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以廣西高職高專院校為研究對象,對“十二五”期間廣西高職高專院校的專利數量、專利質量、技術領域、專利分布等進行分析,探討廣西高職高專院校在科技創新能力方面所具有的優勢和存在的問題,提出應加強廣西高職高專院校知識產權的宣傳與教育,加強政策引導完善專利工作管理制度,建立以創新質量為導向的專利評估體系,加強產學研的結合促進專利的轉化,加強優勢領域的創新,加大特色領域的創新扶持力度等,以提高廣西高職高專院校科技創新能力。
【關鍵詞】高職高專院校 科技創新能力 專利 數據分析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6)08C-0006-03
專利是知識產權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體現高校科技創新能力的重要指標。作為我國培養高技能應用型人才的高職高專院校,近年來對知識產權的重視力度不斷加大,專利申請量和授權量呈現快速增長態勢。對高職高專院校專利數據的分析有利于了解高職高專院校專利的現狀及問題,為廣西高職高專院校今后科技創新能力的發展、知識產權教育與管理提供參考。本文以國家知識產權局綜合服務平臺、廣西知識產權局年度工作報告、上海知識產權(專利)公共服務平臺為數據來源,獲取“十二五”期間廣西高校專利數據,對廣西高職高專院校專利狀況、技術領域、專利質量等進行分析,探究廣西高職高專院校科技創新能力,挖掘廣西高職高專院校科技創新的特點、優勢和不足等問題,探索有效提升科技創新能力的措施,促進廣西高校專利及科技創新的發展。
一、數據分析
(一)專利總體情況分析。“十二五”期間,廣西在全區開展全民發明創造活動,全面組織實施發明專利倍增計劃,出臺了一系列促進發明創造的法律、政策文件,使廣西創造發明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十二五”期間,廣西專利受理量突破10萬大關,達120940件,發明專利76692件;專利授權41421件,其中發明專利8781件,分別是“十一五”時期的3.5倍和6.6倍。
目前,廣西有34所高職高專院校,經過檢索與統計,“十二五”期間有17所院校有專利申請,共申請專利1009件,僅占廣西專利申請量的0.8%;而廣西本科院校申請專利15226件,占廣西專利申請量的12.6%。從技術創新水平要求更高的發明專利授權情況看,高職高專院校獲得授權88件,也僅占廣西獲得授權量的1%;本科院校獲得授權2315件,占廣西授權總量的26.4%。由此可見,廣西高職高專院校的專利申請量和發明專利授權量占廣西的比重很小,相對廣西本科院校所占的比例也是很低。
(二)專利申請發展趨勢分析。“十二五”期間,廣西高職高專院校專利申請量和授權量基本保持相同的發展趨勢(見圖1),在“十二五”之前,各院校申請量偏低,主要原因是缺乏專利保護意識,只有4所學校總共申請了5件專利。2012年廣西在全區開展全民發明創造活動,使廣西專利申請量和授權量得到快速增長,隨著科研經費投入增加,專利意識增強,高職高專院校專利申請量和授權量急劇增長。“十二五”期間,廣西高職高專院校專利申請量年均增長率為469.1%,專利授權量年均增長率為279.6%。預計未來幾年,廣西高職高專院校專利無論是申請數量還是授權數量都將保持一個快速、穩定的增長態勢。專利的迅速增長是因為廣西出臺了一系列促進發明創造的法律、政策文件,以及全民專利意識的增強。由此可見,出臺相應的政策、法規,加強專利意識的宣傳對專利的發展具有明顯的促進作用。
圖1 “十二五”期間廣西高職高專院校專利申請量與授權量走勢圖
(三)專利類型構成分析。我國專利法將發明創造分為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專利和外觀設計專利三種。發明專利是指對產品、方法或者其改進所提出的新的技術方案;實用新型專利是指對產品的形狀、構造或者其結合所提出的適于實用的新的技術方案;外觀設計專利是指對產品的形狀、圖案的結合或者是對其色彩與形狀、圖案的結合所做出的富有美感并適于工業應用的新設計。其中,發明專利需要進行實質性審查,其技術創新水平和含金量高于實用新型專利和外觀設計專利,更能代表一個學校的科技創新水平。“十二五”期間,廣西高職高專院校專利申請中發明專利數量為560件,實用新型為404件,外觀設計為45件,占比分別為55.5%、40%和4.5%,表明廣西高職高專院校專利的發展更注重技術創新水平的提升。
