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珍妮
中共黨史是概指中國共產黨從1921年7月成立以來整個發展過程的全部歷史。黨的歷史,是黨領導全黨同志和全國各族人民不斷為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人民幸福而不懈奮斗的歷史;是黨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不斷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革命和建設道路,推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推進理論創新的歷史;是黨加強和改進自身建設、保持和發展黨的先進性,不斷經受住各種風險和挑戰考驗、發展壯大的歷史。一言以蔽之,黨的歷史不僅是我們黨和國家的寶貴財富,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歷史瑰寶,是中國文化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可以轉化運用于現實生活的強大精神力量。中共黨史蘊涵的豐富內涵決定了其具有多種形式的育人功能,主要包括:凝聚親和功能,導向指引功能,激勵塑造功能,道德示范功能。因此黨史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毋庸置疑,黨史教育主要包含黨的奮斗發展史、理論創新史、自身建設史等內容,堅持與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相結合、堅持與弘揚艱苦奮斗精神相結合、堅持與形勢政策教育相結合等原則,采取多種教育方法。其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兩方面:首先,有助于增強學生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基于歷史和現實,我們離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富裕以及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還有一定距離,還需幾代甚至幾十代人的努力才能實現。通過開展黨史教育,讓大學生深刻認識到我國國情現狀以及任務的長期性和艱巨性。其次,有助于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中國共產黨在長期的斗爭歷程中形成了豐富的正確與失誤、經驗與教訓交織的思想與精神的歷史積淀,所有這些使得黨史在育人方面潛藏著巨大的作用。
習近平同志在全國黨史工作會議中強調“中國共產黨的歷史是一部豐富生動的教科書,要著力抓好青少年這個群體,開展形式多樣的黨的歷史知識、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英雄模范事跡的教育,積極推動黨史教育進學校、進課堂、進學生頭腦,從小培養青少年熱愛黨、熱愛社會主義的感情。” 但是由于時代和環境的變遷,黨史教育在經歷三次變革后仍有欠缺,如何強化黨史教育的教學效果是值得研究的重要問題。因此,在新形勢下,積極探索高校黨史教育的有效途徑,把黨史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全過程顯得尤為重要。經過查閱各類歷史文獻,分析大量調查數據,可暫且認為黨史教育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實施。
一)提高認識,加強組織領導,形成黨史教育合力
一方面,高校領導老師要深刻認識到黨史教育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對培養大學生成為社會主義事業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有著重大的戰略意義。另一方面,要加強對黨史教育的組織領導。成立由高校和地方黨政部門相關部門負責人為成員參與的大學生黨史教育領導小組,組長由高校和地方黨政部門主要領導擔任,統籌規劃校內外的黨史教育活動,每個部門的主要領導為負責人,明確各部門的職責,對組長負責,定期開會,進行檢查督導,形成制度化,使高校與地方政府部門以及校內各部門黨史教育活動協調一致,齊抓共管,形成校內外黨史教育合力。
(二)課上課下,雙管齊下,增強黨史教育實效性
課上方面:第一點,面對來自不同院系,基礎和需求不一的學生,教師應實施個性化教學,即在備課時通過多種途徑了解學生的特點和黨史教育需求,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第二點,改進課堂教學方式。在網絡化、信息化背景下,應采取多媒體教學手段代替傳統理論灌輸式教學方式,使黨史教學集聲、圖、文等為一體,生動形象,結合案例式、啟發式和討論式等教學方法提高教學知識性、趣味性和互動性,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增強教學效果。在這一方面。值得注意的是,教師所選案例要圍繞中心內容,緊跟時代發展,避免老生常談,案例力求感動又生動,生活化又通俗化,適應學生的接受水平,使學生在生動、逼真的案例中加深感性認識,提高學習的積極性。
課下方面:第一點,在校內外開展豐富多彩的黨史實踐教學活動,增強黨史教育的感染力。例如:以重大黨史事件和重要黨史人物紀念活動等為主題,開展演講比賽、黨史知識競賽、觀看紅色經典影視等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第二點:構建黨史教學網站,形成網上網下互動,增強黨史教育的互動性。主要包括:開設專題黨史網站,或在校園網開辟黨史人物、黨史事件和黨史成果展示等欄目,不斷擴大網站庫容量,定期更新內容,為大學生學習黨的知識提供新的途徑。互聯網已成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會輿論的放大器,學校要充分認識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新興媒體的影響力,高度重視互聯網的建設、運用、管理。其主要目的在于引導學生通過網絡視頻等媒介自學黨史知識,進行自我教育,使黨的優良傳統內化為大學生的自覺思想并成為重要的精神力量,外化為大學生積極進取、勇于創新的行為方式。
(三)加大對黨史教育投入,保證黨史教育順利開展
一是加大師資投入。即形成學校思想政治老師專職為主體,聘請學校各部門老師、校外黨政部門領導、黨史專家學者、英雄人物等組成雄厚的師資隊伍。二是加大物力投入。學校要加大對黨史實踐教學基地、校內外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黨史網站以及黨史教材或讀物編寫等方面建設的物力投入。三是加大財力投入。要加大實踐教學經費、網站維護、教材編寫等黨史教育資金的投入,確保黨史教育活動順利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