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秀梅
摘要:目前,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文化事業單位在不斷的改革自身體制,對財務管理的要求也在不斷的提高,這就需要將財務管理和內部控制進行有效的結合。故本文就文化事業單位在內部控制之下的財務管理模式的構建進行進一步的探討,以提高公共文化服務的效率和效果,促進文化事業單位更好更快的發展。
關鍵詞:文化事業單位 財務管理 內部控制 模式
一、文化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的現狀及存在問題
(一)關于對內部控制的人力資源的認知
文化事業單位對專業文化領域人員的要求高、需求量大,故針對這種類型機構的內部人員進行互相協調和控制,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分析,首先,從集體的角度來講,加強文化事業單位內部職員的團結合作精神有利于單位開展相關的團隊工作,團隊合作的過程中最能體現文化事業單位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極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其次,單位對內部職員的工作和心理健康的關注度不高,以及相應的措施尚未完善。
(二)關于對內部財務管理控制的認知
文化事業單位能夠順利開展每一項工作的核心環節便是對內部財務管理和控制,所以在進行對內部財務管理和控制的過程中,最重要的是能夠保障兩個重要的環節得到充分落實,其一是指能夠及時,準確的預算內部的資金使用,其二是指有效的監督和管理資金具體使用情況。對二者能夠良好的實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對資金利用率。
(三)關于對內部物資的認知
文化事業單位還存在資產管理混亂的問題,由于文化事業單位資產較多,有的源于自身采購,有的源于上級劃分,有的源于原先就有等,這為資產管理添加負擔,不僅如此,還有部分資產信息處理不及時,導致資產混亂的問題產生,這給財務管理帶來了壓力。文化事業單位的典型代表之一就是文化館,它是具有其特色的文化屬性,使得社會需求得以滿足,但是館內某些價值高的文化器材和設備是為文化事業單位能夠提供公益性服務奠定了基礎,但是隨著社會的不斷變化,如何將單位的固定資產進行監督以及有效的提高其使用率是如今所面臨的一項重大挑戰。
二、對內部控制和財務管理進行有效結合的模式進行探討構建
(一)建立健全內部控制關鍵崗位責任制
文化事業單位要建立健全內部控制關鍵崗位責任制,明確崗位職責及分工。關鍵崗位主要包括預算業務、收支業務、政府采購業務、資產管理、建設項目等經濟活動。要確保不相容崗位相互分離、相互制約和相互監督,即單位經濟活動的決策、執行、監督的相互分離制約,以及業務經辦、財產保管、會計記錄的相互分離相互制約。同時應當實行內部控制關鍵崗位工作人員的輪崗制度,明確輪崗周期,對于不具備輪崗條件的規模較小的單位應當采取專項審計等控制措施,確保關鍵崗位工作人員認真依法履行職責。
(二)建立完善重大決策議事機制
文化事業單位要建立完善重大決策議事機制和會簽制度。重大經濟事項的內部決策,應由單位領導班子集體研究決定。即大額資金使用、大宗設備采購、基本建設等重大經濟事項的內部決策,如筆者所在單位的大型群眾文化活動、長城保護維修工程等重大事項均堅持民主集中制原則,由單位領導班子集體研究決定,嚴禁任何人單獨決策或者擅自改變集體決策意見。并形成會議決策記要,參會人員要簽字,要將會議紀要及時歸檔、妥善保存。對于專業性比較強的,要組織專家論證,聽取專家的意見。
(三)加強對財力資源方面控制模式構建
文化事業單位運營的主要核心是財務部門,其他業務部門都是以此開展工作,根據此種情況,應該建立健全以財務部門為主體的內部信息處理系統,是以內部相關的財務管理系統為主要程序流程,所以從這個角度出發,在文化事業單位內部建立起新的一種財務管理信息模式,實現全程控制的目標。此外財務管理的主要內容是及時入賬,及時銷賬,使得賬實相符,保證財務信息的真實性,有效性,準確性。而且在財務管理模式中灌入有效率,有新意的管理理念,實現對資金管理有效控制的目標,提高文化事業單位的資金利用率,實現資源的有效利用,故文化事業單位內部財務管理模式下,應當嚴格規定內部的每一位財務管理人員對單位資金進行有效利用,合理配置,使得單位資金的利用率提高,促進單位資金監督管理合理有效化。
(四)加強對人力資源方面內部控制模式構建
在單位進行下一年的資金預算時,應當綜合考慮到對內部職員的培訓和進修費用,未來的發展方向等因素,目的是提高內部職員的專業技術能力和綜合素質,而且對內部人力資源進行有效控制的關鍵點就是在于在有限的資金內達到自己所預定的目標。尤其要加強對財會人員的培訓培養優秀的財會人才隊伍,提高其職業道德和業務能力。使他們學會在核算中管理,在管理中監管,把監管運用于會計核算、會計控制、會計分析、會計預測的各個方面。
(五)加強對固定資產方面控制模式構建
文化事業單位像文化館、圖書館、博物館等部門都具有較多重要的服務設施、設備,在實現各自的職能、提高社會公共文化服務能力方面做出了重大的貢獻,所以要加強固定資產的管理。構建新型單位內部固定資產控制模式,要注意以下兩個方面:首先,需要制定科學合理的管理制度,根據固定資產的具體情況,明確使用人和保管責任人員的責任和義務,建立嚴格的資產使用、交接程序,并登記造冊,便于后續管理。其次是為了提高對固定資產的運用效率,建立資產信息管理系統,采用動態管理模式,能夠有效的促進固定資產保值和增值。此外在使用動態管理模式的時候,應當綜合考慮固定資產的專業運用能力。
參考文獻:
[1]田彩云.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之下的財務管理模式探討[J].河北企業,2015(12)
[2]孫陽.新形勢下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的內部控制分析[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