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東梁
【摘要】當代大學生有多少人是在進入大學學習之前就對專業有所了解呢?又有多少人經過專業學習對專業有了深刻地認識呢?又有多少人四年下來可以說自己有深入學習了自己的專業呢?現在社會更需要專業型人才,所以為了能夠更好地在社會上立足,實現人生夢想,真正在大學中學到知識應該做到關注專業知識,樹立深度學習觀。為了更好的了解本校大學生對自身專業的了解程度,本文將通過本次調研活動來更充分的了解本校大學生對自身專業了解的現狀。
【關鍵詞】當代大學生 專業了解度
一、大學為何分專業
學術有專攻。隨著科技的發展,越來越的行業被獨立出來,幾千年的歷史,人類堆積了大量的知識,只有不斷細化才能傳承下去。大學分專業是為了讓同學們更加學有所專,而不是像以前一樣泛泛而學,學的東西很多,但是學的都不精通,也是為了讓同學們大學或研究生畢業以后能夠找到適合自己的專業對口的工作。社會歡迎復合性人才,要求我們有涉及多個領域的技能。按社會人才市場的需要學習,這是大學生們在應對目前就業日益市場化趨勢所必須面對的挑戰。 二、大學目前有哪些專業
大多數大學所開設專業:(1)哲學;(2)經濟(3)法學;(4)教育學;(5)文學;(6)歷史學;(7)理學;(8)工學;(9)農學;(10)醫學;(11)軍事學;(12)管理學(13)心理學;(15)天文學;(16)海洋科學。
三、選擇專業所需考慮的因素
必須是學生感興趣,符合自己的個性特點,能夠發揮其所長的專業,就是適合學生的好專業。如果單從就業的角度去選擇專業,學習動力和工作熱情就不會很高,也很難在這個行業做出成績。選擇的專業要盡可能體現自己的優勢,這樣才能如魚得水,不僅學習過程較為輕松,還有利于以后的職業發展。相反,則可能導致因為對所選專業沒有興趣,學起來不認真,半路輟學或者即使勉強畢業,在未來的職業發展上也是表現平平。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不論是根據自己的個人情況選擇了什么專業,只要學好了,都是有前途的。
四、總結
1.從調查問卷所獲得的數據顯示,其中有少一部分的學生對自己所學的專業完全不了解。超過50%的學生只是大概了解,只有少部分學生對所學專業非常了解。因為每年高考給學生報專業時,老師和家長都非常頭疼。在短短的幾天時間里匆忙給孩子選了一些孩子并不了解甚至是不喜歡不適合的專業,導致他們升學后非常不適應,產生厭學心理,缺乏進取的動力,扼制了他們的特長,限制了他們的能力結構構建,直接造成他們畢業后求職的困難,甚至失業。每年一百多萬大學生找不到工作,其中許多就是因為這種情況造成 .所以,一定要讓學生選擇他們自己喜歡又適合他們的專業,為他們將來的發展創造有利的條件。“喜歡”“適合”就是主要的原則,家長要和孩子一起分析他們有哪些職業興趣,然后根據他們的興趣選擇適合他們的相應的專業“適合”即性格氣質能力與專業的匹配。家長要和孩子分析他們具有哪些性格特征,已經具備的能力和他們具有的職業潛能,如商業能力、文書能力、邏輯能力、機械能力、數字能力、社交能力等。然后選擇相匹配的專業。這是選擇專業的重要因素。2.從學校走向社會,大學生將會面對一個全新的世界。這個社會里使大學生能夠立足的是自己所學知識。經過調查發現,相當大的一部分大學生只是大概了解所學專業。但同時沒有一個非常明確的定位,不知道自己將來一定要做什么,尤其是大一的學生,相較于大二三的同學,對于自身專業的了解與將來專業走向的相關信息的了解度都顯得極為薄弱。 雖說在報考前大部分學生對自己所選專業較為了解,然而畢竟沒有親實踐,當就讀了所學專業,有一身定了解后,在部分學生身上會存在差距。而這差距中最大的來自能力要求和就業方向。同時可以感覺到自己所學專業與之前了解到的能力要求和就業方向有所不同日常生活中所看的書,大部分也都不與專業有關,都是與自己興趣有關。現代大學生對自身專業知識關注程度不夠,對與自身專業知識有關的書籍涉及得也不多。大多數同學對自身專業知識的了解僅來自于老師,對除教科書以外的專業書籍了解不夠,達不到多元化學習和自主學習的氛圍。同時,大部分大學生對于其他選修課程存在不是專業課便馬虎對待的心理。3.進入大學,原本繁忙的學習節奏馬上就被打斷甚至是被擱淺。大學的學習更注重的事自我主動性的學習,自己動手實踐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出女生相較于男生而言更看重大學學習成績,更將自己的心力放在學習上,而這一現象在大一中尤為突出的展現。大部分同學認為成績并不能代表學業學習的好壞,更不會影響未來的發展。成績考察的畢竟只是對于書本上的知識以及相關的理論知識,并不能代表一個人其他方面。無論是生活還是就業,學習成績只是一部分,一個人在大學中學習到的能力同為重要。同樣的,也有部分同學認為某些資格證也是極其重要的,在就業是就比別人多了幾個敲門磚。但是考資格證需要理性對待,不能麻木跟風的去考,應該充分考慮自己將來職業走向,以及學業,時間,精力等因素。4.調查問卷對象大部分為大一新生,調查結果大部分僅體現大一學生觀念。
【參考文獻】
[1]李華峰.科技信息:科學·教研[J],2008(4):139-140
[2]陳云云,蔡晶晶.關于大一學生對所學專業認知度的調查,青年作家[J],201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