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龍陳茜
(陜西師范大學體育學院,陜西 西安 710119)
高校體育場館、設施有償公共服務再研究
——以西安大學城公立高校為例
薛龍陳茜
(陜西師范大學體育學院,陜西 西安 710119)
采用文獻資料法、專家訪談法、問卷調查法、數據分析等研究方法,以西安大學城8所公立高校為例,對這幾所體育場館對外有償公共服務的相關問題進行研究。結果發現:場地建設不足、時間上的沖突、管理方面的問題、有償收費問題的標準及收取辦法、校園安全問題是影響高校體育場館對外有償服務的主要因素。針對于此,提出了出入卡管理法、制定詳盡的體育場館辦法等相應解決措施。研究認為:體育場館開放最佳時間即寒假與暑假;政府應該加大投入,或引導社會資本投入加大體育場館設施的建設來滿足社會人群體育鍛煉的需求。
高校;體育場館;有償開放;管理
在我國高校體育設施對外開放的問題由來已久。至1995年國家體委就下發了《關于公共體育場館向群眾開放的通知》,鼓勵、倡導有條件的學校向社會開放體育場地,以滿足百姓日益增長的健身需要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法》頒布以后,國內體育教育家們越來越重視對學校體育設施對外開放的研究,一時間,針對地方、全國各高校、中小學的體育設施的現狀以及開放的現狀、模式、對策的研究成果不斷涌現出來[1]。這些研究成果為我國學校體育設施對外開放提供了大量的理論參考依據。高校體育場館是為廣大師生員工提供體育教學、訓練、競賽及運動鍛煉的場所,其主要任務是增強高校師生的體質,提高高校運動技術水平和為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服務[2]。學校體育場館設施除滿足平時教學訓練外,周末和假期基本閑置,無形中造成國有資產的浪費或流失。因此,本文以西安大學城公立高校為例,對高校體育場館、設施對外有償開放進了再研究。從而即滿足了百姓健身的需求,又為其他高校體育場館資源的合理利用和對外開放奠定一定的基礎。
1.1 體育場館建設的基本情況
對西安大學城8所公立高校體育場館建設的基本情況進行了調查。從表一的調查結果來看,西安大學城8所公立高校中:陜西師范大學體育場地面積均值為4.8%,西北政法大學體育場地面積均值為6.1%,西北大學體育場地面積均值為3.0%,西安郵電大學體育場地面積均值為5.8%,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體育場地面積均值5.8%,西安外國語大學體育場地面積均值為1.8%,西安財經學院體育場地面積均值為5.7%,西安教育學院體育場地面積均值為2.5%。參照表二普通高等學校體育場館設施發展類配備目錄,得出高校體育場地設施均值為5.6%。因此,西安大學城8所公立高校中,西安郵電大學、西北政法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和西安財經學院的體育場地設施相對充足,而陜西師范大學、西北大學、西安外國語大學、西安教育學院的體育場地設施相對不足。

表1 體育場館建設的基本情況

表2 普通高等學校體育場館設施發展類配備目錄
1.2 高校體育場館對外運營時間的調查
對西安大學城8所公立高校體育場館對外運營時間的調查,從表三的調查結果來看,高校體育場館對外運營的時間多集中在周末和節假日,在所調查的8所高校中,5所高校在周末和節假日對外運營,沒有高校在早上運營,3所學校在晚上運營。

表3 高校體育場館對外運營時間的調查
1.3 高校體育場館的經營管理方式
高校現行的體育場館管理模式有:體育部門集體管理;學校資產(或后勤、工會)部門集體管理;個人管理。運營模式有:集體經營;租賃經營;代理經營;承包經營。如表4所示:在西安大學城8所公立高校體育場館對外運營方式的調查中,6所高校采用集體經營模式,2所高校采用租賃經營模式,沒有高校采用代理經營和承包經營模式。由此可見,高校體育場館經營管理方式較為單一,其宗旨是為了更好地服務于師生,而不是以盈利為目的的對外經營。

表4 高校體育場館對外運營方式的調查
2.1 場地不足的矛盾
從表一與表二對比來看,西安大學城8所公立高校中,其中4所學校場館面積在100000m2以上,剩下4所高校場館面積嚴重不足,場館面積都在100000m2以下。在高校體育場館的人均面積方面,我國遠遠低于國家教育部的標準,如表二普通高等學校體育場館設施發展類配備目錄所示,國家規定的高校體育場館人均面積為6.0m2,在所調查的西安8所公立高校中,只有1所學校達到標準要求,7所學校場館建設面積低于國家規定標準要求。在面對日常教學和正常的體育鍛煉兩方面的問題,高校體育場館隨著社會服務職能的轉變,在更高的體育資源優勢院校將肩上的重任,強化其社會服務功能[3]。常常兩者難以兼顧,陷入兩難的困境。
2.2 時間沖突的尷尬
高校體育場館的對外開放,將會導致社會人員鍛煉的時間與學生上課、訓練以及業余鍛煉的時間發生沖突。早上9點到12點屬于科學鍛煉時間,社會人員想進入高校場館鍛煉,這時正是學校正常教學或學生訓練時間,與其鍛煉時間相沖突,無法滿足社會人員鍛煉的場地需求。例如高校師生需要去體育場館鍛煉或者訓練,高校體育場館對外開放,社會人員進入場館鍛煉,導致場地空間不足,無法同時滿足高校師生課余時間鍛煉和社會人員同時鍛煉。至此,存在著校內與校外人員在場地上鍛煉時間存在沖突。
2.3 管理方面的問題突出
