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玉文
摘要:當前我國高等院校的固定資產規模比較龐大,但是由于高等院校自身的審計制度缺失,造成固定資產的管理不嚴、利用率低,一定程度上制約高等院校的發展。因此,要提高固定資產的使用率,減少浪費。就必須要加強內部審計工作,因此,開展高等院校固定資產審計工作非常必要。
關鍵詞:高等院校 固定資產 審計制度
根據有關部門數據統計,我國當前高等教育的入學率已經超過35%,整體規模不斷擴大。因此,若要實現高等教育強國之夢,必須堅持不斷地提高高等教育的質量,與此同時,高校教育資源的管理也應該足夠重視。高校的固定資產作為教育的物質基礎,是重要的資源。但是當前我國高校的固定資產管理處于粗放狀態,利用率低,浪費嚴重。因此,要加強高等院校的固定資產的審計工作,提高這些固定資產的使用率和教育效果,顯得非常必要。
一、高校固定資產審計的內容
高等院校要開展固定資產審計,需要首先理解固定資產審計的含義。固定資產審計是指本單位內部審計機構對內部固定資產的期望目標的實現是否達到,是否超過標準或要求,同時,為檢驗實現這些目標的手段和方法是否有效而進行的監督、檢查和評價。固定資產審計的主要目的是促進目標的實現。
其次,固定資產審計是外界審計機構依據審計法對被審計單位的固定資產的使用、增加、合法情況進行監督和評價。主要目的是為保障機構固定資產的安全,并促進機構資產的有效使用和合理配置,并通過各種渠道對本單位資產進行保值增值。
當前,我國部分高等院校陸續開展內部和外部審計工作,但是關于固定資產方面的審計依然較少,而且不完善。
二、我國當前高校固定資產管理存在的問題
(一)理論認識和理解不足
高校固定資產管理工作作為一項專業技術類工作,需要相應的理論為基礎。對高校固定資產管理的基本概念認識偏差以及對專業理論理解的不足,會導致實際操作過程中產生很大的差異。目前在各大高校內部,固定資產審計理論認識不足,導致實際操作不規范,影響審計產生的作用。
一直以來,高等院校在固定資產管理過程中,管理成本意識不足,而且往往存在嚴重的重錢輕物的觀念,因此,思想上的認識理解不足是當前高校開展固定資產審計最大的障礙,根本原因還是對高校固定資產審計意義的理解認識不足。
(二)工作思路不清晰
任何一項工作,思路若不清晰,該項工作將事倍功半,甚至徒勞無功。調查顯示,當前大多數高等院校的內部審計部門,對如何開展固定資產審計并沒有清楚的工作方式和思路,沒有明確的工作規劃,更有甚者雖然有意開展固定資產審計,但是無從下手,心有余力不足。
(三)審計基礎工作不扎實
對高等院校而言,固定資產審計工作的專業操作性非常強,而且,也是高校很少面對的一項工作。當前大部分高等院校并沒有建立相應的固定資產審計體系。而且,還存在院校名下的經營性固定資產和非經營性固定資產的管理非常混亂等基礎工作缺失的現象。沒有扎實的基礎工作,僅靠內部審計部門,固定資產審計無法開展。
三、高等院校如何開展固定資產審計
(一)把握本質,理解意義
當前我國的發展過程中,高等教育日益普及化,高校管理已經逐漸變成了經營,精細化管理也已經逐漸成為高校管理的發展趨勢,因此,高等院校要開展固定資產審計,一定要對固定資產審計的意義有足夠的認識和理解。
首先,高校固定資產審計可以增強教育資金的保障能力,提高高等院校的固定資產利用率,我國高等院校擁有龐大的固定資產總量,而且這個總量每年還在不斷擴大,但是,以當前的管理狀態來看,高效固定資產的利用率較低、流動性較差,這也表現為很多高等院校既缺錢又存在浪費。我們以當前的高等院校為例,根據有關部門的統計,2009年,高等院校的固定資產總量已經達到一萬多億元,其中科研、教學等儀器設備大概占其中的20%。還有數據顯示,2010年,我國高等院校科研儀器設備學生平均值近9000元,同比增長7%。其中,普通本科類高校為9819元,同比增長6%,專科類院校為6115元,同比增長8%。因此,在高等院校規模持續增長的大環境下,足以可見政府等教育相關部門的重視程度。同時我們也可以看到高等院校的固定資產規模每年都呈現一個遞增的趨勢,基于這個趨勢,開展高等院校固定資產審計,將有效提高這些資產的利用率,也保障高校的教育實力,節約教育基金,避免浪費。
