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雅麗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應重視口算,加強估算,提倡算法多樣化。結合我們的教學,口算教學所占的課時居于首位,這足以說明口算教學的重要性,再加上我校高效課堂的開展,小學數學教學中口算教學的有效性問題便凸顯出來。口算則是一切計算的基礎。我覺得提高口算教學的有效性以及提高學生的口算能力是很有必要的。從事了三十多年的小學數學教學,我發現學生學習數學的過程中,做題的效率越來越低,也就是說做題的速度和正確率都比較低,口算能力普遍較差,是數學成績提高不了的一個重要原因之一。
一、加強基本口算練習和記憶性訓練,夯實口算基礎
100以內數的加減法、表內乘法、因數是兩位數的乘、除法都是基本口算內容,應熟練掌握。我在教學這部分內容時,對基本口算進行天天練,對于學生不易掌握的或易錯之處突出練。在安排鞏固練習時,我按鞏固基礎知識、提高運算基本技能和形成技巧這樣的順序進行。如,在教學表內乘法時,先找出表內乘法口訣共有多少句,再找出每句口訣的特點。強調學生要在理解的基礎上來記口訣,不搞死記硬背,進行有計劃、有步驟的訓練。在學生熟記口訣后,還加入了一些口訣練習題進行訓練。如:“( )七四十二”“( )九三十六”“( )×8=32”等。對于表內除法,當商大于除數時,學生普遍存在用口訣求商有困難的問題,比如45÷5,42÷6,63÷7,學生分別先想到的總是5、6、7的口訣。所以,在指導學生背口訣表時,我不僅要求學生熟練地橫著背、豎著背,還要求學生會拐彎背,目的是強化表內的乘法,同時強化學生的口算能力。
除了加強基本口算外,適當的記憶性訓練也是不可少的,尤其是四年級的簡便計算,需要學生觀察數字特征,尋求簡便方法。一些常見的運算在現實生活中也經常遇到,這些運算有的無特定的口算規律,必須通過強化記憶訓練來解決。比如,25、125這兩個數的2倍、3倍一直到9倍的值,熟記4個25是100,8個125是1000,不管是平時作業還是現實生活,使用頻率很高,所以一定要牢記并熟練運用。
二、講究訓練形式,激發口算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為了提高學生的口算興趣,寓教于樂,我結合教學內容,讓學生每天視算或聽算10道題目。視算練習就是采用看練習題來計算,如看,口算卡片算、用活動口算卡算、用口算表算,形式可采用按座位順序算、小組算、橫排算、豎排算,像開火車似的一個接一個很快說出得數。聽算練習,老師口頭念題,讓學生在口算本上寫得數。老師念完題,找學生報得數。也可以連續找幾個學生報得數。這種練習形式難度大些,需要學生認真聽,積極地思考,迅速地計算,耳、腦、手、口并用,這種練習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注意力。
另外,我還講究利用形式的多樣化進行訓練。如用指名接龍游戲、競賽、搶答等方式;用卡片、小黑板、撲克牌、動畫進行視算;結合聽算說得數等進行口算訓練;采用多種形式進行口算訓練,這樣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口算興趣,還能培養學生良好的口算習慣。
三、注意探索規律,提高口算速度
口算能力的培養并非一蹴而就,它需要根據學生知識水平的增長,適時地引導、提升,應注意探索規律,在提高學生對數據特征的觀察力、試題的變形能力以及數學的推理能力等方面加強訓練,提高學生的口算速度。如:
1.用“湊整法”口算。①加數“湊整”,如26+5+4=?②運用減法性質“湊整”,如50-13-7=?③連乘中因數“湊整”如,25×14×4=?
2.運用“分解法”口算。如,25×32把原式變成25×4×8來計算。
3.運用運算律口算,如加法的交換律、結合律,乘法的交換律、結合律、分配律來計算。
4.化小數為整數口算。由于四年級學生在學習小數四則運算時,已經有了整數四則運算的基礎,但小數點的出現又使學生在視覺上覺得不太習慣,因此在小數四則運算的口算時,可以先把小數看作整數計算。
在訓練中,我注意循序漸進,先示范再指導,扎扎實實,提高學生的口算能力。
四、增強口算意識,養成口算習慣,加強綜合性訓練
培養學生口算能力,重在平時,貴在堅持,也就是說要增強口算意識,養成口算習慣。教師可以利用上課前的3~5分鐘,對學生進行口算訓練。同時,鼓勵學生建立口算練習本,根據學習內容,每天自編10道口算題進行練習,教師根據學生實際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
在平時的教學中引導學生凡是能用口算或部分能用口算的盡量用口算解決,這樣有利于提高學生口算能力和反應速度,同時可以熟練和鞏固口算方法,并進一步轉化為技巧。
總之,培養孩子的口算能力,應該貫穿于整個小學數學教學的全過程。按部就班,循序漸進,要持之以恒,堅持不懈地培養孩子良好的口算習慣,從而提高口算能力,發展記憶能力、思維能力、觀察和分析能力,為以后學好數學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張艷艷.小學數學計算能力的培養[J].吉林教育,201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