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城鎮居民醫療保險、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與城鎮職工醫療保險等三大體系共同構成了我國的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積極推動三大基本醫療保險體系的整合,建立覆蓋全民的醫保網絡,是我國基本醫療保險發展的最終目標和必然趨勢,也是人民群眾的殷切期望。從我國基本醫保制度目前的情況來看,還呈現出“三保分立”的狀態,因此十分有必要對其進行有效的整合銜接。本文立足于我國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發展現狀,闡述了其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在此基礎上就“三保合一”實施的必要性進行相關的分析和探討,并提出了相關的建議,以期能為我國基本醫療保險的發展提供有益的參考。
關鍵詞:“三保合一”;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制度整合;必要性
中圖分類號:F840.684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22-0000-02
目前,我國三大醫保制度(城鎮居民醫療保險、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與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已逐步建立并日趨完善。據相關研究數據顯示,截止到2011年底,全國參保人數已超過13億,基本實現了全覆蓋[1]。但由于三大醫保制度最初就處于二元分割狀態,制度分設、資源分散,不僅降低了管理效率,也使得我國的基本醫保體系處于“三保分立”狀態,嚴重損害了社會公平,也必然不利于醫療保險的健康發展[2]。因此,為保證參保者享受公平的醫保待遇,促進人力資源的合理流動,實現現行醫保制度的有效銜接,促進“三保合一”已是大勢所趨,勢在必行。
一、我國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現狀
1.我國的三大基本醫療保險制度
當前我國實行城鎮居民醫療保險、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與城鎮職工醫療保險三大醫保制度,分別覆蓋了城鎮非就業人口、農村居民和城鎮就業人口,以低水平、廣覆蓋、多層次服務為基本原則,實現了多渠道籌資機制,利于滿足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保障需求。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指的是以大病統籌為主,經政府、集體及個人多方籌資,引導農民自愿參加的農民醫療互助共濟制度,簡稱“新農合”。該項制度自2003年開始試點,截止到2013年底,參合人數已達到8.02億[3]。作為一項基本社會保障制度,城鎮職工基本醫保多是為補償因疾病風險損失而建立的,由職工單位和個人共同繳費。醫保機構對參保人因病就診后產生的醫療費用可給予一定比例的經濟補償,因此堅強參保人的經濟壓力和風險。而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簡稱城鎮居民醫保,其主要針對的參保對象是城鎮未參加工作的居民及未成年人,自2007年起開展試點。該制度主要采取的是居民個人繳費為主的籌資方式,并由政府進行適度的補助,以保證居民享受相應的醫療保險待遇。
2.我國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現狀
雖然目前我國的三大醫療保險制度日趨完善,基本做到了城鄉制度的全覆蓋,但整體上仍然呈現出“碎片化”的特征。“三保分立”制度框架下,各制度獨立運行,分散管理,存在著不同的補償方式、費用監管和保障水平,長此以往分裂割據狀態帶來的矛盾將會越來越嚴重。在城鄉二元分化局面下,必然不利于公民享受醫保服務公平性的實現。
隨著近些年來新醫療改革的深入實施,我國逐漸將推進三大醫保制度的銜接和整合作為一項重點任務來實施。且自2013年國務院頒發“三保合一”的通知以來,我國部分地區積極響應新醫改的號召,針對加快保險制度改革、整合城鄉醫保統籌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和實踐。主要包括天津、重慶、寧夏、青海及新疆等5省40多個地市[4]。但從實施的效果的實際效果來看,多數地區僅實現了新農合和城鎮居民的整合,并沒有完成真正意義上的“三保合一”。因此,從總體上看,推動我國基本醫保制度的整合,真正實現全國層面的“三保合一”仍然任重而道遠。
二、“三保合一”實施的必要性
1.發展“三保合一”是大勢所趨
實現我國現有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銜接和整合,有效促進“三保合一”,不僅是我國政府推動醫療制度改革的要求,也是順應社會發展趨勢的必然選擇,更是廣大人民群眾的期望。在醫療保險基本實現全覆蓋的背景下,積極推動醫療保障制度改革,實行“三保合一”已是大勢所趨,基本醫療保險制度也應順應國際發展趨勢,將醫療改革發展到新高度。尤其是在黨的十七大和十八大精神的指導下,順應醫保發展規律,實現醫療服務和醫療保障的統一管理的,真正保障就醫公平的改革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因此可以說“三保合一”是我國醫保改革的最終目標,符合國家和社會發展的需要,也能有效保障人人享有平等的醫保服務。
