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成剛
【摘要】高校輔導員的意識形態工作能力事關高校意識形態安全,事關社會主義高校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本文在分析高校輔導員提升意識形態工作能力的重要意義基礎上,提出了高校輔導員應具備的意識形態工作能力及提升途徑。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 意識形態
一、高校輔導員提升意識形態工作能力的重要意義
2015年初,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宣傳思想工作的意見》,《意見》強調要從戰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認識加強和改進高校宣傳思想工作的極端重要性和現實緊迫性,統籌推進包括輔導員在內的多支宣傳思想工作骨干隊伍建設。這不但彰顯了黨和國家對高校輔導員隊伍的重視和關懷,而且明確了輔導員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擔負著對學生開展馬克思主義教育,倡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維護國家意識形態安全的重要使命。加強輔導員意識形態工作能力培養不僅是我國高校贏得意識形態戰爭主動權的必要手段,更是高校輔導員隊伍能力建設的應有之義。
二、高校輔導員應具備的意識形態工作能力
1. 意識形態的研判能力 。
大學生思想活躍、個性鮮明,但他們的人生經歷和社會閱歷比較淺,對黨史國情了解還不夠深刻,容易被各種假象所迷惑,對學習、生活和社會的認知 和辨別能力較弱。高校輔導員用什么樣的觀點、立場、方法教育學生,對學生的 成長成才至關重要。因此,輔導員必須對國際形勢的變化和國內重大事件的發生 保持高度敏感,并在第一時間做出正確的價值判斷。輔導員只有明白哪些是意識 形態領域的紅線、哪些是底線、哪些必須嚴格管控、哪些需要耐心疏導,特別是在涉及政治原則問題上,要旗幟鮮明,敢亮劍,會亮劍,才能更好地育人成才、助人成長。
2. 社會思潮的管控引導能力 。
輔導員作為與學生接觸最多,對學生的思想動態、心理情緒最了解的一線工 作者,要堅持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標準,敢抓會管,深入課堂、宿舍、食堂等學 生學習生活的各個領域,加強對課堂、網絡、校園文化活動的管理,加強對學生會、黨團支部、班集體等學團組織的引導,努力擴大紅色地帶,盡力轉化灰色地 帶,堅決消除黑色地帶,抓住各種輿論爭端和學生困惑的思想焦點,主動發聲, 當好學生的意見領袖。
3. 馬克思主義教育的傳播能力。
輔導員要善于利用和發揮自身的獨特優勢,把馬克思主義和中國特色社會 主義理論體系教育落實到日常工作各方面,貫穿于學生教育服務全過程,并能夠把馬克思主義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教育、 “中國夢”宣傳教育主動融人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黨團活動、校園文化活動、社會實踐活動各環節,在宣 傳教育方式和傳播媒介載體的選擇上不斷創新,著力提升宣傳教育的感染力 。
4. 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凝聚人心的能力 。
高校輔導員要善于把解決思想問題與解決實際問題相結合,努力將社會主 義核心價值觀培育融入大學生日常教育管理和服務工作,使之成為大學生學習生 活的一部分,進而轉化為他們的價值追求、行為標準和生活方式。要加強對實踐 育人機制的探索和研究,不斷提升實踐教育的質量和效果。高校輔導員要結合實 際,不斷探索構建大學生實踐教育的參與體驗機制,優化激勵關懷機制,強化監 督保障機制,在推動形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長效機制方面進行積極探索。要重視學生身邊典型示范的樹立培養,通過各類學生評優表彰、典型事跡宣傳活 動,用身邊事教育學生,用身邊人感染學生,形成“趕、學、比、幫、超”的良好氛圍。
5. 統籌意識形態工作與日常事務性工作的能力 。
事務性是輔導員工作的重要特點,這就要求輔導員必須學會跳出事務性工作 去思考,并能夠把經驗上升為理論,再用理論指導新的實踐。輔導員必須把意識形態工作融人教育管理和服務之中,做到虛功實做、形散神不散。通過課堂教學、 談心談話、心理輔導等,有針對性地幫助學生解決思想困惑,疏導心理情緒,回應內心需求。通過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安全教育和穩定工作等,加強對學生的國家安全和網絡信息安全教育,強化意識形態安全教育。在開展學生獎、貸、助、補和就業指導服務等工作中,把黨和國家的關懷講清楚,把黨和國家的政策講明 白,不斷增強學生的愛黨愛國熱情,進而使他們積極投身社會主義建設實踐 。
三、高校輔導員提升意識形態工作能力的途徑
1、口中有理:加強學習研究,提高輔導員對意識形態熱點難點問題的解釋能力。
在社會思潮極其復雜的今天,高校輔導員應當加強學習研究,自覺掌握意識形態理論、中外意識形態辨析、意識形態發展規律、意識形態工作范疇、意識形態工作方法等方面的知識,增強自身對社會熱點、難點問題的觀察力、判斷力和說服力,夯實其在工作中引導大學生堅決抵制各種錯誤思潮和落后思想文化侵襲的話語權。
2、手中有寶:精通傳媒工具,增強輔導員應對意識形態工作網絡化的把控能力。
在自媒體時代下,各種言論和觀點可以快速地擴散并獲得反饋,自媒體已經成為當代大學生傳播信息、交流思想、宣泄感情的重要媒介,而在這“觀點自由的市場”里,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會受到沖擊。高校輔導員必須用最高的標準要求自己去學習網絡發展規律、新媒體運用方法,提高自身勝任網絡意識形態工作的能力。要在網絡陣地上不斷增強黨的思想理論工作的戰斗力,用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去占領一切網絡化的思想文化空間。
3、胸中有則:注重方法擇取,提升輔導員開展核心價值體系教育引導的感染力。
教育方法決定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能否在教育主體與客體之間實現有效正向流通,所以輔導員在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的過程中要深入把握學生特點和內在需求,積極探索價值觀教育與環境變化的內在聯系,以改革創新的時代精神研究大學生價值觀教育的新方法,把理論教育和實踐教育結合起來,注重實踐的體驗教育;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滲透到大學生的日常生活和校園文化活動中,增強輔導員開展核心價值體系教育引導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高校輔導員要牢記使命,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政治自信和價值自信,切實加強自身從事意識形態工作的能力培養,努力成為馬克思主義的積極傳播者、意識形態研究者和主流意識形態的堅定捍衛者!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關于印發《 高等學校輔 導員 職業能力 標準 (暫 行 )的通知》 (教思政 [20 l4 ]2 號 )[z ]. 2014, 03,27.
[2 ]王娜.高 校輔導 員職業 特性分 析 [J]高校輔 導員學 刊 , 20 12(4 ).
[3 ]李忠軍.高校輔導 員主體論 [M ]. 北京 : 光明 日報 出版社,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