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衛星
(牡丹江群眾藝術館,黑龍江牡丹江157000)
談鋼琴的音色問題
韓衛星
(牡丹江群眾藝術館,黑龍江牡丹江157000)
衡量鋼琴彈奏音色是否良好,總是離不開具體作品所要求的獨特的風格、韻味、意境、情緒,離不開各個樂派的作曲家們獨具匠心的藝術構思。優良的音色與作品的風格和演奏技巧有著直接的關系,對把握作品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音色;演奏技巧;音樂風格
鋼琴以“樂器之王”獨具之完美音質和豐富表現力賦予其每個演奏者在鍵盤上展示音樂才華的天地是絕對均等、同樣充分的。然而,即使在同一音響環境里,同一架鋼琴上演奏同一首樂曲,不同的演奏者奏出的聲音也往往存在著極大的音色差別。
任何樂器的演奏都存在著一個音色問題,任何人彈奏鋼琴都存在著一個音色問題。著名作曲家、鋼琴家拉赫瑪尼諾夫指出:他彈琴時“最重要和首先要考慮的是所發出的聲音。技巧和其它問題是次要的。音色是鋼琴描繪意境、渲染情緒、揭示韻味、塑造形象的重要方法,也是彈奏者理解表達能力優劣、色彩感覺濃淡、藝術造詣深淺的顯著標志。隨著鋼琴機械構造的日趨精良、鋼琴音樂作品的空前復雜、鋼琴演奏技巧的飛速發展,對于鋼琴彈奏音色的要求越來越豐富多彩、越來越細致入微,成為當代鋼琴演奏的必備修養。
多樣的音色在體現鋼琴音樂作品的風格與特點方面,在展示不同音樂流派與不同鋼琴學派方面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巴洛克時期與古典派鋼琴音樂一般結構嚴謹、典雅清秀,音色要求晶瑩純凈、明徹清晰。巴赫的作品諸如《平均律鋼琴曲集》中的前奏曲與賦格要求不同聲部、不同手指的聲音變化而統一、錯落而有致,以形成不同旋律線條的流動與整體的和諧。浪漫派鋼琴音樂一般情真意切、起伏跌蕩,音色要求豐富多彩、特點鮮明。印象派鋼琴音樂特別注重意境的描繪、色彩的變幻,音色要求或飄逸、或淡漠、或透明、或朦朧。德彪西的《月光》要求聲音迷離中不失圓潤、輕淡中不失柔和,以呈現寂靜的夜晚、如銀的明月、夢幻的世界。他的《水中倒影》要求和弦與琶音輕柔、各聲部層次明顯,以展示清徹的湖水、波動的漣漪、水中“動物”與“靜物”相映成趣的畫面。現代派鋼琴音樂大多節奏多變、和聲復雜、奏法獨特,音色要求或尖銳生硬、或暗淡模糊。梅西安的序列鋼琴曲《時值的列式》要求聲音用十二種不同的觸鍵法和七個等級的力度產生,變化多端、對比強烈。中國鋼琴音樂作品中不少成功之作系由民族器樂曲改編而來,彈奏時模仿民族樂器的獨特音色,表現中國音樂的民族神韻應當成為彈奏者著力注意的問題。
因而,懂得產生不同音色的關鍵性因素,掌握獲得良好音色的基本方法,對于鋼琴彈奏者提高演奏水平、深化藝術造詣至關重要。良好音色的獲得與彈奏方法直接有關,不同的彈奏方法可以產生不同的音色。走要依靠手指跑動的彈奏方法適宜彈奏晶瑩純凈、顆粒清晰的聲音。不僅使用手指,而且特別注重使用小臂、大臂乃至整個軀體的自然靛量下沉、通達至琴鍵的所謂重量彈奏法適宜彈奏堅實雄渾、燦爛輝煌的聲音。彈奏巴赫聲部復雜的賦格曲、莫扎特輕快優美的奏鳴曲,軀體以及大臂過份的動作顯然多余;彈奏拉赫瑪尼諾夫的《C小調第二協奏曲》第一樂章與中國《黃河》協奏曲第四樂章中氣勢磅礴的雙手八度和弦,軀體與大臂的動作必不可少。
良好音色的獲得與觸鍵方式直接有關,不同的觸鍵方式可以產生不同的音色。什么是觸鍵方式呢?簡單地說,觸鍵方式就是觸鍵的用力形式。
觸鍵的用力形式包括兩個方面——用力方式和傳力方式。讓我們從聲音技巧動作的具體手段上進一步論述。
首先看傳力方式。可以這么說,沒有手指的支撐傳力,就沒有鋼琴彈奏可言。事實上,支撐方式的改變,非常直接地影響到音質、音色和音量。換句話說,僅僅改變彈奏的手的支撐強度就可以改變聲音。從技術手段上講,彈奏的手的支撐主要體現于3個方面:觸鍵手指指尖的軟硬度、手指各關節的牢固程度,以及手腕以何種方式發揮富有彈性的支撐調節作用。
將上述原理應用于彈奏,可以列出下列可操作、并可用于改變支撐方式的一些主要技術手段:(1)改變指尖的堅度—從相對放松的指尖到相對牢固的指尖,每一種變化層次作為觸鍵技巧熟練運用,都可以改變鍵盤動作速度和擊弦速度,對聲音的變化產生影響;(2)改變手指觸鍵面—從指尖較直立的形式到指面較平坦的形式,每一變化層次又可以形成指尖堅度的改變,從而引起聲音的變化;(3)改變手指第一關節或第三關節的牢度—從第一、第三關節較柔順到較堅挺可以改變手指傳力的支撐強度,也是尋求聲音變化的有效手段;(4)改變手腕的支撐調節—手腕像一支彈簧,其功用是支撐調節,彈簧的軟硬度能在不同程度上既發揮支撐作用,又發揮調節作用,從而改變手的支撐傳力狀態,直接影響聲音的變化。再來看用力方式。用力方式主要體現于形成不同的觸鍵速度,這是決定擊弦速度的關鍵因素;傳力方式則主要體現于觸鍵手指或手部的支撐形式,也就是最直接操作鍵盤動作速度的技術手段。作為觸鍵技巧,注重講究觸鍵速度的變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我們列出下列要素,可用作改變觸鍵速度的技術手段:(1).調節運用手的不同部位,從手指、整只手到肘部、大臂乃至身體,運用不同的重力條件來改變下鍵速度;(2)通過訓練有素的手指肌肉力的運用,以及與重力運用的恰當配合,可以自由地控制和改變下鍵速度,創造出豐富的聲音變化;(3)利用手指離鍵的不同高度觸鍵,提供改變下鍵速度的條件來改變聲音效果;(4)變化手指離鍵速度,對聲音的延續及共鳴發生影響,也會帶來聲音效果的變化;(5)改變觸鍵的用力方向,如:垂直縱向、水平橫向、斜向、或往里推、往外拉等等,帶方向性的用力方式上的細致變化都能夠微妙地改變下鍵速度,是創造豐富的聲音變化的極其重要的一個技巧手段。
J812.2
A
1005-5312(2016)08-01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