二、講練合理結合
將講與練有機結合起來,并貫穿于課堂教學的全過程,讓學生通過必要的活動和練習鞏固所學知識,形成技能技巧,在這一過程中,要做到“講要精”“練要實”。
1、“講要精”是指在不超過課堂教學三分之二的時間內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講得精煉、精彩。總之一句話就是用少而精的語言講解教學重點。
2、“練要實”就是在不少于課堂教學三分之一的時間了目標明確、方法科學、練得扎實、講求實效。為保證練得實,在設計學生練習時要做到以下幾個原則:
(1)目的性原則,練習要有強烈的目標意識,以保證教學目標的指向性。
(2)啟發性原則,通過練習是學生學會一種方法,發現一條規律。
(3)層次性原則,指導學生的練習要分層次,使各層次的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都得到提高。全面性原則。就是練得內容和方式要全面,如可用引入新課的練習、實驗操作的練、鞏固概念的練、運用新知識的練、串連新知識的練,引導學生全面發展。
(4)典型性原則。 就是根據教學目標選擇例題和習題,能從一個問題中探索出一般規律,起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以少勝多的功效。
三、采取靈活的教學方法,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
地理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教師應“授業有方”。首先地理課堂教學要一改教師講、學生聽的“注入式”舊模式,建立以學生自主學習的新模式,確實把學生置于教學的主體位置。教師重在引導、指導,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其次課堂必須采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呆板而千篇一律的教學方法,會使學生產生一種厭煩和不滿的情緒。教師如果能夠根據教材的不同內容和學生不同時期的心理特征及其知識水平,不斷地變革,完善教學方法,就會使學生興趣盎然。總之,地理教學方法只有符合學生的心理特征和認識規律,才能提高地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隨著素質教育的進一步深入開展,在推進新課程的過程中,必須改變以往的教學方式,已經成為地理教師的共識,我相信提高初中地理課堂教學有效性一定能落在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