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虹 姬雨薇 張幸
(中國海洋大學,山東青島266100)
大學生兼職情況調查報告
——以中國海洋大學為例
高虹姬雨薇張幸
(中國海洋大學,山東青島266100)
隨著現代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就業競爭壓力的逐漸加大,很多大學生在校期間選擇從事兼職活動。本文主要基于對中國海洋大學大學生兼職情況問卷數據的分析和典型同學的訪談,分析以此為代表的大學生兼職的基本情況,并對其中的問題提出一些建設性建議。
大學生兼職;問題;調查
隨著我國經濟持續的發展和大學招生規模的擴大,大學生面臨的就業和經濟壓力越來越大,因此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加入到兼職的隊伍中來。那么他們做兼職的基本情況是怎么樣的呢?其中又存在什么樣的問題?
青島市作為我國經濟發達的城市之一,擁有大量的企業,同時也有相當大的大學生群體,潛在的學生兼職群體龐大。本調查小組選取中國海洋大學學生作為研究對象,通過文獻法、訪談法、問卷調查法等多種調查方法結合進行了調研,從而對大學生實際兼職情況有更加深刻的了解。
(一)調查時間
2014年9月——2015年1月
(二)調查對象
被調查的群體主要是在校大學生,研究者以中國海洋大學為例,采取自制的“大學生兼職情況調查與分析”問卷進行調查,對不同年級、不同專業的同學進行隨機問卷調查與訪談。
(三)調查研究方法
研究者主要采取了問卷調查方法。根據目前大學生普遍兼職情況,結合中國海洋大學大學生兼職的實際情況,設計出科學合理的問卷。此次問卷為隨機問卷調查,不限專業,不限年級,將為大學生兼職情況的市場調查提供更加準確性的數據。
研究者將回收的數據輸入spss軟件分析處理。在此基礎上,通過訪談法對一些比較典型的調查對象進行進一步了解,深入調查他們兼職的目的和兼職過程中的細節。
(四)調查問卷的發放與回收
問卷形成之后,研究者在宿舍、圖書館、公共基礎課教室等地點進行了廣泛的問卷調查。本次問卷調查共發放問卷300份,回收289份,回收率96%。在回收的問卷中,有效問卷275份,有效率95%,有效問卷占問卷總數的比率高達92%。
(一)被調查人員基本情況
在問卷中,按性別分,其中男生占36%,女生占64%;按年級分,大一占11.6%,大二占34.5%,大三占26.9%,大四占13.1%,研究生占13.8%;按專業類型分理工類占34.2%,文史類占64.4%,藝術類占1.4%。問卷對象的家庭情況:工人家庭占24%,農民家庭占30.5%,知識分子家庭占17.1%,干部家庭占7.6%,個體戶家庭占15.6%,其他占5.1%。調查對象的月花費情況:500元以下占5.5%,500到1000元占44.7%,1000到1500元占41.5%,1500元以上占8.4%。
(二)兼職的目的
經調查發現,兼職的主要目的可以概括為兩個方面。
一方面是經濟目的,在經濟目的中又主要以生活型和發展型為主。面對大學巨大的開銷,很大一部分大學生選擇做兼職來賺取自己的生活費。而發展型目的主要體現在旅游和交友。
另一方面是實踐目的。這部份人希望通過兼職為未來的工作積累經驗或者是早一點接觸社會,他們在兼職中更關注專業相關度以及對未來工作幫助的大小。
大學生兼職的這些目的除了可以表現出大學生本身自我獨立意識的覺醒,也可以反映出當前社會發展中出現的貧富分化和就業難等現實問題
(三)獲得兼職的途徑
在獲得兼職途徑的問卷題目中,按比例排列最高的三個途徑分別是:網絡途徑,學校四助和同學介紹。在調查中我們發現,學校有不少虛擬的兼職信息發布平臺,它們通過QQ群、微信公眾號等形式發布兼職信息,并收取中介費。雖然存在一定風險,但由于身邊不少同學用過并成功找到兼職,所以學生對此較信任;學校四助也是覆蓋面比較廣的一種兼職形式,圖書館、各院系、后勤部門等每年給學校提供了眾多的四助崗位,由于有制度規范,兼職中的侵權問題比較少。但因為報酬較少的原因,影響了一些人在校內干四助的積極性;最后,是同學介紹的形式,這部分人主要以本科生高年級和研究生居多,他們由于就業以及實習等各種原因與社會接觸較多,因此掌握了一些兼職信息,并將傳遞給了熟人。
(四)從事兼職的類型和專業相關度
兼職的工作類型主要有家教、餐飲服務、發放傳單和學校四助等。從兼職與專業的相關度分析,認為自己所做的兼職與專業較多相關和完全相關的僅2.8%,認為一般相關的占51.4%,這一項中以家教兼職為主。除此之外的其他兼職類型基本上和專業沒有相關度。從兼職類型上我們也可以看出大學生從事的兼職主要以服務行業為主,偏向于體力性,技術要求不高,這也是導致大學生兼職相關度低的一個重要原因。
(五)兼職時間的選擇
在兼職時間選項,選擇假期兼職的同學占33.8%,利用平時周末兼職的占23.9%,在星期一到星期五課余時間兼職的占6.4%,剩下的人則以上時間均可。但兼職中難免會有與學習發生沖突的情況,此時學生們的選擇為:2.1%的同學選擇逃課干兼職,59.7%的同學放棄兼職去上課,38.2%的同學因課而定,如果課不要緊就翹課去兼職。
(一)家長反對
在調查中,研究者發現只有24.1%的家長明確支持大學生子女選擇兼職活動。家長主要是考慮到安全因素。上大學之前,大多數學生并沒有充分的接觸和了解社會。而通過相關性分析發現家長對大學生兼職的贊成度從大一到研究生呈上升趨勢,也充分證明了這一點。
