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振松
日前,筆者來到浙江省開化縣田棚蠶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余運貴介紹說,我們正在進行“三桑”(桑枝、桑葉、桑葚)開發,“三桑”的綜合利用,具有廣闊的市場空間和良好的發展前景。
田棚蠶桑專業合作社位于開化縣楊林鎮川南新村田棚畈,這里水資源十分豐富,交通便利,氣候適宜,宜于桑樹種植和“三桑”的開發利用,近年來,田棚蠶桑專業合作社在當地農信社貸款支持下,除種桑養蠶外,還利用桑枝發展食用菌袋料黑木耳、利用桑葉生產桑茶及制酒、開展桑葚采摘游等多種項目經營,收到了很好的效益。
余運貴種植桑樹始于2007年,2008年開始小規模養蠶。目前,余運貴的桑園面積已發展到50畝,年飼養蠶種60張以上,年收入14萬元左右。為了與鄉親們一起發展“三桑”產業,他牽頭成立了桑繭專業合作社。目前合作社共有桑園兩百多畝,年飼養蠶種200余張。余運貴經常深入社員的生產現場進行技術指導,并幫助他們打通蠶繭銷路,蠶農年收入達五十多萬元。
在古代,桑葉稱為“神仙葉”,作為中藥和菜食被廣泛應用,古醫書說它有“注容顏,烏頭發”之功效。用桑葉制出的桑茶既可降血糖、降血壓,又有清腸排毒、疏風清熱、清肝明目作用,還有減肥美容、緩解失眠等功效。2011年7月,余運貴攻克難關,成功研制出一種由嫩桑葉精制而成的保健茶——桑茶,并成功注冊了“田棚桑茶”商標。目前,合作社年生產桑茶一千多千克,在衢州和開化等地熱銷,每千克零售價400元左右。
每年夏天,桑葚與其他水果一樣,也成熟了。余運貴在50畝桑園里推出了桑葚采摘游活動。每到雙休日,來自衢州市區、開化縣城的游客,就會在桑園外邊的小道上停滿車輛,游客多時達百人。采摘游過程中,最開心的就是孩子們了,因為夏季也是養蠶季節,所以孩子們在采桑葚、吃桑葚之余,還能體驗一把觀察養蠶成長的樂趣。
據蠶桑專家介紹,桑葚營養豐富,含有葡萄糖、果糖、鞣質、蘋果酸、蕓香苷、花青素苷、胡蘿卜素、菸酸、亞油酸、維生素B、維生素C、黏液質、矢車菊素、鈣質等元素和有改善皮膚(包括頭皮)血液供應,營養肌膚,使皮膚白嫩及烏發等作用,并能延緩衰老,是中老年人健體美顏、抗衰老的佳果與良藥。常食桑葚可以明目,緩解眼睛疲勞干澀的癥狀。對脾臟有增重作用,對溶血性反應有增強作用,可防止人體動脈硬化、骨骼關節硬化,促進新陳代謝。它還可以促進血紅細胞的生長,防止白細胞減少,并對治療糖尿病、貧血、高血壓、高血脂、冠心病、神經衰弱等病癥具有輔助功效。桑葚并且具有生津止渴、促進消化、幫助排便等作用,適量食用能促進胃液分泌,刺激腸蠕動及解除燥熱。剪除的桑枝條在很多人眼里一文不值,而余運貴利用廢棄的桑枝條栽培食用菌,生產黑木耳,為農民開辟出了一條致富增收的新途徑。黑木耳培養一般以闊葉樹鋸末為原料,由于近幾年木材采伐量銳減,大量鋸末被運到板業企業再利用,發展黑木耳的原料供應受到限制。以往,桑農們把桑枝條剪下后大都丟棄在田間焚燒,2011年以后,余運貴在縣農業局、農科所的支持幫助和指導下,利用夏剪的50畝桑樹枝條栽培黑木耳,獲得成功。2014年,合作社共發展桑枝條食用菌15萬袋,生產干黑木耳3000千克,當年收入25萬元。2015年合作社發展桑枝條食用菌30萬袋,數量和收益比上年均增加了一倍。
利用桑園修剪的桑枝條代替雜木屑栽培黑木耳,實現資源循環利用,既變廢為寶,又增加蠶農收入,還降低了生產成本。據對雜木屑配方和桑枝屑配方生產費用統計,桑枝屑代替雜木屑生產黑木耳,每萬袋黑木耳成本下降460元,節省生產成本13%。桑枝條代替雜木栽培黑木耳,既減少林木砍伐,又為實施“生態立縣,保護錢江源生態環境”發揮了應有的作用,可謂意義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