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撰稿人_李哲 編輯_胡是非
全面發力 理念升級朝—陽區人才工作格局日臻完善專訪朝陽區委組織部副部長、朝陽區人才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劉靜
特約撰稿人_李哲 編輯_胡是非
在人才工作領導小組這個大框架之下,北京市朝陽區委區政府各部門都在各自的范圍之內推進人才工作,全區的人才工作呈現全方位發力的態勢。
朝陽區位于北京城區東部,是首都核心功能的重要承載區和國際交往的重要窗口,也是連接首都核心區與北京市行政副中心的重要通道。轄區總面積470.8平方公里,下轄24個街道、19個鄉,常住人口395.5萬人,是北京市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城區,也是高端要素聚集、服務業發達的重要區域。多年來,朝陽區堅持人才優先發展戰略,立足區域、瞄準國際、集群發展,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堅強的人才保證和智力支持。
2016年3月,中共中央印發了《關于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意見開篇即指出,人才是經濟社會發展的第一資源。朝陽區歷來十分重視人才工作。從2003年中央提出“黨管人才”開始,朝陽區從組織體系和運行機制上著力保障人才事業發展,成立了由49個相關部門組成的人才工作領導小組,由區委書記擔任組長,全區的人才工作都在人才工作領導小組的領導之下,從管宏觀、管政策、管協調、管服務等四個方面落實“黨管人 才”。
目前,人才工作領導小組下設由組織部和人力社保局共同組成的人才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同時,成立了兩個中心,即朝陽海外學人中心和國際高端商務人才發展中心,以落實好人才工作領導小組每年制定的人才工作計劃。
朝陽區委組織部副部長、朝陽區人才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劉靜告訴《留學》,在人才工作上,朝陽區重點引進和培育經濟領域和社會領域人才。經濟領域,在文化創意、國際金融、現代服務、高新科技四個重點產業方向上,堅持人才優先發展理念,以人才發展引領產業發展。社會領域,在教育、文化、 衛生等幾個重點方向上,相關部門也推出了針對體系內人才的培養、引進、支持的辦法及政策。朝陽區委組織部發揮牽頭抓總的作用,除了統籌協調全區重點人才工作之外,在國際高端人才發展上側重兩方面,一個是針對海外高層次人才的“鳳凰計劃”,一個是高端商務人才的發展。“也就是說,在人才工作領導小組這個大框架之下,各部門都在各自的職責范圍之內推進人才工作,全區的人才工作呈現全方位發力的態勢。”由此,形成了推動朝陽區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人才支撐體系。
北京,CBD夜景。
在服務人才的宏觀層面,為了在2020年前構建北京首個高端“國際人才宜聚區”和“創新人才宜聚區”,朝陽區已制定了文教衛體等23個專項人才規劃,每年投入超過兩億元財政經費,用于高層次人才培養、緊缺人才引進、杰出人才獎勵及重大人才開發項目的經費保障,并相繼實施了“鳳凰計劃”“文化創意產業精英榜”“雙名工程”等15項重點人才工程,吸引了一大批高新科技、現代商務和文化創意等領域的創新人才。
對于朝陽區為什么能吸引并且留住海外人才,劉靜談了四點。“第一,海外學人非常看重朝陽國際化的環境。第二,朝陽區的重點產業布局清晰。四大支柱產業在朝陽區都有非常深厚的土壤。比如文化創意產業,經過十多年的發展,我們拿到了全國首個國家級文化產業創新實驗區,而且還成立了專門的工作機構。第三,是朝陽區所具有的開放、包容、創新、爭先這幾個城市特征。這與海外人才形成了天然的個性匹配。第四,是好的政策環境。我們的朝陽海外學人中心已經成立了七年,高端商務人才發展中心成立也已有兩年。從機構設置上講,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到政策布局和制度體系。有專門的人、專業的人去做專業的事情,這方面的工作肯定能做得更好。這是我們的優勢。”
經過全方位的人才開發服務工作,朝陽區吸引、留住了大批優秀人才,進一步優化了產業布局,讓人才與朝陽區的產業結構唇齒相依,從而進一步穩固了人才隊 伍。
2015年7月,中共北京市委十一屆七次全會召開,會議表決通過了《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關于貫徹〈京津冀協同發展 規劃綱要〉的意見》。北京市委書記郭金龍表示,京津冀協同發展,將著力打造現代化 新型首都圈和具有較強競爭力的世界級城市群,使之成為我國經濟發展新的支撐帶。朝陽區在人才工作領域,力爭走在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前面。為了營造促進人才發展更優質的商業環境,同時更好地服務本區人才,朝陽區政府曾多次牽頭組織京津冀地區的人才與園區開展交流活動,為人才搭建更加寬廣的舞臺,提供更大的發展空間,體現了朝陽區的自信與擔當。
與此同時,朝陽區的人才服務意識、服務理念不斷升級。“我們現在特別強調為各種各樣的人才服務,即不光是為我們認定的人才提供政策支持與服務,凡是在朝陽區域范圍內的人才,只要跟朝陽區的發展有關系,我們就要相應地提供服務。”劉靜認為,這一人才觀符合時代特征、符合人才發展需求。
除了對人才認定范圍的擴展,朝陽區人才觀的升級還體現在對高層次人才認定的理念升級。“除了‘鳳凰計劃’和高端商務人才這兩類高層次人才的認定以外,我們正在規劃‘高層次人才’的認定。這里的‘高層次人才’,與之前不同,已經不局限于針對某個領域了,而是對人才的綜合評價,是對一個人才綜合榮譽的認定。”劉靜進一步解釋說,“也就是除了各領域人才認定的全面開花之外,我們還想在更高層次上去做綜合性人才的評定。” 這一想法是基于對人才成長普遍規律的客觀認識。劉靜說,高層次人才也有成長的空間,一開始是在某個領域里取得了非常突出的成就;隨后,在原有領域之外產生了廣泛的影響,或起到了極強的示范效應,影響力覆蓋經濟社會發展各方 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