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闡述中職計算機網站綜合實訓課程的實踐與探討,對成果內容、成果特色、教改成效、今后設想等方向進行探討,以期提升計算機應用專業教學質量,同時提高計算機應用專業人才培養質量。
【關鍵詞】計算機 網站綜合實訓 網頁制作 課程改革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6)08B-0046-02
一體化課程是將理論學習和實踐學習相結合的課程,它的核心特征是理論學習和實踐學習相結合,促進學生認知能力發展和建立職業認同感相結合的課程。目前國內外關于這方面的研究很多,但是真正有關于網站綜合實訓課程這方面的研究卻很少。網站綜合實訓課程主要培養學生網站開發、網頁制作、網絡規劃、設計、實施、維護和管理網絡的職業能力,本課程擔負著幫助畢業生在未來職業生涯中從計算機操作員向更高層次的網頁設計師、程序員或主管等崗位遷移的重任。課程的開發和實施對提高計算機應用專業人才培養質量、提升畢業生就業能力與就業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學校信息專業部開設了計算機應用專業,它是廣西壯族自治區示范性專業,該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是為企事業單位輸送可以從事計算機網站建設,網絡安裝、維護等工作的中級專業人員。為此,學校開設了網站綜合實訓課程,并將其定位為本專業的核心課程。它是中職二年級下學期開設的課程,是學生出去實習前最后一個學期開設的實訓課,是幫助學生獲得計算機中級網絡管理員職業資格證書,學生畢業作品制作的重要課程,是以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開發為指導開發和實施的一門學習領域課程,但網站綜合實訓是一門綜合性較強的課程,目前很難找到好的教材與之適應,也無單獨的關于網站綜合實訓課程的標準可以參考。
基于此,學校成立了課題組,開展中職網站綜合實訓一體化教學的實踐與探討。
一、項目成果的主要內容
(一)制定課程標準,整合課程內容
課題組成員在進行充分的企業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對專業所對應的崗位進行分析,對每個職業崗位進行工作任務分解,確定專業人才培養的方案。根據人才培養方案和崗位的實際需求,將課程內容進一步優化;根據崗位工作任務的不同,對通過調研收集回來的工作項目進行篩選和改編,以工作任務(項目)為主線,整合網站綜合實訓課程內容,制定新的課程標準,開發編寫校本教材。
由于這是一門綜合實訓課程,學生在上這門課之前已經對網頁制作課程有了一些了解,基于此明確了該門課程教學的總體目標:主要以培養學生綜合運用DREAMWEAVER、FIREWORKS、PHOTOSHOP、FLASH軟件制作綜合類網站的職業能力為主。最后確定了6個典型的工作任務作為教學的內容。分別為:校園網制作、服飾網制作、企業網制作、賽務網制作、旅游網制作、個人網站制作6個模塊。同時,結合學生的基本情況,制定相應的教學計劃、學習目標。對教學內容所需要的教學設備、工具、材料進行分析,對評價模式進行新的改革等。
(二)按照新的課程標準和課程內容,開展實訓教學
2014—2015學年下學期網站綜合實訓課程按照新的課程標準和課程內容,開展實訓教學。教師在實施過程中進行了如下的工作:
1.充分備課:逐步確立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教學理念,組織課題組老師集體備課,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結合教學工作頁,進行科學合理的教學情境設計。
2.認真上課:教師按照集體備課中確定的教學目標和教學設計實施課堂教學。把企業的真實工作案例引入進來,比如:制作南寧六職校校園網站,制作深圳市彩秀科技公司網站等,學生通過真實案例的制作,既積累了真實的作品,也對以后參加實習工作提供了很好的基礎。
3.全員聽課:所有課題組老師實行全員聽課制作,在兩年中本課題組成員聽課達30人次,組織校內公開課8次,校內研究課10次。
(三)資源庫建設
根據6個典型工作項目,開發團隊人員編寫出針對性強、可操作性強的具有中等職業特色工作情景的工作頁,完成了教學教案的設計。并收集好各個項目所需的教學資源包,該資源包包括:講義,課件,學生工作頁,評分表,教案,實驗素材效果,學生作品。此外課題組成員共同搜集多媒體素材庫資料。合作拍攝部分示范課錄像,針對實訓課內容,制作多媒體課件,完成課程研究、課程評價和課程考核等。
(四)開發編寫《網站綜合實訓》教材并在機械工業出版社出版
編寫《網站綜合實訓》課程教材,該教材在2006年2月在機械工業出版社出版。
