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向陽周燕高飛
(1.江蘇省鹽城市實驗小學,224005;2.江蘇省昆山新鎮中心小學校,215300)
踢足球,給孩子想要的童年
——鹽城市實驗小學足球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創新實踐(四)
俞向陽1周燕2高飛1
(1.江蘇省鹽城市實驗小學,224005;2.江蘇省昆山新鎮中心小學校,215300)

鹽城市實驗小學在小學足球課程校本化開發的過程中,學校始終將尊重學生個性特點、發揮教師優勢特長和發展學校特色作為出發點,立足于校情和學情,有效利用校內外各種體育資源,創造性地形成有自身特點、易實施、易推廣的足球校本課程建設體系,完成了足球校本教材《我們一起來踢球》的編寫等工作,在研究與實踐過程中主要做好以下“六有”。
以足球練習為主要手段,貫徹以人為本教育理念,通過以趣味性為主,比賽、技戰術練習為輔的教學方法,讓學生了解足球簡單知識和規則,積極參與足球運動,在足球運動中體驗運動的樂趣和成功的感受,提高運動能力,養成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
(一)實用性原則
在足球校本教材創編過程中,關注全體學生的知識技能基礎,選擇與場地器材、師資水平相適應的教材內容,將理論知識和足球技能的學習有機滲透,根據校本教材的難易特點、學生的基礎和運動能力、教學目標總體要求和層次劃分,在體現練習與理解的先后、主次、難易程度等方面有所選擇、區別對待,使創編的校本教材付諸實效。
(二)科學性原則
校本教材的內容要反映足球運動基本特點,與學生生活環境緊密聯系,內容的組織及表達具有科學性,教材內容的選取、教學方法手段運用、組織方式等方面都能符合小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和規律,使學生的足球知識面有所拓展,綜合素養有所提高。
(三)趣味性原則
根據學生的年齡和身心特點,以趣味性設計為前提,讓學生對學習足球知識有濃厚的興趣,也是校本教材開發的目的所在。因而激發興趣應當是校本教材編寫和內容選擇時的關鍵原則。
(四)可行性原則
教材編寫的目的是為教師指導、學生的拓展學習提供方向,必須考慮到在實際教學工作中的可操作性和易操作性,才能夠真正為教學起到指導、參考作用。
(五)發展性原則
隨著時代的發展、學生需求的變化及教材開發性研究的深入,隨著體育教師教學實踐、創編經驗的不斷積累和豐富,可不斷進行調整、修改、補充、更新,保持教材的時代性和新穎性,從而使教材更加完善。
(一)基于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
面向全體學生,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根據學生的實際需要、興趣與經驗,尊重學生的自我選擇,發展個性,開發潛能,培養能力,讓每一位學生的潛能都獲得充分和諧的發展,為學生終身學習和發展奠定基礎。
(二)基于實用為本的資源整合
充分利用學科資源、校園環境資源、校外人力資源、校際資源和社會資源,為足球校本主題服務,營造濃烈的足球文化氛圍,為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和綜合能力提供內外合力的支持。
(三)基于務實為本的有效開發
學校把創編校本教材與辦學實際相結合,以校本教材的開發為突破口,努力挖掘多種教育教學資源,創新足球教學方法和手段,充分發揮學生的多元智能,選取的教學內容貼近學生、貼近生活、貼近教學,體現了綜合性、人文性和實用性。
(四)基于共享為本的合理運用
在教材編寫過程中,該校以一個校區的力量為共同開發體,一方面分工負責,明確要求,一方面請體育專家把關,再集中其他校區的力量調整、補充,最后經過實踐、創編、修改、完善,達到合理利用資源,共享教育資源的目的。
(一)形式創新:采用“教案式”的內容呈現方式,具有可操作性,改變過去籠統、單一的教學內容,體現層次性、多樣性和遞進性。老師可根據教學實際,對教案進行二次加工,即在“個性設計”中調整適合的教學方法,成為屬于自己的教案。
(二)內容創新:創編足球操、足球游戲、足球講堂、足球規則等內容都貼近學生、貼近生活、貼近教學,符合小學生的年齡和身心特點。如:40例“足球游戲”中,小螞蟻運糧、跳跳球、快速射門、快樂鐘點球、企鵝搬家等游戲生動形象,寓教于樂,深受學生喜歡;“足球操”簡單易學,已收錄在江蘇鳳凰美術出版社出版的《江蘇省中小學大課間體育活動的設計與實施》一書中;“足球講堂”中的足球趣聞、點擊明星和足球知識,內容豐富,可選性和適用性強。


