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遠遠
摘 要:教學活動是師生積極參與交往活動、共同發展的過程。通過師生互動,能夠讓教師考慮更加廣泛的疑難問題,引發他們對教學內容的思考,彌補教學中的不足,提高教學的業務水平。師生互動不僅有利于學生知識、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構建,而且也有利于教師素質的全面提高,促進師生的共同發展。
關鍵詞:小學數學;師生互動;共同發展
“師生互動”這一課堂教學理念并不是新生事物,而是自古就有的。無論是中國古代孔子與弟子的座談還是古羅馬教育家昆體良提出的“教是為了不教”都或多或少地在形式和內容上成為“師生互動”的先導。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教學活動是師生積極參與交往活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有效的數學教學活動是學生學與教師教的統一,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體,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
一、小學數學師生互動的意義
數學學科具有自己的獨有特點,包括嚴密性、抽象性等方面,而這種獨特性也要求數學教學注重師生互動,從而提升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優化教師教學方法,實現教學目標。而且,小學數學師生互動對學生發展也有著很大意義,有利于學生對數學的熱愛,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態度,豐富學生的數學知識,提升情感和價值觀。最后,小學數學師生互動對教師教學水平的提高也會起到促進作用,因為通過師生互動能夠讓教師考慮更加廣泛的疑難問題,引發他們對教學內容的思考,彌補教學中的不足,提高教學業務水平。
二、農村小學數學師生互動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農村小學數學在開展師生互動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績,特別是提高學生參與數學的積極性,彌補了農村小學數學教學在硬件設施方面的不足,學生的數學成績也相對有所提升。但是與預期相比還存在一些問題,詳細來說主要包括:(1)教師互動意識模糊,通過對農村小學數學教師的訪談可以發現,很多教師對課堂師生互動理解還存在模糊現象,局限于師生的一問一答,而這種互動對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非常有限,學生依然處于被控制者的角色,沒有進行科學的師生互動,也沒有建立互相尊重的關系,通過師生互動構建知識只是一種理想。(2)師生言語互動存在表象性互動,不少教師還存在師道尊嚴的思想,在教學過程中不尊重小學生的人格,甚至直接否定學生的觀點,導致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受挫,不利于教學的正常進行;而通過大量調查可以發現,輕松、和諧的氛圍能夠消除學生的學習心理障礙,有利于學生集中注意力,所以更需要師生之間建立平等的關系,進行真實的互動。(3)教師利用非言語行為引導學生互動明顯不足,非語言就是教師的肢體語言和輔助語言,包括說話的音調、音量、手勢、眼神等,由于小學生的智力水平有限,在音質、韻律等方面理解不足,而教師在進行小學數學教學時并沒有過多地關注非語言方面的引導,經常無法控制自己的非語言行為,將自己的個人感情隨意流露在臉上,從而影響學生的正常學習,造成師生之間不和諧因素的產生。
三、提高農村小學數學師生互動有效性的對策分析
1.從學校的角度分析
農村學校應該鼓勵數學教師使用各種各樣的方式與學生進行互動。目前,很多地區的學校都進行花樣教學,在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的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但在很多農村小學,由于校領導或者家長的觀念守舊,很多年以來,教師和學生的互動僅局限于課堂上的講授和偶爾的課下交談。這樣的互動模式使教師和學生之間難以進行良好的溝通,不僅不利于教師教學工作的開展和學生學習效率的提高,甚至可能造成教師和學生之間的誤會。因此,這種互動模式亟須改進。所以,學校方面應該對本校的教師情況、學生情況和教學資源進行全面了解,然后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鼓勵教師使用自己擅長,并且學生也接受的互動方法與學生進行互動,提高教師和學生的互動有效性,進而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2.從教師角度來分析
教師是教學工作中的主體,農村小學數學教師應該轉變自己的教學觀念,樹立正確的互動理念,應該將自己的教誨直接進入學生的心靈深處,尊重學生的自由發展,建立以人為本的新興教育理念,從而創造自由平等的環境,讓學生在課堂上產生靈感,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實現自由發展。同時還需要加強對教師的培訓,提高他們的教學能力,提升他們的教育信念,讓教師在新課改形式下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成為學生小學教育的引路人。同時,教師還需要加強非語言行為的輔助,要以實現教學目的為出發點,選擇有利于課堂教學的非言語行為,營造和諧的教學環境,增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3.從學生角度來分析
學生在師生互動中不能夠成為消極被動的接受者,而是要成為學習的主人,所以應該鼓勵學生主動與教師進行互動,將學習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及時向教師反映。學校和教師應該重視學生學習積極性的發揮,將學習主動權交給學生,實現小學數學教學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變,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他們掌握數學知識的意愿,變為“我要學”的狀態。
總之,師生互動不僅有利于學生知識、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構建,而且也有利于教師素質的全面提高,促進師生共同發展。
參考文獻:
湯偉珠.把握小學數學課堂師生互動的“三個度”[J].內蒙古教育,20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