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雅++楊宏達++王國斌
實施“一帶一路”戰略,是黨中央統籌國際國內兩個大局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對于開創我國全方位對外開放新格局,具有劃時代的重大意義。中蒙俄經濟走廊作為我國“一帶一路”、蒙古“草原之路”和俄羅斯“跨歐亞大通道”三大倡議戰略對接和落實的載體,為中蒙俄三方充分利用各自比較優勢和經濟結構的互補性,打造跨區域經濟合作范例,推進落實三國共同利益訴求和發展意愿提供了重要平臺,也為作為內陸邊疆省份的內蒙古由開放腹地走向前沿提供了有力契機。
從2014年9月習近平主席提出中蒙俄經濟走廊倡議,到2015年4月三國就啟動建設達成共識,再到前不久簽署《建設中蒙俄經濟走廊規劃綱要》,中蒙俄經濟走廊在六大走廊中的戰略地位不斷上升,已經進入務實推進階段。隨著中蒙俄經濟合作戰略構想的不斷清晰,各有關省區市也都提出了各自的行動方案。黑龍江省提出構建“陸海絲綢之路經濟帶”,以哈爾濱為中心,以綏滿、哈黑、大哈佳同、沿邊鐵路4條鐵路干線和俄羅斯西伯利亞、貝阿鐵路為依托,建設聯結亞歐的國際貨物運輸大通道,吸引生產要素向通道沿線聚集,發展境內外對俄產業園區,打造跨境產業鏈,構建發達的外向型產業體系,構筑區域經濟新的增長極。遼寧省則提出具體部署,加快推進以大連、營口、丹東、錦州、盤錦和葫蘆島港為重要節點,以跨境物流為引領的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天津市提出定位為中蒙俄經濟走廊的主要節點。我區根據國家的總體布局,確定依托經滿洲里口岸,內連大連港、秦皇島港和東北經濟區,外接俄羅斯歐亞大鐵路至歐洲腹地;依托二連浩特口岸,內連天津港和京津冀經濟區,外接蒙古國烏蘭巴托鐵路和俄羅斯歐亞大鐵路至歐洲腹地等6條戰略走向。
當前,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也面臨著一些制約因素,如俄蒙傾向于與東亞各國建立多元合作關系,其與我方合作的意愿不如我方強烈;經濟合作主要集中在能源和原材料等方面,結構單一、層次不高、深度不夠,合作形式和模式也缺乏創新;俄蒙國內政黨輪替,政策環境不穩定,對投資貿易造成不利影響,等等。目前在美國、歐盟等西方國家的制裁下,俄羅斯發展戰略由西轉向東,將遠東地區作為發展的重中之重,與我國合作意愿也明顯增強。所以,推進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既富有挑戰,又充滿機遇,需要我區抓住機遇,發揮優勢,主動作為,爭當建設的排頭兵。
一、發揮區位優勢,打造中蒙俄經濟走廊的重要戰略支點
內蒙古位于祖國北部邊疆,面積118.3萬平方公里,占中國陸地面積的1/8,與俄羅斯、蒙古接壤,有4200多公里邊境線,已建成滿洲里、二連浩特等18個對外開放口岸,年過貨能力達到1.37億噸,中蒙俄經濟走廊的兩條主要線路,無論是東線走滿洲里,還是西線走二連浩特,都經過內蒙古,從地緣、口岸,還是交通等方面,內蒙古有著其他省市區不可比擬的區位優勢。建設中蒙俄經濟走廊,要充分發揮我區的區位優勢,特別是三條歐亞大陸橋形成的黃金通道以及口岸眾多等綜合條件。
一是要積極搭建各類合作平臺。加快推進滿洲里、二連浩特開發開放試驗區建設,跨境經濟合作區建設,著力體制機制創新,發揮示范、引領、帶動作用;圍繞五大基地建設,培育一批陸港、空港和進出口加工園區、綜合保稅區、國際物流園區;合理布局口岸開放,各有側重、差別化發展,推進阿爾山、額布都格、阿日哈沙特口岸升格為常年開放口岸,開通策克、甘其毛都等鐵路口岸,爭取呼和浩特、包頭、海拉爾等內陸鐵路口岸;辦好中蒙國際博覽會等貿易交流平臺,規劃建設中蒙博覽會永久會址。
二是大力推進基礎建設互聯互通。推進鐵路、公路、航空水運、跨境管道皮帶、電力設施、信息基礎設施等互聯互通,在現有基礎上,當前要重點推動策克至那林蘇海圖、甘其毛都至塔本陶勒蓋、珠恩嘎達布其至霍特跨境鐵路建設,二連浩特至烏蘭烏德、滿洲里至博爾賈鐵路電氣化改造;推進珠恩嘎達布其至西烏爾特、阿日哈沙特至喬巴山、烏力吉至達蘭扎德嘎德等跨境公路建設。研究規劃建設蒙西至蒙古國南部送電通道,與蒙古國南部電網實現多點聯網。
