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宣倉,古麗尼沙汗·依明尼亞孜,蘇拉依曼·沙特爾
(1.吐魯番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新疆 吐魯番 838000;2.鄯善縣達浪坎鄉林業站,新疆 吐魯番 838200)
形態指標對南瓜生長發育和產量形成有重要的影響,良好的形態指標是植株生長發育并獲得高產的關鍵,而產量的形成是植株生長發育中一個復雜的動態生理過程,最終表現在形態指標發育上,高產植株正是建立在各形態指標的協調發展的基礎之上[1-2]。就同一品種而言,主要表現在株高、莖粗、葉面積等形態指標上[3]。本研究以3個南瓜品種作為材料,建立起南瓜種苗生長期形態指標參數及其動態變化,并進行比較和分析,以期為南瓜種苗栽培管理提供參考,并為培養優質種苗打下良好的基礎。
供試南瓜品種為:黃狼(由上海閔行區種子公司提供)、紅香栗(由河南農大豫藝種業提供)、蜜本(由汕頭市澄海區新農蔬菜原種研究所提供)。
試驗于2015年在吐魯番市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區1號玻璃溫室內進行。采用隨機區組設計,設3次重復,共9個小區,每個小區50株,小區面積為3.39 m2,各小區環境條件一致。
挑選充分成熟的飽滿大粒種子,采用55 ℃溫湯浸種,不斷攪拌,待水溫降到30 ℃以下時繼續浸泡8 h,然后澇出催芽。將浸種后的種子用濕毛巾包好,置于保溫箱中,在30 ℃條件下催芽24 h。4月5日,在玻璃溫室內播種育苗,育苗基質由花生殼、草炭、雞糞按體積比5︰4︰1拌水混勻,裝入營養缽(8 cm×8 cm)。播種后澆透底水,播種同時插牌隔離,覆土后再覆地膜。
南瓜出芽后,從子葉期開始,即4月12-30日測定各個指標,每3 d測1次,隨機選各品種10個樣品進行調查,以調查數據的平均值作為特征值。
株高:每隔3 d隨機抽取同種同期種苗10棵,用刻度尺測定。

圖1 南瓜苗期株高動態變化

圖2 南瓜苗期莖粗動態變化
莖粗:用游標卡尺測定距地面1 cm處與主干垂直的直徑。
根長:用刻度尺測量主根最長根長度。
地上部鮮質量、干質量:用天平稱量其鮮質量。用烘箱烘干后,稱量其干質量。
地下部鮮質量、干質量:用天平稱量其鮮質量。用烘箱烘干后,稱量其干質量。
葉面積:先用天平稱量葉片質量,用打孔器取1 cm2葉片,稱重,然后折算成整個葉面積。
葉面積=總質量÷1 cm2葉質量
樣品指標=樣品指標總量÷樣品數
調查結果均取平均值,采用Excel軟件進行統計和作圖。
隨著生育進程的推進,南瓜的株高遵循“慢—快—慢”的生長節奏。從整個生育期的株高變動來看,符合“S”型曲線前期變化。從圖1中可以明顯看出為苗期慢增長期,紅香栗與其他2個品種相比,同一時期在株高上具有明顯優勢。
從圖2中可以明顯看出,紅香栗在莖粗上有明顯優勢;黃狼與蜜本相比,黃狼前期莖粗發育遲緩,6 d后即可超過蜜本。
在試驗前6 d黃狼根系生長比較迅速(圖3),中期優勢明顯;紅香栗在試驗后期生長迅速,超過了黃狼和蜜本。
在本試驗同一階段,紅香栗地上部鮮質量最高(圖4),其次為黃狼,蜜本最低。3個品種變化趨勢穩定。
紅香栗在地上部干質量上占優勢,黃狼和蜜本變化趨勢基本相同。同時在從變化曲線上可以看出(圖5),紅香栗與其他2個品種相比,地上部干物質積累較快,其次為黃狼,蜜本最低。
在同一時期紅香栗地下部鮮質量占優勢(圖6),其次為黃狼,蜜本最低。在試驗后期3個品種南瓜地下部鮮質量增速降低,蜜本地下部鮮質量甚至出現下降趨勢,具體原因有待進一步研究。
在試驗前期紅香栗占優勢(圖7),黃狼與蜜本在發育上趨勢相同,但黃狼與蜜本相比在根部發育上有優勢。
子葉葉面積變化符合單峰曲線變化規律,從圖8中可以明顯看出隨著種苗期的延長,在真葉尚未生成期間,子葉為最大滿足植株光合作用的需要,單葉面積不斷擴大,隨著真葉的不斷完善,最終衰退,呈單峰曲線變化。在試驗中,紅香栗在前期子葉面積伸展較快,黃狼在中期伸展較快,3個品種在后期子葉均開始萎縮。

圖3 南瓜苗期根長動態變化

圖4 南瓜苗期地上部鮮質量動態變化

圖5 南瓜苗期地上部干質量動態變化

圖6 南瓜苗期地下部鮮質量動態變化

圖7 南瓜苗期地下部干質量動態變化

圖8 南瓜苗期子葉面積動態變化
3.1 在抗病性相對一致的條件下,溫度、水分、肥料是影響形態指標的主要因子。在供試條件下,對南瓜3個品種的幼苗期植物形態指標進行觀察和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結論:種苗出土前期,子葉參與光合作用,而后隨著真葉的生成和葉面積的擴大,光合作用不斷增強,子葉慢慢衰老,苗期各器官逐漸形成和完善,株體對水分營養的需求量不斷增加,根系迅速伸長,對水分和營養吸收量增大,株體逐漸膨大。紅香栗與其他2個品種相比,種苗前期在株高、莖粗、地上部鮮質量干質量、地下部鮮質量干質量、葉面積等形態指標發育上占優勢,但在根長發育上次于黃狼。蜜本與其他2個品種在株高、莖粗、地上部鮮質量干質量、地下部鮮質量干質量、葉面積相比,種苗前期發育比較遲緩。試驗中紅香栗地上部生長占有優勢,但根的伸長生長卻次于黃狼,地上部生長與根長的關系有待進一步試驗和分析;是否能培養各種指標都占優勢,根冠比例適中的優質南瓜種苗品種,有待于進一步研究。
3.2 合理的形態指標是實現南瓜高產的基礎,形態指標的優劣表現在株高、莖粗、根長、地上部鮮質量干質量、地下部鮮質量干質量、葉面積等的發展變化上,高產優化栽培的種苗品種必須具有協調的形態指標以及良好發展動態,而形態指標的良好發展受品種、單位面積播種量、播期、施肥、灌水等因素的影響。因此,本試驗研究的南瓜種苗植株形態指標的動態變化揭示出種苗種植6項形態指標動態變化關系,說明不同品種的南瓜在相同環境下苗期形態指標發育不一致,生長速度不一樣,即各品種種苗發育最佳環境條件不同,所以應為種苗提供最佳的環境條件,以培養優質種苗。這為南瓜種苗栽培實踐和培養良苗及壯苗提供了目標化、定量化管理的參考依據,具有一定的生產應用價值。
3.3 根據南瓜種苗不同品種的動態發育規律可以看出,在種苗發育前期是加強田間水肥管理的關鍵時期。在種苗期要注意促控結合,供給植株充足營養,促進植株茁壯成長。還要注意底肥氮磷鉀肥配合施用,防止植株早衰,防止病蟲害發生,保持葉片具有較強的光合葉面積,以提高株體營養物質積累和轉化,為獲得較高的產量和效益打下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