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波,蘭 梅,張麗琴,鐘 利*
(1.富源縣老廠鎮農業技術推廣中心,云南 富源 655506;2.云南省農業科學院富源魔芋研究所,云南 富源 655500)
魔芋是一種適合山區種植的經濟作物,隨著魔芋的大規模連片種植,加之土地輪作困難,給魔芋生產帶來了前所未有的難題。軟腐病是魔芋常見的一種細菌性病害,癥狀是植株腐爛,有惡臭味[1]。初發時植株的小葉出現水浸狀暗綠色病斑,小葉黃化,以后整個復葉枯萎,并引起倒苗,葉柄組織條狀腐爛,球莖初起孔洞,最后全部爛掉[2]。軟腐病不僅在魔芋田間生長階段發病,還可在魔芋貯藏期間發病造成塊莖腐爛。一般發病率為20%~30%,局部地區或多雨季節發病率可達80%,特別是遭受冰雹,發病率達100%,造成絕收[3]。近年來,科技興魔力度逐年加強,針對魔芋軟腐病開展了大量的研究,本研究就魔芋軟腐病藥劑防治情況進行試驗。
供試魔芋品種為富源花魔芋,種子規格:100 g/個。
供試藥劑:50%滅菌成(氯溴異氰尿酸),南京南農農藥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生產;植物活化液,陸良縣君茂活土炭廠生產;萬壽菊提取液原液,曲靖博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產;15%多肽保菌絲蛋白,昆明保騰生化技術有限公司生產;72%硫酸農用鏈霉素,石家莊曙光農藥廠生產。
試驗采用隨機區組試驗設計,設6個處理,3次重復。每小區面積30 m2。處理1:50%滅菌成(氯溴異氰尿酸)500倍液,在魔芋展葉后澆灌1次,每株200 mL;處理2:植物活化液200倍液,在魔芋展葉期、膨大期葉面噴霧2次;處理3:萬壽菊提取液原液10倍液,在魔芋展葉后澆灌1次,每株200 mL;處理4:15%多肽保菌絲蛋白500倍液,在魔芋展葉后澆灌1次,每株200 mL;處理5(CK1):對照藥劑72%硫酸農用鏈霉素2 000倍液,在魔芋展葉期澆灌1次,每株200 mL;處理6(CK2):空白對照,用清水在魔芋展葉期澆灌1次,每株200 mL。
2015年4月22日開始種植,每小區施用農家肥120 kg、煙草復合肥(15-15-15)2.7 kg。每小區種5行魔芋,每行50株。農家肥隔行施用,避免與種子接觸。
魔芋倒苗后每小區挖取6 m2進行測產,病害發病率采用全小區調查法。
魔芋的產品器官是地下的球莖,其產量的高低跟種植時種球大小、土壤肥力、藥劑的施用、管理水平等密切相關,由表1可以看出,各種藥劑對魔芋都有增產作用,CK2的667 m2產量僅為888.5 kg,處理3的667 m2產量最高,比CK2增產685.0 kg,比CK1增產244.7 kg。對照藥劑72%硫酸農用鏈霉素2 000倍液處理的667 m2產量為1 328.8 kg,比CK2增產440.3 kg。

表1 不同藥劑處理魔芋產量比較
魔芋軟腐病是土傳性細菌病害,引起軟腐病發生的原因很多,主要是土壤帶菌和種芋帶菌,目前還沒有防治軟腐病的有效藥劑。從表2可以看出,用不同藥劑處理的魔芋發病率組內差異較大,但組間差異不很明顯。說明本次試驗的軟腐病主要是由于土壤帶菌和種芋帶菌造成。總體上看,用藥劑處理的平均發病率比CK2、CK1都高。對照藥劑72%硫酸農用鏈霉素2 000倍液處理的效果最好。

表2 不同藥劑處理魔芋軟腐病發病率比較 %
魔芋起源于熱帶雨林的底層植被,這種生長環境賦予了魔芋特有的生態習性。隱蔽、溫暖和濕潤的環境是魔芋生長的最佳環境。在這種環境中,人為干擾少,魔芋生長好,很少發病[4]。但大面積種植后,由于其生長環境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導致魔芋軟腐病暴發。該病害造成的損失一般在20%~40%,嚴重者可達80%,甚至絕收。現在全世界都沒有發現抗病品種,也沒有找到有效的防治方法,這一病害嚴重制約了魔芋種植產業的發展。
研究人員用不同的方法來預防軟腐病,化學藥劑防治病害的優點是見效快、效率高,但在魔芋軟腐病防治上沒有明顯的效果。采用生物防治的措施或農業措施來防治,雖然可以取得一定的效果,但最終效果都不是太好。本試驗也證明了不同藥劑對魔芋軟腐病的防治效果不明顯,因此,建議魔芋軟腐病的防治采取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