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丹
摘 要: 近幾年,一種新型的觀念開始出現——“醫教結合”。我國康復行業和特教行業中也開始出現“醫教結合”的觀念和方式,使得具有身心問題的兒童能夠通過及時預防,爭取早日復原,融合教育方式更好地進入社會。
關鍵詞: 醫教結合 教育康復 人才培養 創新路徑 對策
殘疾人和正常人存在不同,但他們也具有生存權和尊嚴權。殘疾人參加和享受社會生活的關鍵是要具備健康的身體,康復服務主要是指殘疾人擺脫醫療設備的治療,通過有關機構的專業人才進行相應的服務,具有承受功能復原和社會責任兩方面的內容。
1.“醫教結合”實踐對殘疾人康復事業的意義
最開始,“醫教結合”是一種傳統的說法,主要是指把醫學方式和教育方式進行有效的融合,主要限定在特殊教育、康復醫學教育、臨床醫療和教學相互融合及醫學人才培養的范圍中。隨著時代的發展,“醫教結合”成為特殊教育范圍的專有詞語,得到了很多特殊教育實踐人員和研究人員的廣泛關注。在20世紀90年代的時候,我國一些區域和特殊教育學校中的特殊教育工作人員開始提倡“醫教結合”的思想,并且把“醫教結合”有效地落實到實際行動中。通過不斷地實踐,國內對“醫教結合”有了更加正確的認識。有的學者認為“醫教結合”是現在特殊教育發展的必然選擇,科技和人文的相互融合是現在特殊教育發展的主要潮流;有的研究人員認為醫教結合不符合時代的發展;還有學者認為“醫教結合”需要和特殊教育的實際目標相聯系,根據我國的實際發展狀況,進行區別性對待,注重理論的實際價值,注重其中的公益性作用。
2.“醫教結合”框架下教育康復人才培養的策略
2.1加大教育康復人才的培養力度。
首先,加強復合型教育康復專業人才的培養。在“醫教結合”的大環境中,為了有效地處理康復人才缺失和服務能力低下的問題,國內很多學者發現把康復和教育進行融合是有效的處理方式之一,現在有的培養結構已經開始進行初步的實踐和研究。比如華東師范大學在全國最早構建了言語聽覺康復科學專業學科,在2013年又構建了教育康復專業,而且和上海中醫藥大學進行合作,為培養具有康復能力和特殊教育教學能力的綜合性人才提供了有效的幫助。在培養專業化教育康復人才的時候,特別注重學科的融合和滲透,專業構建的形式需要表現出醫教結合的特點,在構建專業課程的時候,要把教育模塊和醫學模塊通過2:1或是3:1的概率進行劃分。教育康復專業主要是特殊教育和康復醫學的有效融合,主要是為了培養能夠進行特殊教育的人才,而且要具有承擔某項專業康復訓練的綜合能力。在培養教育康復人才方面服務面要廣泛,不但可以在特殊學校、普通學校資源中心進行服務,還可以在康復中心或是民政福利醫院等機構進行工作。再者,要增加普通特殊教育專業構建教育康復選修課程,培養具有基本康復能力的人才。
2.2培育多元的教育康復能力,組建均衡的教育康復人才隊伍。
第一,加強多元化的教育康復能力。隨著科學技術和康復技術的不斷發展,研究出了很多的康復訓練設備,運用新的康復技術和康復設備能夠有效加快殘疾人的康復速度。例如華東師范大學黃昭鳴教授所引領的言語聽覺科學教育部重要實驗團隊研究的“啟音博士”、“啟智博士”等,在康復實踐的過程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在2014年推出的《特殊教育提升計劃》中表明,需要繼續健全和完善教學設備和康復設備,使得殘疾學生能夠進行針對化教育和康復訓練。要讓特殊教育學校配備相適應的教育教學和康復訓練設備等,進行“醫教結合”實驗,研究教育和康復結合的特殊教育形式,強化對特殊教育學校安排教育教學和康復設備的支持力度,使得殘疾兒童能夠進行康復訓練,并且得到完善的康復設備的幫助。所以,在教育人才培養中要對學員進行康復技術和設備使用的引導,使得殘疾兒童能夠更好地接受康復服務。第二,構建均衡的教育康復團隊。我國現在的康復人才團隊構建存在一定的限制因素,不能順應社會對康復的實際需要。我國殘疾障礙的類型在不斷變化,而殘疾人康復專業團隊如果不及時進行調整,就會導致視障、聽障等傳統康復服務的工作人員較多,但是進行教育、心理和就業等方面的新型教育康復型人才大量缺乏。“醫教結合”合理運用到康復實踐中,不但要強化醫學康復和教育康復的有效融合,還要注重教育康復人才具備專業化的能力,能夠熟練地把握相對應的康復技能,至少要對其中一項康復技能進行熟練的把握,特備是要強化對于智力康復技術的培養強度。
2.3建立教育康復人才專業成長的支撐平臺。
首先,構建非醫療體系的康復人才職業資格認定系統。現在的職業資格認定系統中,教育體系中的康復人才不能得到醫療體系的康復治療師專業技術資格認定,其中康復工作人員的資格不容易得到人們的普遍認定,所以不容易向康復機構和特殊學校提供有效的幫助。為了保證康復行業的規范和完善,并且保證教育康復人才具備相對應的康復服務資格,國家需要構建與之相適應的非醫療系統康復人才資格認定體系,教育康復類人才能夠根據相關的等級資格考試,得到資格證書。并且,根據康復行業的專業性和實踐性特征,在構建相關的等級資格證書考試制度的過程中,需要突破資格制度的限制性因素,對資格進行定時的考核,對康復類人才的崗位條件進行全方位的監督和管理,構建符合特殊教育老師工作特征的考核評價準則和方式,老師職務評價更加偏重于特殊教育崗位教師,要保證康復類專業人員的順利發展,為其構建一體化的工作道路。其次,根據國家要求,對特殊教育進行津貼補助,定時進行心理健康咨詢,并且對優秀的特殊教育加強宣傳強度,針對有卓越貢獻的特殊教育人才進行適當的獎勵。
參考文獻:
[1]張偉鋒.醫教結合:特殊教育改革的可行途徑——實施背景、內涵與積極作用的探析[J].中國特殊教育,2013,(11):19-24.
[2]鄧猛,盧茜.醫教結合:特殊教育中似熱實冷話題之冷思考[J].中國特殊教育,2012,(1):4-8.
[3]陸莎.醫教結合:歷史的進步還是退步?[J].中國特殊教育,2013,(3):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