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江波
摘 要:改革開放后,為了滿足社會需求,在全國高校大范圍開設了薩克斯專業,從而促進了我國薩克斯教學的快速發展。雖然我國高校薩克斯教學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但與發達國家相比,仍然存在著較大的差距,當然也顯露出了諸多問題,唯有找到目前我國薩克斯教學問題所在,才能針對性的制定出薩克斯教學具體策略,從而縮小與發達國家之間的差距。
關鍵詞:薩克斯;教學;問題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6)14-0234-01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以及思想潮流的解放,薩克斯不僅得到了大眾的青睞,還誕生了一大批薩克斯愛好者,進而促進了我國薩克斯教育的迅速發展,在許多高校開設了薩克斯相關專業及課程。
一、薩克斯教學存在的問題
1.教材缺乏。據筆者調查統計,目前高校長薩克斯教材較為單一,缺乏多樣性。在古典方面,較多的采用《全國薩克斯演奏考級作品集》和《中央音樂學院薩克斯管考級教程》,沒有更為系統性的其它薩克斯古典教材作為補充。而在流行方面,由于國外薩克斯流行資料引進不足,從而導致薩克斯資料以流行歌曲改編的曲集為主。爵士方面,教材以國外引進為主,我國本土的爵士教材相對較少。由于教材的缺乏,學生學習熱情不高,無法使薩克斯教學有一個質的提高。
2.教學組織形式單一。在我國,薩克斯教學以一對一上課,學生獨奏為主,而且在教學過程中,大部分薩克斯教師對于學生的吹奏,只是單一的提出問題和指出缺點,缺少對學生贊揚,這很容易使導致學生產生厭學和緊張情緒。由于教學組織形式單一,學生在課后一般采取單獨練習的方式,協奏能力,音樂感知能力等得不到顯著提高。
3.多媒體教學應用未充分。薩克斯教學中多媒體教學設備的應用所起到的教學效果是非常明顯的,進而在一些高校建立了多媒體教室、MIDI教室、多功能音樂廳等,跟以往相比,教學硬件設施得到很大的改善。但學生學習時能頻繁使用多媒體設備且很少,這充分說明多媒體教學設備未充分應用于薩克斯教學中,其在器樂教學方面的優勢也沒有得到充分展現。
4.教學評價單一。目前高校的薩克斯教學評價以終結性評介為主,這種這種評價方式過于注重音樂教學的結果,從而忽視音樂教學的過程,缺乏對學生的發展性目標,如自主學習、終身學習、批判與創新、知識的擴充與整合、合作與溝通等能力發展情況的評價,而這些能力正是21世紀音樂人才應該具備的能力與素質,因此需要改善目前薩克斯教學評價方式。
二、高校薩克斯教學策略
1.教學內容多元化。事實證明,限定學生學習單一的古典演奏法,阻攔他們接觸流行與爵士風格的音樂,時間久了很容易讓學生產生抵制情緒和消極態度。因此,筆者建議,薩克斯學習初期,以古典教學為主,這樣有助于學生正確的演奏姿勢,呼吸機制等正確習慣的養成。隨著學生取得進步并且走出初級階段,學生熟悉古典音樂和掌握一定古典基礎及演奏法之后,可以為學生設置更多內容,滿足他們的不同興趣。教師應該確保學生不要永久地把自己封閉在單一的音樂風格里,在教學過程中將古典和流行、爵士有機結合起來,不僅可以豐富教學內容,提高薩克斯的表現力,還能避免學生學習的乏味性,進一步提高同學們的興趣和積極性,學生對于音樂風格判斷能力也能得到一定發展。而教學內容多元化對教材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應該積極引進國外較為普遍通用的薩克斯教材,與此同時鼓勵本國的薩克斯工作者編寫具有原創性、指導性、民族性的新型薩克斯教材,從而實現教學內容的多元化,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拓展學生視野。
2.豐富教學組織形式。筆者認為,傳統的個別課教學適用于專業教學初期,而當學生演奏水平上升到一個更高的平臺,可以采用小組課或者集體課的教學形式。通過小組課或者集體課的形式,學生可對其他學生的演奏予以評價,指出問題并且提出疑問,然后由教師進行點評,指出學生演奏中出現的錯誤,并且對其他學生的意見與問題予以補充和解決。這種教學方式有著個別課不可比擬的作用,同學之間可以互相觀摩,揚長辟短,可以有效地培養他們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樣不僅有利于學習知識的消化與吸收,還鍛煉了學生的教學能力。
3.重視多媒體的應用。多媒體技術應運極大地擴展了音樂教學的容量,豐富了教學手段和教學資源。因此,將多媒體教學引入薩克斯教學中,不僅可以有效的解決傳統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還能夠極大的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例如,在音色方面,由于薩克斯演奏主客觀聽覺的差異性和音色描述語言的模糊性的影響,很多學生自認為明亮、圓潤、連貫的音色,往往被老師認為不合格。但若利用多媒體設備中的錄音功能,針對對主客觀聽覺差異感到疑惑的學生進行錄音,把聽覺上轉瞬即逝的樂音轉變為直觀永久的錄音,讓學生客觀的監聽錄音結果,跟自己主觀感覺形成對比分析。使學生了解主客觀聽覺的差異性,解決差異性的的干擾,演奏出符合客觀審美標準的音色。
4.多種評價方式結合。傳統的評價以教師為主導,以考試等形式的終結性評價為主,忽視了學生的主動性,不利于學生評價能力的提高,不利于教師、學生的共同發展。因此筆者認為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將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相結合。學生入學時,對其現有的薩克斯演奏水平進行一次測驗,量身制定學習目標與學習計劃,因材施教。在學習過程中,通過回課時的表現,與交流學生演奏時的感觸,檢查筆記等方式對學生進行形成性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習態度,同時還要關注學習任務完成的程度與質量。在形成性檢測的基礎上,對學生整個學期所學的內容進行總結性檢測評價,這對于下一學習階段目標的預估,對學生總結、回顧音樂學習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