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夏君
中圖分類號:G843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009-9328(2016)08-040-01
摘 要 通過對我國業余足球俱樂部的發展現狀進行調查探索,表明其存在賽事制度不完善,沒有統一的賽事組織機構,俱樂部的布局需要加強,運動員缺少專業的足球指導教練。針對發現的問題提出一些相應的對策,以求摸索出一條業余足球俱樂部發展的新模式。
關鍵詞 業余足球 俱樂部 現狀分析 對策探討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隨機抽取了我國業余足球俱樂部中的幾家作為研究對象,其中包括新鄉市業余足球大聯盟、宏業紡織淘緣足球俱樂部、飛星足球俱樂部、福華肥牛TOD足球俱樂部[1]。
(二)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采取三種方法:文獻調研法、問卷調查法以及訪談法。問卷調查一共發出150份,收回138份,其中121份有效[2]。訪談主要采訪了以上俱樂部的業余隊員和管理人員。
二、業余足球俱樂部發展現狀分析
(一)當前現狀
我國現階段業余足球愛好者大都是自發組織起來的隊伍,一種是以球會友在閑暇時間通過足球運動強身健體,另一種是以培養青少年足球為目的的足球訓練。調查結果表明,我國業余足球俱樂部在總體數量上已經達到一定規模,各個行業的社會層次都有參與到這項活動中,但是目前上升勢頭并不明顯,新生代業余足球俱樂部出現連年下降的趨勢。
(二)存在的問題
首先,業余賽事沒有一個完整的體系,缺乏統一組織管理的結構。對足球來說,比賽是檢驗一支足球隊伍水平、促進隊伍建設的一個重要路徑。但是我國沒有一個系統的足球賽制規則,這很大程度上給業余足球的發展帶來了不利影響。雖然我國業余足球有一些足球聯盟或者小型聯賽等賽事,但是這對我國龐大的足球人員來說只是杯水車薪,在賽制、獎金以及檔次上遠遠達不到要求。各個賽事之間缺乏交流,賽事體制不夠完善,沒有一個統一管理部門來規范賽事制度,協調各個球隊之間的賽事進程。
其次,缺乏專門的足球訓練和運動員體型保健。在調查成年業余足球俱樂部之后發現,俱樂部成員大都是同學朋友直接建立其的聯系,在工作的空余事件進行小型的娛樂活動,以達到健身娛樂的目的。調查表明,90%以上的俱樂部沒有專門的足球專業教練,更加沒有運動員體型指導教練。在進行足球運動時,運動員沒有強烈的身體保護意識,常常出現由于身體對抗而導致的傷病。不要說現在青少年業余足球俱樂部的隊員在足球水平上沒有達到一個高的水平就連強身健體的目的都沒有很好的達到,最后還導致了由于健康問題而花費了大量資金。
最后,大都數俱樂部發展前景堪憂,整體布局需要改善。經調查發現,大多數成年業余俱樂部的隊員結構多由城市白領或教師組成,而且俱樂部的領導人員也不是專業的足球人員,只是一個兼職項目,另外都有一份社會職業,在俱樂部花費的時間很少,更加談不上思考怎樣提升俱樂部的管理水平,這導致了大多數俱樂部整體都處于一個松散的狀態,缺乏有效的組織和長期規劃,也沒有一個具體的成長目標。再從我國業余足球俱樂部的布局來說,地方俱樂部呈現出一種發展不平衡狀態,這種不平衡體現在青少年與成年人之間的差異性不合理,因此以后應該加強地區縣市業余足球俱樂部的發展。適當增添青少年足球俱樂部的數量,降低青少年與成年人足球水平的差距。
三、業余足球俱樂部發展幾點對策
(一)完善賽事體系,健全管理制度
我國業余足球俱樂部總體上來講比較松散,沒有形成一個良性的互動。業余俱樂部之間應該組建一個非官方性質的結構,每個俱樂部應該選派一名工作人員作為代表入駐該機構。新建的機構主要只能是負責舉辦各種類型的足球賽事,提升和擴大業余足球賽事的水平和影響力,并且力保賽事的公平和工作。在業余賽制舉辦中應該更加貼近群眾,在城市小區、大學學校舉辦小型規模的足球賽事,更好的服務業余足球俱樂部的發展。
(二)利用高校資源,補充指導訓練
我國具有豐富的科研教育資源,大學教育已經大眾化,各省市地方院校比較多,所以業余足球俱樂部可以與高校結合起來,充分利用高校資源,聘請專業的足球教師,定期對業余運動員進行足球技能和身體素質的訓練。同時邀請足球方面的專家對隊員的形體進行培訓與講解,以減少運動員日常訓練的造成損傷。
(三)加大對青少年的培養力度
青少年業余足球俱樂部在數量或規模上與成年業余足球舉了比相比較已經遠遠落后,但是青少年足球才是中國足球的未來,今后我國應該加大力度培養青少年足球,建議在各級學校都設立青少年足球俱樂部,在課余時間段里開展足球訓練,形成小學初中和高中到大學的新鮮足球血液,開辟一條從業余化向職業化輸送足球人才的一條心道路[3]。
四、結語
足球水平要在整體上提升必須大力發展業余足球,切實加大業余足球的管理水平,增強青少名的培養力度。
參考文獻:
[1] 匡泉,馬明,姬越.新鄉市業余足球俱樂部現狀調查與發展對策研究[J].成功:教育.2011(10):260-260.
[2] 包晗.業余足球俱樂部的社會作用及其發展對策研究——以南京市為例[D].南京師范大學.2012.
[3] 趙亮.北京市青少年業余足球俱樂部運作特點及發展對策的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