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重慶市巴南區委黨校 唐小鳳
經濟新常態下眾創空間發展政策的比較研究①
中共重慶市巴南區委黨校 唐小鳳
發展眾創空間推進大眾創新創業,是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順應網絡時代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新趨勢的必然要求。本文通過比較分析國內主要城市推動眾創空間發展的政策,提出了進一步優化重慶眾創空間發展的政策建議。
經濟新常態 眾創空間發展政策 比較研究
經濟新常態下創新驅動顯得尤為重要,2015年1月28日,李克強總理主持召開常務會議,確定支持發展“眾創空間”的政策措施。3月11日,國務院辦公廳正式印發《關于發展眾創空間推進大眾創新創業的指導意見》,一個基于國家層面的、通過搭建新型創業服務平臺推進大眾創新創業發展的宏觀政策正式出臺。隨后,各地方政府陸續出臺了相關文件,對所在城市眾創空間發展做了規劃部署,為全民創新創業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環境。
經過多年發展,國外眾創空間已經發展到一個比較成熟的階段,對科技創新產生了深刻的影響。隨著Maker概念引入我國形成了“創客”概念,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等地涌現出了一批創客空間。“眾創空間”是國家科技部在調研創客空間等創業服務機構的基礎上,總結提煉出來的一個新詞。根據國務院文件中的定義,眾創空間是新型創業服務平臺的統稱,其主要通過市場化機制、專業化服務和資本化途徑構建,具有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開放式的特征。
眾創空間主要面向小微創新企業和個人創新創業。主要為創業者提供工作空間、網絡空間、社交空間和資源共享空間的特點。相比創客空間和創業孵化器,眾創空間概念及內涵更廣,可理解為“眾創空間=創客空間+創業孵化”。
本文選取北京、上海、深圳、杭州、重慶這五個城市,對其眾創空間發展政策進行比較研究。由于各城市的總體指導性政策大體相同,為了研究的方便,本文將研究內容劃分為建設眾創空間、培育創新創業主體、降低創新創業成本、強化創新創業服務四個方面,對政策進行具體的梳理和比較。
2.1 推進眾創空間發展政策頒布時序比較
北京、上海、深圳、杭州、重慶五大城市在眾創空間政策頒布之前,均有符合自身條件的定位。為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發展眾創空間 推進大眾創新創業的指導意見》,各大城市相繼出臺了基于所在城市的實施意見,從表1重點城市發展眾創空間頒布政策的時序來看,深圳市《關于促進創客發展的若干措施(試行)》是五大城市中最早出臺明確支持創客發展的城市。北京在2015年10月19日頒布了《關于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實施意見》,其政策側重于創新創業,眾創空間僅是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一種形態。而上海、杭州、重慶三個城市從文件標題上看大體一致,強調通過發展眾創空間推進大眾創新萬眾創業。
2.2 建設眾創空間的政策比較
各重點城市針對自身眾創空間發展的階段、規模、質量,出臺的文件對眾創空間的發展、完善有不同的定位和政策指引。重慶市相對其他4個重點城市,在眾創空間發展上起步稍晚、品牌塑造及影響力相對較弱,因此,政策制定上,凸顯了政府的推動作用,強調“建”,即科學規劃發展、整合資源建設。北京市眾創空間發展較早、數量較多,因此發展政策側重于集約發展和集聚發展,強調“優”。上海相對其他幾個城市,特別重視眾創空間行業組織的健康發展,強調行業自律。深圳、杭州重點在營造創新創業生態環境,如何更好地發揮眾創空間作用,從而樹立城市創新創業品牌,強調“育”。
2.3 培育創新創業主體的政策比較
各重點城市對創新創業主體的培育政策有所側重和差異。北京強調高精尖領域的創新創業,強化人才服務,并不斷優化創新創業空間布局,推動京津冀一體發展。上海以激勵大眾創新創業為主。杭州在培育創新創業主體方面主要是以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放開行政審批為重點。深圳以培育創客人才隊伍為主。如,支持創客、創客團隊在深圳發展,建立創客自由探索支持機制。辦好中國(深圳)創新創業大賽,廣聚國內外創客和創客團隊。鼓勵學校推廣創客教育、開設創客教育課程、建設創客實踐室。創客人才可按照《深圳市人才安居辦法》的規定享受相關優惠政策。支持各區為創客提供公共租賃住房。重慶相比其他4個城市創新創業的基礎及環境相對薄弱,因此,其培育創新創業主體的政策涉及科技人員、企業、大學生、其他民眾4個方面。

表1 重點城市眾創空間發展政策頒布時間一覽表
2.4 降低創新創業成本的政策比較
在降低創新創業成本方面,各大城市針對眾創空間都出臺了相應的政策,主要以簡政放權、減少行政審批為主,加大財政扶持和引導,對市場無法有效配置的行業給予政策傾斜。重慶主要從降低市場準入門檻、加大財政扶持力度、落實稅收優惠政策、防范知識產權風險4個方面來降低創新創業成本。此外,北京建立便捷商事服務機制,積極推進“先照后證”改革,實現便捷登記。對小微企業、企業創業團隊、在校大學生創業團體等提供創新券資助。上海為創新創業提供便捷服務、推進創新創業資源共享。杭州放寬市場準入,實施注冊資本認繳登記制。積極探索全程電子化登記模式,推行企業名稱遠程自助查重申報,簡化冠名程序。深圳支持各類機構為創客提供法律、知識產權、成果交易等咨詢服務,并按成本價向創客開放政府建設的科技設施、購置的科學儀器設備等。
