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聰佳
摘 要:我國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城鎮化的加快,農業“空心化”現象也越來越明顯。我國農業空心化現象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農村勞動力向城市大量轉移,還有城鄉體制二元化、產業結構不合理、農村建設和管理有缺陷等因素。農業的嚴重空心化帶來的問題也很多,首當其沖的就是農業現代化建設。本文還探討了治理農業空心化的對策,并提出了一些合理的建議。
關鍵詞:農業空心化;農業勞動力;對策分析
一、什么是農業空心化
產業空心化問題最早出現在發達國家,經濟發展引起的產業轉移和對外直接投資是導致空心化的主要原因。隨后,經濟的高速發展,城鎮化推動進程加快,很多發展中國家也出現了產業空心化現象。農業作為我國國民經濟的第一產業,大量勞動力轉移到城市之后,農村勞動力驟減,另一方面,許多宅基地遭到閑置或廢棄,我國廣大農村地區普遍出現一種空心化現象。
本文引用劉彥隨對空心化的理解,也即“農村空心化是在我國城鎮化進程中,農村勞動力向城鎮轉移之后帶去大量人口,從而導致農村土地撂荒、房屋空置、宅基地普遍建新不拆舊,形成了村莊用地規模擴大閑置廢棄加劇的一種外擴內空的不良演化過程。”
二、農業空心化的具體表現
農業空心化的表現形式很多,最主要的表現就是農業人口空心化。每年我國有大量人口涌入城鎮,這其中不僅僅只有在外務工的青壯年勞動力,其中還會有青壯年在城鎮擁有住房后帶去的父母子女。城鎮人口迅速增加的另一面就是農村實際居住人口迅速下降,甚至有些村子已經出現了十室九空的現狀。
另一方面,農村人口的流失不可避免地會出現土地荒棄,房屋空置的現象,這就會帶來農村基礎設施空心化。過少的人口也是政府越來越不重視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原因。農業空心化還表現在農業產業空心化。同時,大量精英人才在走出農村后留在了城鎮,這對農村文化的影響也很嚴重,帶來了農村文化的空心化。
三、造成農業空心化的原因
造成農業空心化的原因也是多種多樣的,其中不僅有政治制度的原因,還有經濟發展不均衡的作用。市場經濟下農民自身的高要求與農村本身無法滿足要求的狀況是空心化形成的根本原因。下面簡單介紹幾個主要的原因:
(一)城鄉二元體制對農村發展的制約
城鄉二元戶籍制度讓勞動力在城鄉之間的流動過于頻繁,特別是農村勞動力,他們到城市后雖然能取得較高的收入,但是這些青壯年的父母和子女還留在農村,他們不得不時不時回到農村。而且,這些青壯年無法享受到城鎮的福利和各種保障制度,因而他們不能放棄農村的醫療等福利。城鄉之間壁壘分明,阻隔了其他資源的流通,卻又吸引了大量的農村人口,這自然會帶來不可協調的矛盾,從而產生農業空心化現象。另一方面,城鄉土地二元制度也有很大影響,城鎮土地可以自由買賣使用權,農村土地卻不可以。
(二)農業生產缺乏吸引力
我國一直在強調“三農”問題,但收效甚微。農業產業的發展依然緩慢,和其他產業特別是高新技術產業的差距越來越大。產業發展不好,從事農業的農民收入比較低,他們自然會尋求更高報酬的工作。而且,由于農業方面的專業人才缺乏,種植農產品對自然環境的依賴較強,可以說,他們現在在一定程度上還在靠天吃飯,這也會打擊到從事農業生產的積極性,農村勞動力會更愿意選擇到城鎮發展。
(三)城鄉基礎設施的差異
城鎮化的進程越來越快,基礎設施建設也比較完善。在這種情況下,雖然新農村建設也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但是和城鎮相比差距還是比較大的。離開農村的青壯年為了獲得城鎮的保障體系,會選擇努力拿到城鎮戶口,同時,城鎮的教育也比較好,為了子女以后的發展,很多在城鎮站穩腳跟的農村人也會把讓自己的子女進入城鎮。另外,很多從農村通過上大學走出去的人大部分都不會現在重新回到農村。
四、解決我國農業空心化的對策與建議
農業空心化是影響我國新農村建設的最大影響因素,這必須要引起政府足夠的重視。但是治理農業空心化并不簡單,需要從多方面著手,統籌兼顧,在不影響城鎮發展的基礎上改善農村問題。下面列舉幾個合理的對策:
(一)提高農業生產力
生產力是一切的基礎。只有提高了農業生產力,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從而提高農民的收入,這也從根本上解決了農村大量人口涌入城市的問題。農業的效益提高了,勞動力能留在農村,這樣才能進一步拖動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村教育,提高農民的積極性,把農村建設引到有活力的發展道路上。
(二)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城鄉資源的過度傾斜必然會影響到人口的轉移,現在的當務之急就是要推動城鄉基本公共服務的均等化,讓城鎮人口和農村人口享受到同樣的待遇。政府要加快建立一套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取消城鄉福利之間的差別,使農民享有市民在就業、醫療、教育、養老等項目上同等的福利,實現從身份到地位由內而外的平等。另一方面,政府應該在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上投入更多的經歷,增加住房和種地補貼,以此來留住農村人口,在此基礎上拖進新農村建設。
(三)重視農業生產,推進農業產業化
糧食安全的重要性是不可質疑的,在我國土地資源人均占有較少的現狀上,大量的荒種土地帶來的損失不可估量。二目前我國普遍采用的小農經營模式已經越來越不能滿足現代化生產方式的需求,城鎮化進程加快,城鄉差距拉大,勞動力的轉移必然會帶來大量土地拋荒。是時候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方式,通過政府或者集體資本參與糧食生產,這樣不僅僅能避免小農種植的盲目性,還可以帶動農業發展,留住勞動力。
參考文獻:
[1]劉彥隨,劉玉.中國農村空心化問題研究的進展與展望[J].地理研究,2010(1).
[2]李河輝,莫國芳.農村空心化的成因及影響分析[J].安徽農業科學,2014(6).
[3]姜紹靜,羅泮.空心村問題研究進展與成果綜述[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