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申
摘 要:新課程指出:課程教學必須突出“以學生的發展為本”,注重學生的親身體驗,讓學生主動獲取知識,并在參與的過程中發展思維,培養能力。因此,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向學生充分提供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放手讓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豐富的數學活動經驗,以提高數學課堂的有效性。
關鍵詞:做數學;說數學;用數學
對孩子最大的愛不是呵護,更不是溺愛,而是信任與放手。放手絕不是放棄,它依然充滿關心,它不排斥博大,不排斥盡職,卻更深刻地體現出對學生的尊重、無私和信賴。只有這樣才能最終形成一個以學生為主、老師為輔的鮮活而和諧的課堂,讓教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得自信。在此談談我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一些
體會:
一、放手讓學生“做數學”
心理學家皮亞杰說:“兒童的思維是從動作開始的,切斷動作與思維的聯系,思維就不能得到發展。”在小學整個學業學習中,一年級學生因年齡小,故其好動、好奇心強、注意力易分散等特點依然存在。因此,教學中更應多采用動手操作的方式來吸引學生的參與,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例如,我在教“立體圖形的初步認識”時,課堂上我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合作學習,一起將所帶的物品進行拼搭。一時間,孩子們情緒高漲,個個躍躍欲試。小手比劃著、拼擺著,小嘴說著,小腦袋晃動著……忙得不亦樂乎!這時我在孩子們中間巡回指導,當走到第二組時,我發現一個平時調皮的小男生手中拿了一個大大的西瓜球,這個球的大小竟然和籃球不相上下,怎么可能拼搭呢?我當時認定他一定是故意在搗蛋。這時我質問道:“這么大的球,你怎么拼搭出圖形來?”我生氣地走開了。一會兒每個小組的孩子們都陸陸續續地拼出一份份非常漂亮的作品。看,有的拼出了汽(火)車、火箭、高樓、美麗的花園、電腦、機器人,真是難以想象,這些作品是出自一年級孩子之手。接著,每個小組要上臺介紹自己小組的作品。這時第二組學生介紹了他們小組的作品,他們設計的是一個機器人,當我看到這個機器人時,我驚呆了。他們把那個西瓜球放在杯子上,做成了機器人的腦袋。我笑瞇瞇地問:能說說你們在拼搭機器人的過程中遇到什么困難嗎?這時,那個帶西瓜球的男孩告訴我:我們在用這個球拼圖形時,發現把球放在桌面上,球就來回滾動,沒法拼,這時我們一起想到個辦法,就在球的下面放一個水杯,這樣球就固定住了。我表揚了他們,我慶幸給了他們一次動手的機會,同時也給了他們一個說明自己發現和創造的機會,我在慶幸,沒有扼殺孩子們的靈動思維。
二、放手讓學生“說數學”
我在十幾年的教學中深深地感悟到,在數學教學中“說數學”與“做數學”是同等重要的。老師經常當心孩子的話說不完整,出于關愛孩子,他們往往替孩子說,我認為訓練孩子說話最主要的就是放手讓他們去學、去說。小組、同桌合作交流是一個非常好的學習方法,能讓學生有充分的動腦思考、動手操作、動筆嘗試、動口表達的機會。在小組交流的過程中,即使不愛發言的學生,在小伙伴面前也會無拘無束,發表自己的意見。學生在熱烈的討論中彼此聽取意見,了解別人的想法,這樣有利于學生用不同的思維方式探索和思考問題,促使思維水平進一步提高。例如:“比較大小”一課中的練習“選哪個釘子好”一題,在學生獨立思考的基礎上,組織他們進行交流,有的學生說選那個最長的釘子,那樣能把凳子釘得牢,也有的說用不著那個最長的,選中間一個不長不短的就可以,不信咱量一量……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了尊重,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參與討論,在討論中可以發表自己的見解,將自己的想法告訴其他同學,傾聽其他同學的意見,這種合作學習增加了信息交流量,提高了自己的認識水平。課堂上我們應該多給學生一些思考的空間,多給學生討論交流的空間,讓學生擁有說的機會,在說的過程中孩子們的思維在碰撞中就能迸發出創新的火花。要不斷地鼓勵孩子,不要小瞧我們的孩子,給他們創設一個寬松愉悅的教學環境,孩子們就能把他們的聰明才智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來,這樣的數學課堂才能煥發生命的活力。
三、放手讓學生“用數學”
學數學的最終目的是讓學生會“用數學”——也就是要讓學
生懂得更深層次的思考,這是一種質的提高。我們要舍得放手,讓學生用數學課上所學的知識去解決身邊的難題、生活中的問題,從而培養他們思考的能力。因為學到的知識學生只有落到實處才能體現知識存在的價值,學生的印象才能深刻、才能算得上是真正的理解。
例如:學習“百分數的應用”時,我課前先引導學生到銀行、商店去調查,了解關于存款、取款、利息、打折等方面的一些知識,課堂上聯系生活實際提出有關利息和打折等方面的問題,讓學生分組進行研究解答。又如,學習了“平移和旋轉”后,讓學生課外去尋找生活中“美麗的花邊”,也可以自己設計“花邊”,讓學生欣賞和體會生活中數學的應用和美。再如,學習“認識小數”時,課前可以讓學生到超市熟悉各種商品的價格,初步認識小數,了解它表示什么意思,課上交流討論……能學以致用的知識才是學生真正感興趣的,學生通過這樣的學習,既學會了知識,又體會到學習數學的價值。
綜上所述,教師在教學中更重要的是把表現的機會讓給學生,鼓勵學生多動口說,多動手做,多動腦想,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也只有讓學生盡情地享受數學知識在解決生活問題中給學生帶來樂趣、成功快感的同時才能真正地完善教學。要發揮好學生的主體作用就要懂得該“放手”時就放手,只有這樣,我們的課堂才不失精彩!
參考文獻:
武友松.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對策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