二、項目成果的主要特色
(一)教學方法的改革
1.采用角色扮演法,讓學生融情于景,在真實的工作情境中學習。在網站綜合實訓課程教學中,為學生提供一個仿真工作情境,身臨其境地按設定崗位的職責、工作任務、操作流程、人際協調等提出解決方案及進行實際操作。整個課程我們共分為6個學習情境,分別為:校園網的制作、服飾網的制作、企業網的制作、賽務網的制作、旅游網的制作、個人網站制作。所有的項目既有整體的學習情境,也有單元學習情境,所有學習情境設計立足于工作過程,按照認知學習規律和職業成長規律來實施基于工作過程的學習情境設計。
2.采用引導文教學法。針對該課程是一門以工作流程為主線的課程,根據課程內容特點,我們采用“引導文”教學法,整個教學過程給學生以工作頁的方式呈現,該方法可以讓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自主完成工作,如校園網制作工作頁、服飾網制作工作頁、企業網制作工作頁等。
3.采用項目教學法。與企業深度合作,把企業真實的項目引入教學中,真正實現“教、學、做”一體,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也完成一個真實的項目。
4.充分應用互聯網技術。在項目的實施過程中引入“威客”“博客”,學生邊學習,邊做任務,同時也獲得物質上的收益,增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二)評價方式的改革
本次課程改變了原有的學生做練習,老師主觀評分的評價模式,構建多樣化的評價體系,在評價體系中學生自評、同學互評、教師評價相結合,可從多個方面、多個角度對學生的學習活動進行更全面、更科學的評價,我們將每個模塊都設計了新的評價表格,一學期教學下來,實施新的評價方式后,學生的學習興趣更高,同時也促進了教學效果的提升。
三、項目成果教改成效
(一)專業實訓教學成果顯著
我們首先在2014級網絡班《網站綜合實訓》課程中就采用了新的課程模式,運用我們新設定的課程標準,按照我們編寫出來的實訓教材,采用引導文教學法、項目教學法、角色扮演法等,運用多元化的評價模式進行教學,教學成果顯著,可以說比傳統教學有了很大的進步。圖1就是學生成績和上一屆(2013級)成績對比情況。
(二)教師教學、科研綜合能力顯著提高
1.在實施課程開發與建設過程中,加強經驗總結與反思,形成優秀的教學案例和教學論文。并推薦優秀論文或教案參加南寧市、廣西區教育教學論文或教案評比;或推薦優秀論文到相關核心刊物上發表。在課題研究期間課題組老師撰寫論文10篇,在核心刊物上公開發表論文6篇。
2.在實施課程開發與建設過程中形成了工作過程系統化教學的教學設計,并通過研討會、說課、公開課、競賽等形式,向全校教師及南寧市和廣西區相關學校教師進行成果的推廣。在課題研究期間課題組老師組織校內公開課4次,校內研究課2次。
(三)促進了計算機專業實訓室建設
通過本次課程的開發與建設,建設功能配套完善的平面設計實訓室一間。實訓室建設過程中,到企業充分調研,了解企業的車間設置、布局、儀器設備的擺放,并結合學校實訓室實際情況進行重新布置,搭建企業內外部環境相適合的實踐教學平臺,使學生在真實的職業環境中體驗,達到培養學生專業技能與崗位適應能力訓練的目的。在課題研究期間我們還完善了計算機應用實訓室企業文化建設制度,重新布置四間計算機應用實訓室,一間起點動漫實訓室。通過實訓室的建設,讓學生的學習環境與真實的工作環境相接近。
四、本項目研究中存在的問題與今后的研究設想
1.教師的綜合能力需要再提高。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其一,教師的角色發生了轉變,備課量大大增加,從過去的知識傳授者轉變為教學的策劃者、組織者、引導者,不但要進行教學的實施,更重要的是還要進行教學項目的開發設計、計劃制定、材料(工具、設備、資料)準備、總結評價。其二,由于教學項目是根據教學目標和生產實際設計的,對教師的知識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要在職業學校里全面推行項目教學法,必須加強對教師的培訓。
2.進一步做好市場調研。市場調研是職業學校開發課程的基礎,因此,應密切關注社會發展和企業崗位需求變化,根據與崗位相適應的職業技能要求適時調整專業課內容,始終保持和企業高度的結合與合作,工學結合才能落到實處。
【參考文獻】
[1]伍佳慧,秦紅梅.網頁制作綜合實訓[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6
[2]趙志群.職業教育與培訓學習新概念[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3
(責編 羅汝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