(三)實踐創新:遵循學生的年齡和身心特點,尋找學校、教材、教師、學生的結合點,將足球運動項目教材化、游戲化、趣味化,讓學生有興趣、有能力參加鍛煉,有效發揮校園足球活動的指導作用。同時,將教材內容與大課間、課外活動、興趣活動、業余訓練有機結合,堅持邊實踐邊思考,課程、教材、課堂、訓練等經過調整、修改、充實,不斷完善,能保持時代性和新穎性,使課程內容得以拓展。
(一)培訓
1.對教師進行體育與健康課程理論的培訓,讓教師初步掌握課程的一些基本原理,明確課程目標、課程內容、課程實施、課程常識、課程探究等基本理論,為足球校本教材開發提供理論依據。
2.對教師進行足球專業知識培訓,不斷拓寬其知識面,為課程的開發提供知識和智力上的支持。如:選派足球教練到加拿大學習、參加全國足球骨干教師培訓、參加中國足球協會D級教練員培訓等。
3.積極吸納國內外專業人士進校園進行專項指導,作為教師培訓的有益補充。近年來,在中國足協高級講師進校園、亞足聯“精英教練進校園”義務執教、全國校足辦高級講師進校園、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冬(夏)令營、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精英教練員培訓等活動中,教師隊伍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二)實踐
1.通過足球示范課、觀摩課、比賽課和送教等活動,提高每位教師足球課堂實踐能力。近年來,在江蘇省“教學新時空·名師課堂”現場直播活動,國培計劃2015、2016活動,省足球微型課比賽,省、市新課標研討,省、市體育與健康優秀課比賽,市送教下鄉,大市區校際教研等活動中,執教的足球課例有10余節。
2.通過大課間、課外體育活動、足球節、各類足球比賽等,將實踐活動顯形化、趣味化、有效化,真正提高學生素養和教師專業水平。
(三)學習
通過課堂教學、業余訓練、集體備課、專業研討、自主學習、帶隊比賽等一系列學習平臺,讓老師們學有目標,學有收獲。
有關內容:
一是足球校本課程開發實施的理論指導。
二是教師足球專業理論知識和技、戰術內容。如:
1.技術板塊。⑴低年級進行各種形式變速變向運球練習;⑵中年級進行高速行進中結合假動作的運球突破;⑶高年級進行短傳結合長傳球的停控及頭球的進攻與防守。

