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通
小時候,我以為你很美麗,領著一群小鳥飛來飛去;小時候,我以為你很神氣,說上一句話也驚天動地。長大后我就成了你……
歌詞中描繪的是一位教師的光輝形象。現實中,我的父親就是一名教師。“四度春風化綢繆,幾番秋雨洗鴻溝。黑發積霜織日月,粉筆無言寫春秋。蠶絲吐盡春未老,燭淚成灰秋更稠。春播桃李三千圃,秋來碩果滿神州。”這也是我父親生前最喜吟誦的詩句。我深知,這也正是教師這一神圣職業的真實寫照,我的父親終生為之奮斗。我曾見他,在黑板上瀟灑地寫下遒勁有力的漢字;我曾見他,在課堂上幽默地與學生交流;我曾見他,在操場上真誠地勸導頑皮的學生。我也知道,他的學生無一例外地喜歡他、尊敬他。正是由于這家庭熏染的緣由,我從小就以父親為楷模,心中燃起夢想的火花,那就是做一名人民教師,登上三尺講壇,培育芬芳桃李。
自古學者必有師,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教師是千百年來受人尊敬的職業,也是清貧、奉獻與操守的象征。教師對學生的愛不應該只停留在表面意義上,新型的師生關系要建立在民主平等的基礎之上,教師要充分尊重和理解學生,不應該以分數作為評價學生的標準,教師不但要教給學生知識,還應該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教育學生如何做人、如何處世,讓每位教師盡最大可能走進孩子們的內心世界,用心與每個孩子交流,在生活上、思想上、行為上給予學生正確的引導,同時加強與學生家長的溝通,使我們每位教師的師德素養得到較大提升,每一位教師也在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詮釋師愛。
人性本善,我始終認為,不能因為“僅幾個跳梁小丑”就否定整個教師群體,正像不能因為太陽有黑子而否定太陽的光芒,不能因為白玉有瑕疵而否定白玉的皎潔一樣,我們應該看到,在我們教師群體中更多的是“大美、大愛”。我們不會忘記四川地震中,譚千秋老師用身體保護學生逃脫死神之手,自己卻被砸得血肉模糊;我們不應忘記,黑龍江省佳木斯市教師張莉在危急時刻奮力救出學生,自己卻被撞傷致高位截癱;我們不應忘記,河南省許灣鎮希望小學李靈老師在暑假里頭頂烈日騎著破舊的三輪車穿街過巷,一斤斤地回收舊書本,用汗水載回孩子們的“精神食糧”;我們不會忘記,李桂林、陸建芬老師扎根彝寨24年,在崎嶇的山路上點燃知識的火把,在寂寞的懸崖邊拉起孩子們求學的手;我們也不會忘記,南京師范大學的尹宗利教授因病不能繼續給他的學生上課,便買了禮物送給他心愛的學生,并向學生鞠躬道歉。想到他們,我終于釋然了,心也寧靜了。
教師是人類知識的傳播者,面對社會不斷進步與發展的客觀現實,作為教師所掌握的知識也應該適應社會的發展,要不斷更新,教師要用知識不斷充實自己,只有通過不斷的學習,才能更好地勝任這份工作,所以教師要成為終身學習的楷模。教師還要適應當前的教育形勢,教育教學觀念要與時俱進,在教學工作中要不斷改進教育教學方法,課堂中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是教學工作的主導,對于學生的學習給予有效的指導,要以學生的需求為出發點,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不斷提高學生的能力。南京師范大學的尹教授因病不能上課便給學生買禮物并鞠躬道歉,彰顯了一名人民教師的高尚風范。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而一個利字當頭的教師,會在學生面前散發出怎樣的丑態?一個利欲熏心的教師,如何向他的學生傳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華民族自古尊師重教,并將這一傳統視為社會文明進步之基。教師不僅是授業的經師,更要做傳道的人師,其道德操守、行為舉止向來受到嚴格的約束。
教師之愛,在于愛崗敬業。我們所從事的職業“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我們應忠于職守。如果我們不去恭敬地做好它,也許將來的某一天就會失去生存的基礎;雖然每一節課也許只是為學生講解了一個知識點,演算了一道習題、解決了一個教學難點,但也就是在這一個個知識點的連接中,培養和造就了祖國的棟梁之才,繼承和發展了祖國悠久的燦爛文明!
“凡學之道,嚴師為難。師嚴,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學。”(《禮記·學記》)這就是人們通常所說的“師道尊嚴”。社會重視教育,尊重教師,首先是由于教師德高身正,嚴于自律,所以教師必須從自身做起,修身養德,致知力行,方能做好教育工作,贏得尊重。作為教師,無論世事如何變遷,不管社會如何拜金、怎樣功利、怎樣物欲橫流,都要不為之所動,都要保持應有的清高。要堅信,教師永遠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唯其如此,教師才能永遠受到社會的尊敬,受到人們的尊敬。總有一天,我們教師會以自己桃李滿天下而欣慰地說:雖然這是一份清貧的事業,但我無怨
無悔!
參考文獻:
張愛蓮.小學語文教學中的經典教育探討[D].山東師范大學,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