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永萍++蘇和

高校學費問題涉及每一個大學生及其家庭,是一個敏感而又復雜的問題。過高的學費會使部分學生無力支付,過低的學費又使學校財力不足而無法保證質量。今年上半年,我區召開了公辦普通高等學校學費標準調整聽證會,擬將公辦普通高等學校學費進行調整。我區公辦普通本科高校現行的學費標準是2000年制定的,時隔十五年后,學費是否會調整成為人們關注的重要問題。
一、我區擬調整高校學費標準的原因分析
從2000年起,我區公辦普通本科高校現行學費標準一直未調整,但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和物價水平的提高,特別是高等教育辦學規模的擴大和辦學條件的改善,高校辦學成本日益提高,現行的學費標準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已不相適應,我區擬調整學費主要基于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一是高校學費標準調整出現“政策松動”。我區公辦普通本科高校現行學費標準是2000年制定的。2001--2006年,教育部、財政部、國家發改委每年下發通知,強調“高校的學費和住宿費的標準穩定在2000年的水平上,不得提高”。2007年5月,國務院印發《關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職業學校和中等職業學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體系的意見》要求“今后5年各級各類學校的學費、住宿費標準不得高于2006年秋季相關標準”。因此從2000年以來,按照國家政策要求,我區普通本科高校學費標準一直未作調整。到2014年,《教育部等五部門關于2014年規范教育收費治理教育亂收費工作的實施意見》(教辦〔2014〕6號)要求:各地要按照屬地化管理原則,因地制宜建立健全高等學校收費標準動態調整機制,落實和完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建立合理的教育培養成本分擔機制。在調整高校收費標準時,要綜合考慮當地經濟發展水平、居民經濟承受能力等,認真履行成本監審、聽證、公示等程序,嚴格執行國家有關學費占年生均教育培養成本比例最高不得超過25%的規定。至此高校學費標準調整的限制政策才出現放松,各地區紛紛對十多年未變的學費標準進行調整。
二是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大幅上漲。2000-2015年,我區的地區生產總值由1539.12億元上升為18032.8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提高了近7倍;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由6502元上升為71903元,提高了6.54倍;地方財政公共預算收入由95.03億元上升為1964.4億元,增加了近20倍。伴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區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累計上漲了44.7%,其中教育用品及服務價格指數累計上漲了83.4%。
三是高校辦學成本顯著提高。根據相關部門對我區部分本科高校2012-2014年生均教育培養成本的監審結果,我區近3年普通本科高校平均年生均教育成本達到18440元。而2000年我區普通本科高校平均年生均教育成本僅為14000元。從學費占教育成本的比重來看,2000年生均學費為3500元,占當年生均教育成本的比重為25%,占目前生均教育成本的比重仍然是19%。按相關文件要求,學費占年生均教育培養成本的比例最高可以達到25%。
四是高校累積了較大規模的債務。進入新世紀以來,自治區對高等教育事業的投入逐年增加,財政對高校的經費保障能力顯著提升。2006年我區開始實行“生均定額﹢專項補助經費”的高等教育撥款方式改革,當年高校生均定額為3500元,而到2015年時年初預算生均定額標準已達到7900元。但需要說明的是,這10多年時間也是我區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最快時期,高校辦學規模迅速擴大,提升教育教學質量任務十分緊迫。為了搶抓難得的發展機遇,我區高校紛紛加大建設力度,普遍進行了新校區建設,著力改善辦學條件,在用好管好財政資金的同時,也累積了一定規模的債務。根據自治區財政廳《地方政府存量債務清理核實情況表》,截至2014年12月底,我區16所本科高校債務余額高達61.9億元。
五是教育經費需求進一步增加。按照我國推進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的需要,以及“十三五”期間提高高校教學水平和創新能力的要求,今后一個時期,我區高等院校需要在教育教學環境、人才引進、科技創新等方面實現跨越式的發展。從2014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數據看,我區普通本科高校生均校舍建筑面積、生均教學輔助及行政用房、生均圖書冊數、生均儀器設備值等指標,均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因此我區教育改革和發展的任務繁重, 經費剛性需求依然較大。
六是居民家庭負擔能力增強。近年來,伴隨著經濟快速增長,我區城鄉居民的收入水平得到了顯著提高。2000—2014年,我區農村牧區家庭戶均收入(元/戶·年,下同)由6114元增至29928元,增幅為389%,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2.12倍;城鎮家庭戶均收入由14361元增至79380元,增幅為452%,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2.6倍。我區公辦普通高校全日制本科學生學費標準為每年每生3500元,該學費標準占農村牧區家庭戶均收入的比重由2000年的57.2%下降為2014年的11.7%,占城鎮家庭戶均收入的比重由24.4%下降為4.4%,學費支出占戶均家庭可支配收入的比重呈下降趨勢。
七是我區學費標準相對偏低。以教育部直屬高校一般專業學費標準為例,中國農業大學5000元,北京師范大學4800-5400元,東北大學4800-5500元;與區外同類高校相比,河北大學4500-5000元,新疆醫科大學5000元,云南農業大學3400-4500元。我區學費不僅低于教育部直屬高校,且低于區外同類高校。
二、高校調整學費標準可能造成的影響分析
從對財政支出影響看,如果學費調整,將增加地方財政的壓力。一方面,由于學費調高,貧困學生的貸款人數可能有所增加,生源地財政所承擔的貼息數額也可能隨之增加,地方財政壓力將會逐步增大,對其他民生領域的投入形成擠壓效應;另一方面,學費調整后,高校必然會相應地提高教育教學水平和改善學生學習生活條件及設施,而學費調整增量部分財力有限,無法全面滿足上述需求,不足部分仍需由財政承擔,會進一步增加財政教育支出壓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