在所調查的8所高校中,部分高校已經在課外時間開始經營開發體育場館,并且取得了一定的經濟效益。高校體育場館所采用的經營方式較多,6所高校采用集體經營,2所高校采用租賃經營,但真正適合高校體育場館經營方式還沒有形成。而高校體育場館經營管理方式相對落后,多數高校采取集體經營的方式,先進的經營方式較少,整體經營效益較差[4]。在當今社會,盡管集體管理和經營高校體育場館有著相對的優勢,但也存在不規范的地方,如在管理制度上并不完善,對體育場館的運營沒有明確的規章制度,管理上存在著很多問題[5]。高校體育場館的管理方式和方法不夠規范,缺乏體育設施的現代化管理的知識,以及人才和經驗;其次,體育部門的教師和教學人員的教學和其他工作,不可能全身心地投入到管理工作中去。因此,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聘用專業管理人員,制定科學、有效的管理方法;增加場地的開放的形式,加大開放力度,提高場館的利用率。
2.4 有償收費問題的標準及收取辦法確定
按照國家有關政策規定,高校體育場館在面向社會開放過程,可以采用有償服務形式收取一定費用,但必須堅持一個根本前提,即在不影響學校正常體育教學和體育鍛煉的前提下對外開放,高校體育場館的有償開放不能改變其非經營性、公益性的本質[6]。目前,當前高校體育場館的收費大部分都是沒有物價局審定的,都是學校自己規定收費標準,收費標準差異較大。高校收費標準應該不能高于社會經營場館收費標準,但是也要保證場館正常運營,例如,場館維修、場館管理人員的報酬。收取辦法應該采用體育場館出入卡管理法,這樣可以有效地管理體育場館進出人數與費用的收取。
2.5 校園安全問題的凸顯
向社會開放學校體育場館,必然會讓原有的相對封閉的校園承擔更多復雜的人員訪問,造成學校教學秩序和環境的影響,如人員管理難度增加,校園環境的影響和正常的學校教學受外部干擾等[7]。高校體育場館對外開放以后,在校園安全方面學校將要面對許多問題。主要表現在體育活動的本身危害性、師生安全、意外事故的責任劃分以及校園治安等方面。在體育活動的本身危害方面,體育活動具有較強的對抗性和危害性,不能熟練的掌握鍛煉技巧和保護措施,很容易造成自身的危險。在師生安全方面,學校體育場館開放后大量社會人員出入校園給相對封閉的校園環境中生活的師生的人身安全帶來一定的安全隱患。意外事故的責任劃分主要指鍛煉者在學校內鍛煉時,出現受傷或致殘等事故時受理和賠償的責任認定問題,這是高校體育場館對外開放必須面對的問題[8]。在校園治安方面面臨的主要問題是由于鍛煉人員的素質不同造成的諸如校內器材、設施損壞以及學校財產被盜等事件,這些偶發事件給校方的日常管理工作增加了一定難度。
3.1 出入卡管理法
根據各高校體育場館建設的基本情況確定接待社會人群體育鍛煉的人數,向附近的社區或村委會發放入場館鍛煉卡,按接待的上限200%-300%發放,因為這些人不一定同時來參加鍛煉。憑出入卡進場館進行鍛煉不僅可以有效控制鍛煉人數,也可有效防止其他閑散人員進入場館影響他人鍛煉并避免其他不安全因素[8]。進而如果發生社會人員不遵守場館規定,不服從場館人員的管理可沒收其出入卡取消其入場館鍛煉的資格。同時可在卡的背面印制一些制度與須知來規范入館、場地鍛煉的要求,達到管理的目的。
3.2 開放時間的確定
為了更好的開展學生的課余體育鍛煉活動,充分發揮體育場館的功能作用,為學生鍛煉提供一個良好的環境,高校體育場館對外有償開放的最佳時間應該在學生放假期間,即寒假與暑假;同時采用發卡管理可有效控制入校鍛煉的人數和對社會人員的有效管理。這樣不僅保證以學生正常使用的前提下,高校在節假日期間開放運動場館,進行合理收費、加強管理,這樣不僅保證了它的教學功能,又增加經濟價值和社會意義。學校體育場館設施對外開放應避開體育教學的時間,安排在早晚或節假日。
3.3 收費標準的確定
學校體育場館有償開放的目的主要在于利用市場手段來提高其使用效率和服務社會,相關法律法規要求收費不能高于社會產業化的限度[9]。高校體育場館對外開放,采用“低價服務,內外有別”的方針,對本校師生員工實行優惠政策,對待學生實行再優惠消費,對社會人員進行有償收費,不能高于社會經營場館收費標準,從而體現“適當收費標準”的精神和法規[10]。也不能低于體育場館維修以及管理人員正常的開支與花費。同時采用發卡管理可有效控制入校鍛煉的人數和對社會人員的有效管理,從而減少體育場館數量與鍛煉人數之間的矛盾。
3.4 制定詳盡的體育場館對外有償開放的管理細則
高校應制定學校資源向社會開放的管理制度和辦法:第一,制訂活動規則,并在大門口醒目的地方公示本校開放的具體項目及要求,在各個活動場所標出活動要求和注意事項,讓居民達到一個地方均知道自己應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使各種體育設備得到有效的保護。對無自理能力的兒童和老人(70歲以上)進入活動場地,實行由監護人監護制度。第二,進入校園進行體育活動的人員應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服從學校管理人員的安排,按指定的地點停放車輛。第三,開放體育設施的學校指定由高國平校長對學校體育場地設施對外開放實施統一協調與管理。第四,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使用學校體育設施從事以下活動:(一)不健康的活動;(二)偽科學的活動;(三)危險的運動項目;(四)其他非法活動。第五,學校應當加強安全管理,對使用體育設施給予明確提示,并進行明確的指導。第六,在學校體育場館內活動,應愛護體育設施。對體育設施造成損壞的,依法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4.1 高校體育場地設施建設不足的矛盾;體育場地設施空閑與社會人群鍛煉時間的沖突尷尬;高校體育場地管理方面的問題;有償收費問題的標準及收取辦法;校園的安全問題等原因是制約高校體育場的設施有償對外開放的主要因素。