其次,高校固定資產審計的目的就是物盡其用、并且節約教育使用資金。因此,通過加強高校固定資產審計,將督促高等院校的管理者盤活自身閑置的利用率低的固定資產。在學校資金相對緊張的情況下,提高固定資產的利用率,將非經營性的固定資產進行轉化,將使教育資金的支出更加高效,同時,也可以讓當前高等院校普遍存在的“資金緊張且浪費嚴重”的現象得到有效避免。
(二)理清思路,明確目標
高校開始實施固定資產審計的工作,主要工作思路有以下兩點:
首先要打好自身基礎,和諧內部環境。高校固定資產審計要強化固定資產的有效利用,并對審計的意義進行宣傳,在校園中形成監督氛圍,讓全員了解固定資產審計的必要性和意義,引起學校領導和各部門的重視。
其次,對高校固定資產審計工作要全面考慮,逐步深入。制定完善的固定資產審計方案,必須從實際出發,考慮全面,逐步深入,具體來說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是需要對高校固定資產審計的制度狀況進行深入了解。這項工作不僅基礎工作要求高,而且涉及面非常廣,沒有審計制度作為保障,很難規范開展。在制度中,需要有各項固定資產評價體系,這些都與固定資產的真實使用程度密切相關。
二是理清當前狀況,高校固定資產審計需要以日常工作作為基礎,它的使用和管理部門不僅要有相應的部門職責要求,而且還要有日常業務操作評價體系。
三是時刻關注固定資產的相關購買、使用等審批手續。高校固定資產中,經營性固定資產占大多數,而這些固定資產的使用必須要經過主管部門進行審核,并有相應的審批手續,所以,時刻關注這些購買、使用等審批手續,是高校固定資產審計工作的重要切入點,也是確保高校固定資產物盡其用的有效手段。
(三)結合學校實際情況,扎實自身基礎
在我們當前的審計內容的前提下,高校固定資產審計工作的開展必須要做好以下兩項基礎工作:
第一,必須建立高等院校自身的固定資產審計評價體系,這個評價體系是固定資產審計工作的依據,也是工作的標準。沒有評價體系,就無法開展審計工作。高校固定資產審計的評價體系應包括評價對象、操作要求、評價標準或依據。
(1)高等院校固定資產審計的評價對象就是高校所擁有的固定資產以及這些資產所產生的效益。而且為了更便于設計合理的評價標準和依據,需要結合各高校的自身情況,對這些評價對象進行分類。可以按照以下幾種方法對高校固定資產進行分類:一是按照性質分,高校的固定資產可以劃分為經營性固定資產和非經營性固定資產;二是按照用途劃分,一般可以分為科研固定資產、教學固定資產、后勤保障固定資產和行政辦公固定資產等。三是按照價值大小分,高校的固定資產可以分為一般固定資產和貴重固定資產。此外,還可以按照使用部門進行劃分,這種分類方法的目的是便于對某種用途的固定資產的保障程度進行評價。
(2)固定資產審計評價體系中的評價標準是指衡量評價對象的方法。需要突出這些固定資產在學校的經營和教學活動中所作的貢獻。一般情況下,這些貢獻可以定量考核,也可以定性描述,如果定性指標無法精確的進行考核時,這個定性指標一般會被轉化為多個定量指標進行考核。
第二,健全審計部門以及相關部門的職責。高校要開展固定資產審計,首先要建立相應的固定資產審計部門,一般情況下這個部門為學校的資產管理部門。除了基礎的管理工作,也應該把上述提到的固定資產審計評價體系中的指標設計、體系建立也納入。此外,也應該由審計部門將固定資產管理過程中涉及到的效益考核進行統一規定與要求。其次,建立其他業務部門配合制度,資產管理部門需要完善業務記錄職責,從而確保固定資產得到正確、真實的使用。除此之外,校級領導以及其他部門負責人也應該將固定資產的使用效益納入考核職責范圍。
綜上看來,高等院校應不斷的加強自身管理,對本校固定資產制定嚴格的審計制度,有利于提高學校的綜合管理水平,提升學校知名度。
參考文獻:
[1]方瑞華.高校國有資產管理缺陷及改進措施[N].商丘師范學院學報,2004(3):106- 107
[2]王艷.高校教學設備的科學化管理[N].咸寧學院學報,2004(5):171- 172
[3]田紅,封建林.加強高校儀器采購管理提高投資效益[N].麗水師范專科學校學報,2004(4):111- 113
[4]教育部教審字(1997)2號.教育系統固定資產審計實施辦法[ EB/OL].www.chtc.edu.cn/jsc/cailiao/b30.doc,2005- 03-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