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真
摘要:2012年我國的統計工作會議中對“大數據時代”進行了解讀,會議中指出“大數據時代”為我國的統計數據的生產方式帶來了挑戰。大數據時代的到來,數據量的大量增加使之成為統計工作的基礎性資源。大數據的有效管理和充分利用成為了我國統計工作發展的關鍵。本文筆者通過大數據背景對我國的經濟和政府的相關統計工作的影響進行論述,闡述了大數據背景下的統計發展的意見。
關鍵詞:大數據;統計;統計工作
中圖分類號:C81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02-0000-01
前言
伴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提高,計算機、網絡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和高速普及。大數據時代的到來,給世界的各個行業的統計工作帶來了挑戰。大數據時代的海量數據不僅數據類型和來源形式都區別于傳統統計工作中的數據類型和形式,而且其數據的新型模式也給世界的各行業的統計工作帶來了發展的機會。由此,本文筆者針對大數據時代對我國的統計工作帶來的影響,提出了相應的意見,并作出如下論述:
一、大數據的含義和特征
(一)大數據的含義
最早的IT行業的相關數據庫領域提出了有關大數據的相關概念,其認為大數據是指其數據量的額度很大以及數據的來源形式和結構都是多樣化的,其處理方式需要新型模式的處理系統,才能使整個海量多樣化的數據信息資產具有強大的決策力和洞察力。從傳統的數據的分類來看,“大數據”是指大量的數據信息無法應用傳統的工具和流程進行處理和分析。到目前為止,還沒有權威的機構對大數據進行科學規范的定義,但是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對社會的各個行業的統計工作和流程產生了強烈的沖擊。
(二)大數據的特征
1.數據的巨大容量
數據的級別發生跨級,由TB級別直接升級到PB級別。大數據的海量的額度是傳統的統計容量不可比擬的。據相關的數據顯示,近幾年,世界的整體信息量的儲存的速度要快于世界經濟的發展速度。計算機的信息數據的處理速度則快于世界的經濟發展速度。
2.數據的多樣類型
數據的來源形式和數據結構類型都具有多樣性。互聯網技術的高速發展,網絡的普遍應用,使網絡視頻和圖片等數據信息每天以高速的存儲速度進行儲存,但是用戶無法全面有效應用這些數據。
3.數據的價值的密度低
海量的數據其內容量巨大,但其應用的價值并不是全部的數據內容,而是其中的一小部分,例如:公交車的車內錄像,每天都進行著了大量的信息記載,但是,車內出現打鬧現象。其車內錄像的相關視頻所提供的有價值的信息就是大量的視頻數據中的僅一兩秒與打鬧信息相關的數據內容。
4.數據的處理速度快
大數據時代的數據處理挖掘技術與傳統的區別很大,其數據的來源和承載方式是不同的,例如:電腦、手機、互聯網等,這些載體的處理模式和方式與傳統的方式有很大程度的不同[1]。
二、大數據時代對統計工作的影響
(一)大數據時代對經濟統計的影響
首先,大數據時代的到來,改變了數據的收集方式。傳統的數據收集方法是進行普查、問卷調查和抽樣調查等。面對當今海量的數據形勢,傳統的數據收集方法已經無法滿足客戶對數據的收集速度和數量的要求。這就促使了數據的收集和處理方式的轉變。使數據的處理模式能夠適應當前的海量的數據形勢。其次,數據的分析模式發生了改變。傳統的數據在收集之后,進行隨機的抽樣分析。大數據時代的來臨,抽樣的分析模式已經無法適應時代對數據的準確性的要求。海量數據進行分析的系統模式逐漸形成了全數據的分析模式,使其準確性和時效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最后,數據之間的因果關系淡化。傳統的少量數據中存在著明顯的因果關系,而大數據時代的到來,數據之間的因果關系淡化,需要用戶在進行數據的分析時關注數據的相關的信息關系,從而實現數據的價值化[2]。
(二)大數據時代對政府統計的影響
1.擴大了居民消費價格調查統計的范圍
我國傳統的居民消費價格(CPI)的調查主要進行的是實體店,例如:超市、購物中心等服務消費場所的消費價格的調查。由于,近幾年,網上購物和電子商務的相繼產生和發展,居民的消費渠道增多,使其市場價格的統計范圍擴大。仍以傳統的統計模式則無法滿足當前的發展形勢需要。傳統的CPI的統計數據具有一定的滯后性,采取新形式的大數據的技術能夠提高CPI統計數據的時效性和質量。
2.改變了傳統的人口統計模式
我國的人口量一直居世界首位,傳統的人口普查是通過入戶調查、填寫問卷等形式進行相關數據的儲存。近幾年,人口流動的速度較大,其傳統的統計模式已經無法滿足當今社會人口流速快的要求。利用大數據統計模式,能夠高效的進行全國的人口統計。
三、大數據背景下的統計發展的對策
(一)建立大數據統計科學的機構體系
統計的相關部門依據互聯網技術的高速發展,建立大數據在收集、整理和分析這三個步驟相對應的科學系統的機構體系。數據的收集要以建立大數據多樣結構化的信息積累為基礎,對數據內容和數據間的關聯性和匹配性進行整合和分析。使統計工作在大數據時代的背景下能夠更加的具有客觀性和權威性。
(二)建立統計信息資源的分享平臺
互聯網電子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海量的信息數據在互聯網平臺進行分享。但是,企業和政府之間的數據信息是沒有分享平臺的。大數據時代的到來,要全方位的打破傳統的信息隔離狀態,實現大數據時代的數據價值。政府機構需要構建可以進行海量數據分享、存儲的安全平臺,使全國跨地區和跨層級都可以在這個大數據的統計信息交流平臺進行信息的傳送和整理,實現大數據時代海量數據的應用性[3]。
四、結論
隨著全球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大數據時代的悄然而至。為我國的統計工作的發展帶來了機遇和挑戰。我國要利用高速發展的電子信息技術,構建大數據時代的統計數據信息的科學體系,促進我國統計工作的高速發展。本文筆者希望通過對大數據背景下統計發展的相關內容的論述,能為統計工作者提供借鑒。
參考文獻:
[1]程開明,莊燕杰.大數據背景下的統計——第十七次全國統計科學討論會綜述[J].統計研究,2014,08(01):106-112.
[2]李士猛,步倩.大數據背景下的統計探究[J].商場現代化,2014, 11(19):213.
[3]許琴.淺談大數據背景下的統計信息化建設策略[J].商場現代化,2015,09(11):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