2.5 強化創新創業服務的政策比較
除了營造文化環境和拓寬融資渠道外,北京以完善創新創業保障機制為重點。上海以提升創新創業服務水平為重點。重慶重點強化技術支撐、環境建設。同時,各大城市在強化創新創業服務方面,都充分根據眾創空間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開放式的特點,從政策上對創新創業服務給予保障。
3.1 優勢
通過對比北京、上海、深圳、杭州、重慶5個城市發展眾創空間政策的發現,重慶眾創空間的政策相對比較完善,主要從加快眾創空間發展、培育創新創業主體、降低創新創業成本、強化創新創業服務等方面做了規定,尤其是培育創新創業主體方面相比其他城市更為詳細。
3.2 不足
3.2.1 人才服務方面的措施有待加強
重慶定位于未來西部的創新中心,人才作為創新創業的主體,是城市創新發展的核心競爭力,需要進一步強化人才服務作用,吸引留學歸國人員、高端人才到重慶創業。北京有針對符合條件的海外人才來京創業服務提供啟動資金等政策。深圳市創客人才可以按照人才安居辦法享受相關優惠政策,并支持為創客提供公共租賃房。但從重慶當前眾創空間發展政策體系上看,人才服務方面的措施有待加強。特別是缺乏吸引市外高層次優秀創新人才的措施。
3.2.2 缺乏推進行業協會發展的政策措施
行業協會在推動創新創業方面具有政府退出市場后無法替代的作用,通過對北京、上海、深圳、杭州、重慶眾創空間的發展政策進行比較,我們發現:上海有關于促進眾創空間行業組織健康發展的政策措施;杭州有扶持眾創空間聯盟發展的政策;重慶在推進行業協會發展方面,尚缺乏具有可操作性的政策舉措。
3.2.3 營造創新創業生態環境的政策有待進一步加強
重慶在全社會營造創新創業文化氛圍的政策措施較少,內容屬于強化環境建設的一部分,而上海、深圳均有獨立的部分對營造創新創業環境做了政策安排,并有相應的激勵機制。
4.1 保持眾創空間的多樣化發展,提升城市創新創業發展力
眾創空間是很好的創業集散地,不宜用行政的、計劃的手段來劃定限制范圍。當前重慶除少數品牌外,絕大多數的創客空間尚處在建設階段,因此需加大培育各類創新創業主體的支持力度。建議各個眾創空間根據不同眾創主題,打造開放式的企業學習體系,吸引同類型的創業群體集聚發展并形成技術同盟。建立起一批具有重慶特色的眾創空間品牌,并發揮作用。真正成為創新人才、創新思想、資源的集聚地。
4.2 充分利用現有平臺資源,提升城市眾創空間發展吸引力
從當前各大城市眾創空間發展實踐及政策舉措來看,大部分眾創空間大都是在充分利用傳統的孵化器、科技園等創新創業服務機構的基礎上,整合社會資源,不斷優化并完善運營機制和業務模式,也有一些商業地產加入。在各級政府大力推動眾創空間發展的情況下,要規范引導眾創空間有序健康發展,避免為了噱頭一哄而上,造成不必要的浪費。建議引導傳統孵化器的不斷改進營運機制和業務模式,提升發展空間,而不應熱衷于改頭換面包裝眾創空間的名字。
4.3 政府引導市場主導,提升城市眾創空間創新力
政府尊重市場并對市場主體需求進行有效回應,是北京眾創空間蓬勃發展的關鍵性因素。因此,在政府引導重慶發展眾創空間發展的過程中,要堅持市場導向,充分尊重創業者的需求,遵循發展規律,鼓勵多種形式的創新業態,不斷提升城市創新力。建議政府建立眾創空間聯盟或協會,通過行業間自律的形式促進各眾創空間資源共享、真正構建起良好的創新創業生態環境。在評價眾創空間時,不能僅僅看有多少政府部門授予的牌子,而要看有多少專業公司、大型企業、甚至海外公司成為其戰略合作伙伴。
4.4 加大推介宣傳,提升城市眾創空間發展的影響力
目前重慶缺乏像北京中關村創業大街、上海新車間、深圳柴火空間等眾創空間品牌,建議重慶加大對眾創空間進行整體宣傳推介,可借助創新創業優秀項目等擴大重慶在全國的創業創新影響力。如深圳舉辦中國(深圳)創新創業大賽,廣聚國內外創客人才,達到了推廣宣介的作用,重慶也可以舉辦西部(重慶)創新創業大賽。深圳還鼓勵國際創客、創客團隊(組織)等在深圳舉辦創客交流活動,對符合條件的交流活動按實際發生合理費用予以最高300萬元的事后資助。重慶也可以參照舉辦類似活動。
4.5 完善創業創新公共服務,提供眾創空間發展的保障力
通過與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的政策比較可以發現,各城市都十分重視完善創新創業公共服務,針對城市自身特點和定位,重慶應繼續完善創新創業服務的專項政策,并對政策的各項具體內容進行落實。如,繼續持續簡政放權,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破除體制機制束縛;構筑創業創新公共服務網絡體系,不斷優化創業創新社會環境。
[1] 顧瑩.眾創空間發展與國家高新區創新生態體系構建[J].改革與戰略,2015(4).
[2] 范海霞.各地眾創空間發展政策比較及啟示[J].杭州科技,2015(3).
[3] 投中研究院.眾創空間在中國:模式與案例[J].國際融資,2015(6).
F279.2
A
2096-0298(2016)09(a)-148-02
2015年度中共重慶市委黨校課題“經濟新常態下眾創空間發展政策比較研究”(CQDX2015B-057)。
唐小鳳(1981-),女,重慶人,講師,主要從事經濟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