2.是實行醫保制度一體化的要求
我國目前實行的三大醫療保險制度中,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管理的是職工醫保和城鎮居民醫保,而新農合則歸屬衛生部門管理。在這一管理體系下,不同部門之間條塊分割、反復參保、工作協調難、城鄉差異大的問題日益凸顯,不僅管理效率低下,也容易導致財政上的浪費。再者,由于城鄉居民身份戶籍的差異,在現行的醫保制度下參保個人的繳費標準、報銷比例及補償范圍等也都存在明顯的不同之處,這不僅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城鄉二元結構的固化,也不利于社會公平的實現。如以福建省為例,2015年的新農合年人均保費投入提高到450元;而同期山東日照的城鎮居民醫保個人繳費標準則調整為每人每年80元[5]。這也間接反映出實現三種醫保制度整合統一存在著較大的困難。因此,順利完成三者的銜接,實現醫保制度一體化,也正是“三保合一”建設的必由之路。
3.現有醫保體系存在弊端
通過對現有醫療保險現狀的分析來看,不難發現由于醫保體系的弊端而導致其在發展過程中問題重重。較為典型的是存在機構職能重疊交叉和重復參保的現象。一方面表現在醫療保險的相關事項不僅由政府的三個職能部門在管理,且每個定點醫療機構內部也對人員和機構進行了層層的設置,如各定點醫院設置多個報銷窗口,各自進行報銷和結算等。這樣就造成了機構的重疊,進而導致了人力、物力、財力的重復投入和浪費,也使得多數定點的管理機構被閑置。另一方面,當前醫保體系下,也不乏假報銷及重復參保的現象。如部分外出打工農民既參加城鎮居民保險,又參加新農合;部分農村大學生既有“大學生醫療保險”,又有新農合保險。這不僅造成了重復參保的浪費現象,也給一些偽造假發票、假病歷的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機,借此獲取政府補償資金。所以,必須對現有的醫保體系進行改革,有力實現“三保合一”,規范管理。
4.有助于實現城鄉醫保權利平等
作為黨和政府關注民生的重要舉措,實現“三保合一”符合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有利于贏得民心。特別是新農合的實施,在很大程度上使得農民因病致貧、看病貴的現象得以緩解。但由于受到當前基本醫療保險機制、體制等因素的影響,各地政策嚴重不統一,導致農民和城鎮居民同住一間病房卻往往有不同的報銷比例,因此部分群眾顯得不夠滿意,也存在極大的不公平感。實現“三保合一”就是要保證城鄉居民繳費標準一致、參保條件一致及保障水平和待遇一致,逐步縮小城鄉差距,從而實現城鄉醫保權利平等。
三、思考和建議
從當前我國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現狀來看,實現“三保合一”任重而道遠,需經歷一個緩慢發展的過程。雖然現階段各方對“三保合一”的呼聲很高,推進城鄉醫療保險的統籌也逐漸在各地得以積極的改革實踐,但仍然面臨著較大的難題。推動“三保合一”的實踐,一方面需要黨中央高層的強力介入,打破現階段制度下多重利益的藩籬,協調好各部門之間的利益關系[6]。要實現真正條塊分割的制度模式,真正體現醫療保險的優越性,實現社會公平。
另一方面,實現“三保合一”也需要采取“分步走”戰略,不可操之過急。現行的醫保制度雖然職能制度不同,但仍然存在諸多方面的相似之處。如新農合和城鎮居民醫保的籌資標準及政策基本一致,保障收益的水平及籌資主體等也具備相似性,具備整合的基礎。實現這兩種制度的整合管理,問題僅在于歸屬權之爭,幾乎不存在政策上的障礙,因此可進行先行的整合。同時兩者參保人群相似,實現整合也能較好地解決重復參保的問題,從而適應戶籍制度變革的需要,進而打破城鄉之間的藩籬,也能為徹底實現“三保合一”奠定基礎。
當然,實現“三保合一”順應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發展的必然趨勢,既離不開國家政策的支持和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的支撐,也需要人民群眾的積極配合。只有這樣,才能實現循序漸進的醫保體系發展,最終實現城鄉制度的統一。
參考文獻:
[1]林森.城鄉醫療保險制度整合的實踐與思考[J].長春大學學報,2013,01:1-5.
[2]公衍勇,李倩.三大基本醫療保險制度銜接的可行性和障礙性因素——基于貴陽市的調查思考[J].中國集體經濟,2016,22:26-27.
[3]衛計委.2013年我國衛生和計劃生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EB/OL].國家衛生計生委規劃與信息司網站,2013-9-10.
[4]潘攀,徐愛軍,馮全服.論我國三種基本醫療保險制度整合[J].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2014,02:84-87.
[5]趙冬梅.城鄉基本醫療保險一體化發展現狀及問題研究[J].吉林工商學院學報,2015,02:56-59.
[6]劉元春.“三保合一”為何這么難[J].吉林化工學院學報,2015,07:4-7.
作者簡介:朱曉榮(1985-),女,侗族,貴州鎮遠人,碩士學歷,遵義醫學院管理學院助教,研究方向:為醫療保險。
基金項目:碩士啟動基金項目“貴州省黔西南州基本醫療保險整合實證研究”,項目編號:FS-20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