2.戰術板塊。⑴低年級進行簡單的撞墻式配合;⑵中年級進行間接二過一及防守的協同與保護練習;⑶高年級進行小組戰術,邊后衛的套邊進攻,及整體防守中平衡練習。
3.規則學習。⑴低年級能夠正確的發中場球,界外球;⑵中年級通過裁判手勢區分犯規和違例,并能合理利用規則快發任意球;⑶高年級能夠明確越位戰術。
4.守門員板塊。⑴低年級能夠處理簡單的低空球和地滾球手型及腳步動作,掌握手拋球技術動作;⑵中年級能夠具備一定的處理高空球能力,會簡單的側撲動作;⑶高年級守門員需參具備一定的腳上功夫,融入全隊的技戰術打法。
參考書籍:《足球技巧圖解》、《科化足球》、《足球訓練100例》、《德國足球訓練全書》、《足球守門員技術訓練圖解》。
(一)醞釀準備階段
由校長擔任組長,體育特級教師領銜的幾名體育骨干為主要成員,搜集有關資料,擬定編寫方案,為進一步開展研究活動打好基礎。
(二)前期論證階段
1.學生的需求。在學生中開展廣泛的調查,通過發放問卷、開座談會等方式,充分了解學生對足球的興趣點,為校本課程開發找到一個“興趣—需求—發展”為目標的基準點。
2.教師的專業。多年來,學校藝體興趣活動小組常態運行,足球作為其中的一個項目,有很好的活動基礎,許多教師具備擔任課程開發與實施指導教師的資格。
3.學校的資源。學校除有足球場地器材、足球大道、足球小明星等基本的物質條件保障外,先后成立“鹿鳴足球俱樂部”,發揮鹿鳴足球俱樂部家長委員會的有力作用,研制了《學校關于進一步加強校園足球建設的意見》和《學校校園足球管理考核辦法》,為校園足球的良性運行提供了保障。另外,鄂爾多斯、馬可波羅等社會團體也成為校園足球提供了有力的資金支持。
(三)行動實施階段
1.協調體育教研組工作,負責校本教材的開發、實施、檢查與評估。
2.對開發實施的校本教材適時做出客觀評價以調整、完善。
3.及時梳理、反饋教材實施中出現的問題及教師的教學需求,為課程建設決策提供依據。
4.幫助體育教師解決校本教材開發實施中出現的具體問題,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
(四)成果總結階段
1.完成足球校本教材《我們一起來踢球》編寫工作。
共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足球校本教材創編”。主要就足球校本教材開發可行性、創編原則、思路和方法作了實際解讀。

第二部分是“足球校本教材內容”。包括教材體系構建、教材具體內容、教學評價和實施建議。主體內容以“教案式”呈現方式,將三個水平段的校本足球內容(包括理論課內容)進行有層次、有序列地分解與整合。一、二年級以“玩一玩、戲一戲”,三、四年級以“學一學、比一比”,五、六年級以“練一練、賽一賽”為主要內容,教案以“游戲”為主線,將足球技術教學游戲化,動作簡單化,內容趣味化。

第三部分是“足球校本教材開發與拓展”。介紹學校自編的“足球操”、“系列足球游戲”、“足球講堂”和“足球校內聯賽競賽規程”等內容。
本教材具有校本特色和一定借鑒作用,在“發展性”創編原則中提出:“可不斷進行調整、修改、補充、更新,保持教材的時代性和新穎性,從而使教材更加完善”。
2.完成“十二五”省、市級有關足球項目的課題研究工作。
3.完成相關論文、教案的撰寫工作。
(五)其他方面
1.教材管理
為確保校本教材開發質量,學校擬定相應的管理制度:
(1)課時安排:
● 每周一節足球課;
● 大課間時間為:上午9:05 ~9:35;
● 課外體育活動:周周有足球活動安排;
● 興趣活動隊:每周三、五早7∶40~8∶20;
● 足球梯隊:每周二至周五早7∶40~8∶20,周一至周五下午4:50~5:50(比賽隊4:50~6:30、雙休日上、午兩個小時)。
(2)課程的對象:1~6年級學生。
(3)課程計劃和師資安排。
(4)課程實施檢查與總結。
⑸課程實施成果與改進。
2.配套措施
(1)教導處、教研組積極幫助教師制訂好教學計劃,協調安排和組織指導體育教師教學計劃的執行。
(2)在人手一冊《我們一起來踢球》教材基礎上,為每位老師配備由江蘇鳳凰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2015版江蘇校園《魅力足球》學生用書和《教師備課用書》,進一步提高校本教材的使用價值。
(3)規劃建設“足球文化館”(足球榮譽室、技戰術演示室、足球比賽放映室、教練員工作室、足球“嘉年華”活動室、室內小足球場等),在新的教育背景下,利用校園足球的開展優勢,發揮足球的育人功能,挖掘校園足球更有效的發展空間,呈現“小足球,大世界”課程理念。
(4)合理利用和鹽城市電視臺聯合新成立的“鹽城鐵軍足球體育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保證課程開發必需的場地、器材、活動、比賽和宣傳等物質條件。

足球校本教材內容框架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