(四)專利分布情況分析。表1為“十二五”期間廣西高職高專院校專利申請量排名前十名。從表1可以看出,廣西高職高專院校專利申請量分布不均衡,主要與院校專利保護意識、科技創新能力、學科方向、專業設置等因素有關。申請專利前三名的分別是廣西職業技術學院,柳州鐵道職業技術學院和柳州職業技術學院,申請專利數量分別為283件、254件、233件,分別占廣西高職高專院校專利申請總量的28%、25.2%、23.1%。這三所高職高專院校申請專利數量合計共有770件,占專利申請總量(1009件)的76.3%,表明這三所院校專利意識強,具有較高的科技創新能力。申請專利數量排名前十名的高職高專院校中,南寧占5所、柳州占4所、桂林占1所。顯示出廣西各地市高職高專院校的專利產出極不平衡,主要集中在南寧、柳州、桂林等經濟發展比較快的地區。
(五)專利技術領域分析。國際專利分類(International Patent Classification,IPC)是目前世界各國專利機構常用的專利分類方法。它是按照專利的技術領域進行分類,將相同技術主題歸在同一分類號,因此根據專利IPC分類可以對專利技術領域進行統計。從表5可以看出,廣西高職高專院校專利申請在 IPC中的7個部類中的分布情況。集中程度最高的為G部363件,占總量的35.98%;其次為B部217件,占總量的21.51%;排名第三的為A部130件,占總量的12.88%。排名前三的部類合計710件,占總量的70.37%,表明這3個部類是廣西高職高專院校技術創新的重點領域。這些領域也是國家的科技發展方向和熱點,與廣西各高校的重點學科基本相吻合,但沒有反映各院校自身的特色學科研究領域。由此可見,廣西高職高專院校在技術創新方面能夠以自身的重點學科為依托,但體現各院校自身特色學科專利較少。
二、結論
第一,“十二五”期間,廣西高職高專院校科技創新能力和專利保護意識不斷增強,但由于專利工作起步較晚,目前廣西高職高專院校的專利意識不高,科技創新能力還相對弱薄。雖然“十二五”期間申請量年均增長率和授權量年均增長率都高于廣西及廣西本科院校,但專利的申請總量很低,在廣西整個科技創新領域中占比很小,申請量和授權量分別僅占廣西專利總量的0.8%和1%,高職院校受自身條件和能力所限,專利授權率還遠遠不能與廣西本科院校比肩。
第二,廣西高職高專院校專利發展不平衡,各院校的科技創新能力與實力差距較大。近年來,雖然廣西高職高專院校的科技創新能力和專利保護意識不斷提高,但院校之間的差別很明顯,并有不斷拉大的趨勢。其中,僅廣西職業技術學院、柳州鐵道職業技術學院和柳州職業技術學院這3所院校就占總申請量的76.3%,在廣西高職高專院校科技創新體系中處于領頭羊的地位,專利申請和授權數量在廣西高職高專院校中遙遙領先。而在廣西的34所高職高專院校中還有17所沒有專利,這和廣西社會經濟的發展趨勢很不協調,也跟廣西各高職院校科技創新考核機制中忽視知識產權相關指標有關。
第三,“十二五”期間,廣西高職高專院校專利得到快速發展,申請量和授權量數量逐年增長,其中發明專利占主要地位,專利保護意識逐步提升,自主科技創新能力也不斷提高。但作為培養高技能人才的應用型高校,應該根據自身特色,結合當地經濟發展的需要,以應用研究為主,采取與地方企業、科研院所聯合開發、聯合申請的方式,產出以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為主、發明專利為補的專利。
第四,廣西高職高專院校專利技術領域分布集中于各校的重點學科領域,但跨學科跨學校及與企業的聯合申請幾乎沒有,也沒有形成具有自身行業特色技術領域的專利群。
三、建議
(一)加強知識產權的宣傳和教育。我國專利法已經實施了20多年,全國各地都進行了多種宣傳和教育普及,而在高職高專院校很少進行宣傳和教育,真正了解并參與這些活動的只是部分科研管理人員,許多從事科研工作的教師對專利的相關法律法規了解甚少。廣西高職高專院校專利工作起步較晚,努力提升科研人員的專利意識尤為必要,應加強科技創新政策的推廣和知識產權宣傳與培訓,培養科研技術人員對最新研究成果申請專利保護的意識,指導科研人員對符合專利“新穎性、創造性、實用性”的成果,應首先申請專利保護,再公開發表論文、成果鑒定,從而能夠有效地保護知識產權,營造鼓勵科技創新和保護知識產權的良好氛圍。
