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志華
【摘要】在數學探究式教學中,教師要講究引導探究的策略和方法,要緊密聯系學生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不僅有利于學生當前的學習,而且有利于他們今后乃至終生的持續發展。
【關鍵詞】探究 策略 方法
探究數學知識是數學探究活動的核心環節,是決定探究活動成敗的關鍵。布魯納說過:探究是數學的生命線,沒有探究就沒有數學的發展。為激發學生探究數學知識熱情,提高探究效率,指導必須講究策略。學生探究數學知識的形成、發展和應用,除了獲取知識,更重要的是經歷探究的過程,獲得積極的體驗,感悟探究數學知識的基本策略和方法。而學生探究策略和方法的主要來源,就是老師指導的策略和方法。因此,在數學探究式教學中,教師講究引導探究的策略和方法,要緊密聯系學生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不僅有利于學生當前的學習,而且有利于他們今后乃至終生的持續發展。
一、聯系生活實際激發探究的興趣
學習的最好動機是對學科的興趣。數學探究式學習是一種復雜而艱巨的心智勞動,需要付出極大的努力。激發和保持學生的興趣,調動他們探究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是非常必要的。激發探究興趣最有效的途徑就是聯系生活實際創設情境。教學“平面圖形的認識”, 低年級的學生學習一段時間之后,顯得有些疲倦。這時候,讓他們玩一個猜圖形游戲,會使大家精神大振。課前,師生制作一些大小不一形狀各異的平面圖形紙卡,裝在袋子里。游戲時,學生伸手去摸,摸著一個就說它是什么圖形,說正確得一分,說錯的不得分。兩個小組為一隊,開展比賽,每人摸一次,最后看誰的得分多,誰就為勝者。利用自制的圖形紙卡開展游戲比賽,適應了兒童的好奇心和好勝心,有效地活躍了課堂氣氛,振奮了學生的精神,學習活動得以繼續進行。例如,在教學"百分數的意義"時,教師可以創設生活情景:xx商店掛出一則廣告,所有商品一律"八折"優惠。老師想買一件原標價為140元的衣服,你幫老師算算要付多少元人民幣?再如教學"統計"知識時,可讓學生繪制奧運會中各國奪得的金牌數的統計表。這不但能激發學生的學月興趣,而且還對學生進行了愛國主義教育。
二、留出空間,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
新課程標準注重學生的主動發展,鼓勵學生進行探究研究性學習,這就要求學生要有自主探究的意識。由于一貫以來教師的“主動性”發揮得過于充分,學生的被動意識占了主體地位:課堂學習什么內容由老師決定;做什么作業由老師決定;什么時候提問由老師決定;甚至提什么問題也由老師提醒。在這種情況下,雖然學生全程參與了教學過程,但大多時候他們的思維質量并不高,而且明顯帶有被動性。學生的創新意識、創造精神就難以得到培養。兒童的天性是活潑好動,樂意在游戲和活動中學知識,有著強烈的求知欲望。因此,在課堂教學中要力求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放手讓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留給學生一片自主探究的空間,保證思考、探討問題的時間,讓他們經歷知識的發現、問題的思考、規律的尋找、結論的概括、疑難的質問乃至知識結構的建構的過程。在豐富多樣的自主探究活動中,學生的生命潛能和創造精神就會獲得充分釋放。只有充分相信學生的內在潛力,留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和寬松的空間,讓他們去自行探究,才能激發他們的創造潛力。
三、故意示錯,開展探究活動。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抓住教材內容的重點、難點或學生容易出現錯誤的地方,故意出錯,引導學生去探究、糾正。這對保護學生創新意識,培養學生探究能力很有好處。如教學"平行線"時,教師通過在桌面上擺小棒,得出:不相交的兩條直線叫做平行線。有的同學看了書后馬上反對,教師則"堅持錯誤",要求學生拿出事實依據來。學生興趣很高,通過實際操作(把小棒豎起來擺弄)、小組討論,跟老師據理力爭,教師終于"認輸",并向學生"道謝"。學生通過主動探究活動,經過跟老師智力的一番"搏斗",最后戰勝老師,"奪取"知識,增強了立體空間的觀念。這樣的活動,學生得到的不僅僅是知識,更多的是自信和科學的探究精神。
四、聯系生活實際指引探究的方向
探究新的數學知識及其運用,是一個非常復雜的知識重建過程,是一個新知順應舊知的過程,要在新舊知識之間架起一座橋梁,既需要外部的行為實踐,更需要內部的思維活動,不僅需要一定的數學知識和生活經驗,還需要掌握一些的探究方法。小學生探究能力較差,在探究過程中,肯定會遇到這樣那樣的障礙,甚至迷失探究的方向。為使探究活動能順利展開,提高探究效益,增強學生探究的信心,教師應及時給予點撥引導,幫助他們打開思路。聯系生活實際,再現某些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引起學生回憶自己的經歷和體驗,就能讓他們把已知與未知、經驗與理性聯系起來,從而調整思考的方向,悟出探究的正確途徑。在探究圓錐體積的計算方法時,學生憑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經過仔細觀察之后,大膽猜測,認為圓錐的體積可能是與之等底等高的圓柱體積的三分之一。猜測需要驗證,怎么驗證,學生一時想不出合適的方法來。這時,如果播放一段副食店售貨員用酒提子(有柄的圓筒)舀酒倒進瓶子的錄像,學生就可能從這個具體的情景中悟出驗證的方法:用空心的圓錐盛水或沙到進空心圓柱。探究方向確定了,只要動手一試,成功就在眼前。
總之,新時代的教師應該是一個組織者、引導者、鼓勵者。他的主要任務是創設情境,挑起矛盾,營造良好的氛圍,促使學生積極探究。在學生研討時起到穿針引線的作用,使問題的研究不斷深入,層層推進,直至達到研究目標。在引導學生探究數學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科學的探究精神和探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