三是爭取把我區納入國家自由貿易試驗地區。建立自由貿易試驗區,是中央在新的歷史時期為全面擴大開放推出的新的重大舉措,已經有4個地區通過兩個批次獲準了建立自由貿易試驗區,現在新疆、陜西也已經啟動了申請建立自由貿易區的工作,我們應該抓住國家外交政策有利、經濟戰略支持、我區基本條件具備(如滿洲里由國家級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升級為保稅區、赤峰物流保稅區獲批)等機遇,積極向國家爭取,努力把我區納入國家自由貿易區實驗范圍。
二、發揮產能優勢,構建中蒙俄合作的重要樞紐
發揮我區已形成的能源、冶金、建材、裝備制造、農畜產品加工等產能優勢,進一步拓展合作領域,提高合作層次。支持我區企業參與蒙古國塔木察格油田、南戈壁煤銅、喬巴山鈾鉛鋅等金屬成礦區和俄羅斯西伯利亞油氣區、遠東金鐵等金屬成礦區開發,合作建設一批產業基地,推廣“境外初加工-境內精深加工”的跨境加工模式。支持我區企業參與蒙古國電廠現代化改造、電源點和輸電線路建設,拓展在風能、太陽能等清潔能源領域合作。鼓勵我區有條件的農牧業龍頭企業走出去,參與中蒙哈拉哈、中俄達烏利亞等農業合作區建設,共建果蔬、糧油、牧草、現代養殖等農牧業基地。積極推廣“境內生產半成品-境外成品組裝銷售”模式,在蒙俄當地建設一批輕工、紡織服裝、五金建材、裝備制造、機電產品、電子信息等產業基地。
三、發揮聚合作用,形成區域服務、金融合作中心
中蒙俄經濟走廊戰略的實施,讓我區在交通上由末梢變為樞紐、市場上由邊緣變為窗口,將形成優質要素大量流入局面,具備了推動我區發展成為區域性貿易中心、物流中心、加工制造中心、金融中心的條件。建設中蒙俄經濟走廊,要抓住國內外經濟轉型和產業轉移加速推進的機遇,通過市場引導和政策調節,把歐洲同我國、歐洲同東北亞、歐洲同東南亞之間具有貿易往來的優質資源,最大限度地凝聚和集中到我區來進行加工和交換,把內蒙古建設成為對外溝通歐洲市場與東南亞和東北亞市場,對內聯結東北經濟圈、環渤海經濟圈、西蘭新線經濟帶的貿易中心、物流中心、加工制造中心。要積極爭取國家進出口銀行、亞洲基礎投資銀行等在內蒙古設立分支機構,為中蒙俄合作項目提供金融服務,組建中蒙礦業金融與貿易服務中心,支持內蒙古銀行、包商銀行在蒙古國、俄羅斯設立代表處或分支機構,推動擴大中蒙俄本幣互換和擴大雙邊本幣結算規模,發展跨境投資貿易信用保險。
四、發揮人文優勢,搭建“絲路”文化國際交流平臺
內外蒙古族同宗同源,語言相同、民俗相近,內蒙古與蒙古及俄羅斯周邊地區建立了長期友好的合作關系,求學、就業、就醫、通婚等各種活動往來密切,具有搭建完善人文交流的重要優勢。建設中蒙俄經濟走廊,要以拓展人文合作領域為抓手,從一些具體的合作項目入手,腳踏實地,穩步前進營造向北開放新環境。在文化交流方面,積極參與中蒙、中俄文化年活動,定期在俄蒙舉辦文化周、文化日活動;支持我區文化企業在蒙古國、俄羅斯興辦實體,在烏蘭巴托籌建內蒙古文化藝術中心;與蒙俄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地質遺跡保護、文物考古等領域進行合作,共同推進“茶葉之路”沿線國家和地區聯合申遺;共建蒙古語言文字信息處理標準體系和信息共享平臺。在教育科技方面,支持與蒙古國學校共建孔子學院、孔子課堂,合作設立中蒙商學院,爭取設立中蒙聯合大學;支持自治區高校開設西里爾蒙文課程,鼓勵院校擴大聯合辦學和互派教師、留學生規模;依托中心城市和口岸城市,為蒙俄學生提供留學教育。在醫療衛生方面,支持內蒙古國際蒙醫院等醫療機構為蒙俄就醫人員提供醫療和保健服務,組織醫療隊赴蒙古開展義診活動。在環境保護方面,加強與蒙古國、俄羅斯在防沙治沙、沙塵暴和荒漠化防治合作,推進中俄、中蒙界河,跨境水域、濕地生態安全,建立中蒙“蒙古高原資源環境與可持續發展聯合研究中心”。
(作者單位:1.內蒙古自治區黨委政研室;2.3.內蒙古自治區黨委改革辦)
責任編輯:張莉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