(二)加強政策引導,完善專利工作管理制度。為了進一步提高廣西高職高專院校的專利發展水平,一是需要政府部門加強政策的制定,引導和激勵各高校加強與地方企業相互協作,資源共享,共贏發展。二是各高校要根據技術創新要求,不斷完善制度創新,專利工作是科技創新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學校專利創新工作應結合自身的特點完善科研成果獎勵辦法、成果轉化獎勵辦法等管理制度,通過獎勵機制來激勵科研人員申請專利的熱情。目前,許多高職高專院校都將專利授權列入科研工作量考核中,這種方式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科研人員申請專利的積極性,但導致專利數量多而質量不高的現象。建議學校在獎勵制度上從專利授權逐步轉向專利的實施和轉讓上,讓科研人員能夠通過對市場的調研而取得專利來提高專利成果轉化率。
(三)建立以創新質量為導向的專利評估體系。對高職高專院校專利的考核評價,不僅要考核專利的數量指標,還需要加入體現專利質量的指標。高職高專院校專利管理部門需要對科研人員提交的專利申請材料進行技術審核和評估,對沒有實用價值的專利申請不予辦理。另外,對學校已獲得授權而沒有實施或者轉讓的專利重新進行評估,對沒有市場價值或者難于轉化的專利給予放棄,將專利年維持費用于有價值的專利。
(四)加強產學研的結合,促進專利的轉化。廣西高職高專院校具有較強的技術研發能力,專利技術涵蓋了多個學科領域,但獲得授權的專利成果轉化率極低,最主要的原因是與市場脫節,所獲得授權的專利技術在社會實際應用中無法實施。而廣西有數量眾多的中小企業集群,當前正需要產業轉型升級,對科技創新有巨大的需求,而中小企業本身的技術創新能力有限,迫切需要進行產學研合作。因此,一方面,要努力提升高職院校專利轉讓、實施許可等成果轉化的意識,搭建專利成果交易平臺,健全專利成果轉化機制,加強產學研的結合,促進專利技術的轉化和應用;另一方面,需要政府部門出臺相關政策,支持院校與當地企業、科研院所聯合參與專利技術研發,通過建立合作平臺與機制,加強院校與企業的聯系,引導企業資金和技術參與專利的申請和維持環節,同時使研究出的技術成果能及時有效轉化,以產生更多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五)加強優勢領域的創新,加大特色領域的創新扶持力度。廣西高職高專院校應繼續加強物理、運輸、人類生活需要、電學等專利技術領域中的技術創新,提高這些領域在產業中的技術競爭力,對產業發展與服務地方經濟創新發展形成有力的技術支撐。各高職高專院校應結合自身的行業特色,共同與本專業學科的其他高校、科研院所、企業等合作進行專利技術研發,集中力量加快本行業關鍵技術的攻關。同時,加大科研經費投入,有針對性地扶持推動特色專業產業的技術改造升級,能夠在本行業技術領域中形成自己的特色,構建有自身行業特色的核心專利群。
綜上,在知識、技術促進經濟發展的時代,高職高專院校作為我國科技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各地政府出臺了一系列促進專利發展的獎勵政策,高職高專院校的專利數量得到突飛猛進的發展。但是,高職高專院校專利存在質量不高、發展不平衡、專利特色不鮮明問題。為此,我們應當依據學校自身特色,加強知識產權的宣傳和教育,加強政策引導完善專利工作管理制度,建立以創新質量為導向的專利評估體系,加強產學研的結合促進專利的轉化、加強優勢領域的創新,加大特色領域的創新扶持力度等,使高職高專院校的科技創新能力在廣西社會經濟發展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廣西壯族自治區教育廳.廣西高校名錄[EB/OL].(2015-02-13)[2016-03-15].http://www.gxedu.gov.cn/Item/149.aspx
[2]廣西知識產權局.深化改革激勵創新努力建設知識產權強區[EB/OL].(2016-02-29)[2016-03-15].http://www.gxipo.net/gx/zs/gxdt/20160229/35855.html
[3]何文波.廣東地區高職高專院校發明專利現狀分析[J].廣州城市職業學院學報,2013(3)
[4]王康,侯元元.山西省高校專利發展現狀分析[J].山西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3)
【作者簡介】李景相(1981— ),男,經濟師,柳州鐵道職業技術學院科研處主任干事。
(責編 王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