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長軍
摘 要:在數學概念教學中,存在注重數學計算,忽略數學概念理解;注重數學計算結果,忽略數學概念解析過程;注重數學形象化的感知引導,而忽略對數學概念的抽象化歸納等問題。為此,教師應從樹立正確的數學概念教學觀念,創新數學概念教學行為;創設數學實踐活動,用生動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對新舊知識的共鳴體驗,增強對數學概念的理解;注重數學概念知識的內化遷移四方面來創新數學概念教學。
關鍵詞:數學;概念教學;存在問題;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6)30-0071-01
在數學概念教學領域中,想要充分吸引和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注意力,就需要通過運用各種有效科學的教學策略來喚醒學生對數學概念的回憶,在實現舊知識與新知識的聯系的前提下,努力去突破數學概念中包含的難點內容,從而增強對抽象化的數學概念的理解和認知,并由此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水平,最終達到提升數學概念教學的實效性的目的。
一、對數學概念教學存在問題的思考
數學概念知識是一切數學知識的基石,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只有首先將這個基石打牢固,才能進一步對數學知識進行開拓和延伸。為此,教師在開展數學概念教學時需要關注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并認真進行思考總結。具體來說,可以歸結為以下幾個問題。其一,注重數學計算,忽略數學概念理解。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容易忽略對數學概念的理解性教學這一基礎內容,認為只要告知學生相關的數學概念,學生就可以進行數學計算和練習。然而,教師的這種數學教學認識并不全面,學生對于這樣的數學概念教學容易遺忘,在對數學概念模糊的前提下,就容易出現數學計算出現錯誤的狀況。其二,注重數學計算結果,忽略數學概念解析過程。在數學概念教學中,教師通常注重對數學計算結果的分析和總結,而在數學概念的形成階段和具體應用階段較少關注,這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學生對概念理解的模糊性和不全面性,從而無法進行數學概念的融會貫通和實踐運用。其三,注重數學形象化的感知引導,忽略對數學概念的抽象化歸納。在數學概念教學中,教師通常會將關注的焦點放在對數學直觀形象的引導上,而沒有意識到將數學概念從直觀的形象中抽離出來的必要性,不利于學生由具體形象思維轉化為抽象邏輯思維。
二、數學概念教學的創新策略分析
(1)樹立正確的數學概念教學觀念,創新數學概念教學行為。在數學概念教學課堂中,教師要加強學生對數學概念教學的認知,重視數學概念教學中的學生自主觀察和體驗,引導學生對數學概念進行抽象化的剝離和總結,從而增強學生的數學表象意識和數學模型構建意識,創新數學概念的教學行為,逐漸提升學生的數學概念認知和理解水平,最終實現提高數學概念教學實效性的目的。
(2)創設數學實踐活動,用生動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數學概念教學中,教師要善于運用有趣、生動的數學故事或數學實驗、數學活動等形式,引發學生對數學概念的關注,并在學生注意力集中的條件下,進行數學概念的認知和理解。例如,在“體積和容積”概念教學過程中,為了讓學生理解和認識抽象的“體積和容積”的概念,教師可以引入神奇有趣的魔術活動,引導學生更好地理解“占空間”的含義和概念。同時,教師還可創設有趣的數學實驗活動,讓學生感知容器“容納”的概念和過程,從而深入理解和把握體積和容積的概念,并充分理解兩者之間的關系和其中包含的數學規律。
(3)激發學生對新舊知識的共鳴體驗,增強對數學概念的理解。在數學概念教學中,學生既有的知識基礎和生活體驗是概念教學的切入口,教師要明晰學生頭腦中的“概念原型”,并充分運用學生既有的“數學概念原型”進行引導,以此來激發學生內心的知識經驗共鳴,從而增進對數學概念的理解和認知。例如,在“生活中的負數”一課中,學生在既有的生活經驗中,存有多種“負數的原型”,如電梯中的地下層(負一層)、股票的下跌趨勢等,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學生頭腦中的“負數原型”,引導學生理解相關的概念。
(4)注重數學概念知識的內化遷移。在數學概念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運用“激趣引學”的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方法要求教師能夠用直觀而豐富的素材,引導學生認識數學概念的本質特征和屬性,并在數學概念知識建構的過程中實現內化和遷移的教學效果。例如,在“梯形的面積”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學生已學的知識,如計算平行四邊形、三角形的面積等內容進行有效導入,并適時進行提問引導。同時,在對梯形的理解和認知過程中,教師要善于提供“變式素材”,讓學生從中感受到梯形的本質屬性,從而深刻理解相關的知識概念。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數學概念教學中,為了凸顯數學概念的本質屬性,教師要充分運用各種教學策略,引導學生進行概念的認知和理解。同時,教師要以學生為主體,激發學生認識概念的興趣和共鳴,在進行新舊數學概念鏈接的學習過程中,將形象思維轉化為抽象邏輯思維,從而實現對數學概念的深度解析和把握,并在實際運用過程中融會貫通、靈活運用,增強學生的數學能力。
參考文獻:
[1]徐文彬.數學概念的認識及其教學設計與課堂教學[J].課程·教材·教法,2010(10).
[2]聶東明.數學概念教學中的交互模式與策略[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