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志霞
摘 要:新課標提高了朗讀在語文課堂的地位,為學生朗讀提供充足的時間,在多元朗讀中感知、思悟,培養學生語感能力。文章從節奏朗讀,提升技能;情感朗讀,培養語感;配樂朗讀,激發共鳴等方面研究多元誦讀“讀”出精彩語文課堂。
關鍵詞:小學;語文;節奏;朗讀;情感;配樂朗讀
中圖分類號:G623.2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6)28-0089-01
多元誦讀開辟了一條通向語文的學習之路,為學生帶來一片自由想象的天地,讓他們徜徉于語言文學的國度。新課改掀起一次次教研高潮,本文立足語文教學實際,結合所教班級的學情,積極探尋誦讀的有效策略,讓學生“讀”出語文課堂的精彩。
一、節奏朗讀,提升技能
作家往往在那些兼具音韻美與節奏美的文字間提煉意境,于風格迥異的意境中流淌真情實感,在迂回曲折的行文中,或彰顯某種語法,或凸顯特定事物,或蘊含無盡深意。學生若能學會抑揚頓挫地誦讀詩文,就可以快捷讀懂文本。因此,在平時教學中應該滲透節奏朗讀的基本技巧,逐步提升學生的誦讀技能。教學蘇教版語文中的《望廬山瀑布》一文時,學生在聽完配樂范讀及學生跟讀課文后,接著讓學生自由挑戰朗讀,標注節奏,相機糾正字音錯誤。繼而師生齊讀,合作探究,播放多媒體課件,采用多種朗讀方式,指導學生誦讀。大家一致贊同題目的停頓為:望—廬山瀑布。對比朗讀后,確定第一行的節奏是:日照—香爐—生—紫煙。建議學生朗讀“生紫煙”采用舒緩的語氣,發出輕柔的聲音,讓學生想象香爐峰的美景和作者陶醉于紫煙之中的畫面。第二行的節奏是:遙看—瀑布—掛—前川。學生通過多次誦讀,贊同應重讀“掛”字,以體現瀑布的宏大氣勢。第三、四行詩的節奏是: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學生按節奏品讀詩文,通過重讀“飛”“直”“落”三個字,感受瀑布水流之迅疾。繼而,引導學生朗讀“飛流直下”時,語調稍揚,語速快而響亮,再次感受水流之快。第四行建議學生心懷對瀑布的神往,在誦讀時,采用平穩有力的語調,尤其讀“落九天”時,再次體會瀑布既高又長之壯觀景象。誦讀講究技巧,拘泥于某種思維,死板的節奏劃分,學生常常會望文生義,不知所云。若在日常教學時讓他們在練習實踐中比較節奏停頓,于反復誦讀中體會輕音重音,在對比朗讀中感受速度快慢以及語氣語調,反而能夠學會如何把握朗讀節奏,在潛移默化中提升誦讀技巧。
二、情感朗讀,培養語感
語感是學生心理認知活動與文本溝通的重要紐帶,為了夯實學生語言文字理解運用的根基,在教學實踐中,尤其要注重學生情感朗讀的指導,給他們充分而自由的誦讀時間,引導其融情于讀,在反復誦讀經典之作中學會揣摩重點詞句,學會整體感知文本,接受豐富情感的熏陶,逐步培養語感能力。在教學蘇教版語文中《在大海中永生》一文時,可以借助多媒體展示鄧小平同志的網絡視頻,以生動直觀的影像資料,激起學生內心的情感漣漪,引領他們入情入境。接著讀悟文本,走近偉人。初讀課文,自由朗讀,糾錯正音,讀通句子。接著聽錄音范讀,畫出疑難詞句,疏理段意。例如,有學生問課文第二自然段中嗚咽怎樣理解。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明確答案后,引導學生帶著對鄧爺爺離去的不舍之情再讀該段。又如課文的第三自然段,教師充滿激情地提問:奔騰不息的浪花會將鄧爺爺的骨灰送到哪里?學生探究回答之后,接著引導學生關注鄧小平同志的偉大功勛,學生心中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然后再讀課文,通過以情促讀,學生對文本的理解更進一層。通過以讀替講,多讀自悟,其語感能力于無形中得到提高。詩文凝聚著作者的智慧,飽含著作者的深情。有情感地進行朗讀無疑是與作者心靈溝通的堅固橋梁,若學生學會融情于讀,通過反復朗讀提高語感,不僅可揣摩重點字詞,挖掘文本的言外之意,還能從中領略語言文字的無窮魅力,品悟人生哲理。
三、配樂朗讀,激發共鳴
選擇恰當的音樂作品可與文本朗讀相得益彰,為學生創設特定的情境。教師在教學實踐中,精心選擇適合學情的經典音樂,穿插于學生的課文朗讀之中,引領他們放飛想象的翅膀,激發與作者的情感共鳴。在教學蘇教版古詩《山行》時,為了創設生機勃勃的意境,激發學生思維的火花,可以在學生初步理解詩詞內容的基礎上播放一首古箏曲,使之縈繞在學生朗讀過程中。學生一邊聆聽古箏曲,一邊朗讀,緩緩流淌的音樂節奏將學生帶入山林秋色之中,如同置身于山中石徑看寒山、觀白云、賞楓林。音樂情境為學生帶來了濃濃秋意,幫助學生在豐富的想象天地漫游,理解了詩意文韻。與此同時,學生在配樂朗讀中與詩人輕松而行,一起歡樂,不但讓學生受到美的洗禮,而且將語文課堂與實際生活相銜接,激發學生與作者情感的共鳴,使其強化了解自然、走進自然的意愿,加深對大自然的那份摯愛之情。音樂在語文朗讀教學中具有重要作用,有利于情境創設和情感熏陶,豐富審美教育的內涵,因此,不容小覷。在語文教材中,還有許多課文適合配樂朗讀。教師可根據文本的特點,為學生朗讀配樂,激發學生情感上一次又一次的共鳴。
參考文獻:
[1]毛福林,吳明剛.中國古代語文教育中的語感培養及啟示[J].四川民族學院學報,2011(03).
[2]張建明.淺議語感與語感教學[J].現代語文,2010(09).
[3]高珊.義務教育階段語文朗讀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語文建設,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