(二)學習生活與兼職時間上的矛盾
調查數據表明,當兼職與上課發生沖突時只有2.1%的人選擇翹課去兼職。雖然大多數人并不會選擇翹課去兼職,但兼職無疑會占據很多課外時間。這部分的時間成本和機會成本也是很大的。大學生活動較多,各種社團以及學校的活動,很可能讓學生陷入時間安排與協調的混亂之中。
(三)在兼職中學生的權益容易受到侵害
由于法律建設方面的缺失和大學生本身自我保護意識較差,所以在發生權益受到侵害事件的時候大學生往往處于弱勢。在275份有效問卷中,11.1%的人在兼職中權益受到過侵害。而面對侵權,有32%的人選擇忍氣吞聲,50%的人選擇交涉,僅有3%的人選擇法律途徑,6%的人選擇投訴,其他占9%。在訪談中,我們了解到多數人交涉也并沒有取得好的結果,因為維權成本高等諸多現實問題,很大一部分學生的合法權益并沒有得到切實的維護。
(四)兼職市場混亂,缺乏監管
各式各樣的兼職信息平臺,以及各不相同的中介費用,真真假假的兼職信息,使得兼職中介市場魚龍混雜。而大學生接觸社會較少,缺乏直接獲得兼職信息的渠道,只能依賴于中介,這些依托于網絡的中介其資質令人懷疑。沒有發生欺詐則好,一旦出事,利益受到損害的還是大學生。
營造一個良好的兼職市場,真正讓大學生在兼職的過程中既獲得未來工作的經驗,又降低利益被侵害事件發生的概率,需要學生自身,家庭,學校,社會,國家的共同努力。兼職是未來就業的一次練兵,對于解決當下的就業難問題,幫助大學生樹立積極的就業觀具有很大的意義,各個方面必須重視起來。
(一)學生:增強自我保護意識,提高自身綜合能力
在平時的學習生活過程中,樹立正確的學習觀,除了專業知識的學習,也要重視兼職技能技巧以及相關法律法規的學習,提高自己的社會參與能力。工作前,詳細了解工作的相關信息,做到知己知彼,才能減少上當受騙,最好從值得信賴的渠道獲得兼職信息,對路邊小廣告保持警惕。
(二)家庭:轉變觀念,教育引導
大學階段是一個人豐富人生經驗,礪練人格品質,獲得社會能力的重要階段,家長應該鼓勵大學生子女參加一定的社會兼職,同時傳授給他們一些經驗,幫助他們學會自我管理,自我保護,促成他們人格的獨立。
另一方面,幫助他們明確兼職與學習的關系。雖然兼職有一定好處,但大學的目的還是學習,父母應該以自己的人生經驗現身說法,幫助大學生子女協調好當前利益與長遠利益,金錢與知識之間的關系。
(三)學校:創新工作機制
目前,在海大有一個學生工作處指導下的學生社團勤工助學指導中心在協調大學生勤工助學,但影響力較小,學校應該加大對它的扶持宣傳力度,讓這個組織不僅提供兼職崗位,同時提供法律援助、兼職技巧知識講座等,來惠及更多的學生。在調查中,94%的同學希望學校有一個強有力的機構來幫助大學生兼職,這對學校的勤工助學機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社會:誠信建設,中介規范化
各種侵權事件的發生都有用人方不夠誠信的因素,在大學生兼職過程中,大學生往往處于弱勢地位,缺乏自我保護經驗,給用人方可乘之機。誠信是市場經濟健康發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全社會應該營造誠信的良好氛圍,共同構建和諧互信的環境。目前,針對大學生兼職的中介機構管理不夠規范,有一些僅僅通過網絡發布信息,而背后缺乏監管,這造成了很大的隱患,一旦發生侵權事件,維權極其困難,而且網絡平臺更容易給犯罪分子提供便利的犯罪環境。
(五)國家:加強立法,嚴格執法
關于大學生兼職的法律一直存在空白,在查閱了相關文獻后發現現有的《勞動法》不適用于大學生兼職。而另一部是2007年由教育部、財政部印發的《高等學校勤工助學管理辦法》,其法律約束力明顯不足,很好的保障了校內勤工助學,但對外存在不足。所以,國家應該加大兼職、小時工方面的立法,把大學生兼職納入到法律保護之中。
面對某些企業或個人誠信缺失或者用工中的不法行為,相關執法部門應該加大監管力度,同時把企業或個人的失信納入到失信懲戒體系中,與其銀行貸款、稅收政策相結合,提高失信成本,用法律手段維護社會秩序。
如今,大學生兼職已經是很普遍的現象,而且在就業壓力越來越大的情況下兼職的經濟目的會降低,實踐目的會越來越突出。面對目前大學生兼職專業相關度不高、權益易受到侵害、市場混亂、法律不完善的等問題,需要大學生群體、家庭、學校、社會和國家共同努力,明確各方職責,為大學生兼職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幫助大學生更好的就業成才。
★中國海洋大學SRDP資助項目。
[1]王珩.青島市部分高校學生兼職情況調查分析[J].邊疆經濟與文化,2013(11).
[2]經素,吳亞子,趙燕.大學生兼職情況調查報告—以南京地區高校為例[J].青年研究,2005(10).
[3]張祖慶,李鐵梅.大學生兼職期間法律保障探析—以陜西大學生兼職調查報告分析[J].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04).
[4]錢結海.大學生兼職情況調查分析[J].教育與職業,2011(10).
G647.38
A
1005-5312(2016)02-026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