4.2 高校體育場館對外有償開放的最佳時間應該在學生放假期間,即寒假與暑假;同時采用發卡管理可有效控制入校鍛煉的人數和對社會人員的有效管理;
4.3 高校體育場館對外有償開放的舉措雖然可有效解決社會人群體育鍛煉的需求,但因時間及場地等因素的影響,受眾人群有限效果不佳。故要解決好社會人群體育鍛煉的需求還需政府加大投入,或引導社會資本投入加大體育場館設施的建設來滿足社會人群體育鍛煉的需求。
[1]王玉立,常生等.中學體育場館開放利用的現狀與對策[J].體育學刊,2003,10(1):98-100.
[2]西安年鑒[M].西安:西安出版社,2003.
[3]許閩峰,顧美蓉,李樹怡等.對北京、天津、上海學校體育場地開放情況的調查研究[J].體育科學,1999,2(4):73-75.
[4]胡濟群.高校體育場館運營模式的現狀與對策[J].體育文化導刊,2001,5(2):79-80.
[5]張鐵明.高校體育場館的現狀與運營對策[J].河北體育學院學報,2002,3(4):69-70.
[6]劉萍.高校體育場館有償運營的思考[J].湖北體育科技,2005,4(5):56-58.
[7]陳一飛.高校體育場館向社會開放的社會經濟效益研究[J].第七屆全國青年體育科學學術會議論文集,2014,2(3):123-125.
[8]顧冬梅.高校體育場館專業化管理模式探討[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5,3(2):31-33.
[9]向京.新時期學校體育設施多元化管理模式的研究[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05,22(3):23-124.
[10]李建臣.我國高校體育場館設施的經營與管理[J].體育,2008,4(2):34-36.
Re-study on the Paid Public Service of Sports Venues and Faciliti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A Case Study on Xi'an University City Public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XUE Long,etal.
(PE College of 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Xi’an 710119,Shaanxi,China)
In this paper,using the method of literature,expert interviews,questionnaire survey,data analy?sis,with the 8 public universities in Xi'an University City as an example,to study the issues related to the sports venues on paid public service.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ite construction is insufficient,the con?flict between time management problems the problem,paid the standard and the way of collection,campus security is the main factor affecting the college sports venues external compensation service.Based on this,proposed access card management method,formulate detailed measures and the corresponding measures to solve the stadiums.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best time is the winter sports venues opening and summer;the government should increase investment,or guide social capital investment to increase the construction of sports facilities to meet the social crowd of physical activity need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sports stadiums;paid opening;management
薛龍(1974-),陜西咸陽人,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體育運動訓練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