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德輝 李納璺
【摘 要】對工作室教學模式進行概述,提出打破固定的分班上課體制、改革課程作業和評估方式、改變課程封閉的上課方式等產品設計專業工作室教學模式的實施措施,并對取得的成績和暴露的問題進行反思。
【關鍵詞】產品設計專業 工作室教學模式 實施措施 反思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6)08C-0058-03
工作室教學模式是以工作室為空間依托,以專業教師為主導,以輔助教學和承接技術項目為主要任務,由教師帶領學生承接和完成生產技術項目,將產、學、研融為一體,最終使學生的綜合專業技術能力得到提高的一種教學模式。作為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工作室通過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形式,將打破目前死板的“填鴨式”教學方式,集合積極的、有能力的學生,采用全新的互動式教學模式進行教學,通過設計競賽和實際項目課題的方式教學,讓他們在學習過程中多出成果、獲得更多成就的同時,也能積累豐富的實踐經驗,同時獲得更大的成就感。通過這樣的模式,利用輻射效應,對其他學生產生影響,引導他們積極、主動地學習。桂林電子科技大學工業設計創新工作室自創辦以來,在工作室人員選拔、上課方式、作業方式和評估等方面進行了摸索,逐漸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管理機制。本文試以桂林電子科技大學工業設計創新工作室為例,對基于創新創業的產品設計專業工作室教學模式構建進行探究。
一、工作室教學模式概述
(一)工作室的籌建
桂林電子科技大學工業設計創新工作室創建初期,工業設計專業面臨由于擴招帶來的學生素質參差不齊的局面,需要將積極努力的學生選拔出來,組成相互協作、相互學習的團隊,同時指定專業教師作為工作室導師,對工作室進行全程的指導和監督。
(二)工作室的運行
在工作室成立時,由于需要將所有工作室成員集中起來,所以設定了專用創新基地作為工作室固定場所,所有加入成員將自己的電腦搬入工作室,分配好位置,然后確定可以作為討論和繪圖的會議室,安排好會議桌,教師可以在這里進行指導,成員也可以進行設計討論。
1.工作室成員選拔和退出。在進行工作室成員選拔的時候,主要依據是專業成績和面試,在大三學生中進行選拔。考慮到工作室制的教學方式主要是考查學生積極參與的熱情,而不是單純看學生的專業成績,所以在選拔時先讓學生自主報名。在報名的學生中,根據學生的專業基礎成績進行綜合評分,然后將3名指導教師集中起來,組成面試評審小組,對每名學生進行面試,給出面試成績,再將專業基礎成績和面試成績相加,進行高低排名,最后擬定前18名學生加入工作室。
成員的退出機制主要包括常規性退出和非常規性退出兩種,前者主要是學生的畢業,工作室成員就自動退出,由下屆同學加入進行補充;而后者的退出則有很多原因,除自己的原因要求退出的外,主要是根據工作室的管理規定,每學期對成員的表現進行打分,低于一定的分值則要求退出,或者平時有異常表現被勸退。
2.規章制度的制定和執行。由于工作室屬于特殊的團隊,成員都是自愿加入的,需要保持長久的設計熱情,主動學習的精神,所以在工作室的運行中,需要有一套完整的工作室制度來進行約束,保證所有成員都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這些規章制度包括工作室管理制度(包括會議制度、考勤制度、衛生制度)、工作室成員考核制度和工作室設計制度等,保證工作室的正常運行。
3.針對工作室教學模式制訂相應的教學計劃。以往針對所有學生的教學計劃,要照顧大部分學生的基礎和學習能力,相對來說不能滿足工作室大部分學生的需要。對此,需要圍繞工作室獨特的上課方式和上課要求,修訂新的教學計劃,將校內和校外結合起來,將理論學習打包,增加互動學習的內容,同時增加設計實踐,直接將所學內容應用于實踐中,具體到課程的安排上,就需要將課程分為理論和實踐兩部分,其中,應使實踐的內容更多地融入到教學計劃中。
二、產品設計專業工作室教學模式的實施措施
工作室的運行是和教學和實踐緊密結合的,所以根據工作室的特殊體質,進行了一系列的教學改革,主要措施如下:
(一)打破固定的分班上課體制
采取的措施主要概括起來是“兩單兩固定”,即“單獨編班”、“單獨選課”、“固定教師”和“固定教室”,這樣可以給工作室營造既規范又自由的氛圍。
1.單獨編班。將工作室成員納入單獨的班來處理,打破原有的分班體制,所以工作室所編班級人數就是18人。同時進行單獨選課,將成員固定為一個班,全班統一選課,這樣做的好處是,工作室成員所分配的設計小組可以在同樣的課程中上課,不至于被分散,也有利于將平時的設計和上課的內容結合起來。這樣的“小組教學”模式,實行交互式、彈性的教學。小組教學具有兩方面的優點。一方面,小組教學符合現代設計企業的日常管理方式,即依據項目來組織團隊進行設計,這對于學生提前感受企業工作氛圍有很有幫助;另一方面,在小組教學模式下,學生的主動性、自主性、創造性和團隊精神、參與意識得到充分訓練。
2.單獨選課。在學生選課時,根據工作室的特點,將工作室成員固定成不同的團隊,一起來選課,這樣可以保證工作室成員可以選到一起,這樣有利于工作室成員一起上課和完成作業,利于工作室相應的工作的開展。
3.固定指導教師。為保證工作室教學質量,挑選具有副高職稱以上專業教師為工作室班級上課,這樣任課教師對工作室就更加熟悉,同時結合自己的專業知識,這樣不僅可以加固學生的基礎知識,還能夠開闊學生的視野。
4.固定教室上課。同時為了讓工作室成員有固定的學習場所,特指定專門的教室作為工作室的固定教室,不管上課還是做作業,學生都可以在這個教室中。同時,該教室配備專用投影和黑板,在上課過程中,主要采用討論式上課方式,讓學生多參與到上課過程中。
(二)改革課程作業和評估方式
1.改革課程作業方式。工作室教學中,作業的布置和完成方式也與目前的教學方式有所不同,盡管安排有部分概念設計,減少或者完全取消虛擬設計的內容,所有的專業課圍繞學生正在參與或者從事的參賽課題或實際項目來完成作業,以課題的形式展開對專業課的教學,課題由小到大、內容由淺入深。教師與學生共同對課題進行探討,針對個案進行研究和輔導。在課題的完成過程中通過引導,充分挖掘、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積極思考、自主學習的能力,強調市場觀念和團隊協作精神,全方位地培養學生的專業素質和技能。
2.增加量化考核方式。采用量化打分機制,分別對于工作室成員的學習成績、參賽獲獎和參賽態度、企業項目成績、專利申請和職業認證四個方面的成績進行量化打分,結合整體的工作態度打分,進行綜合評定,分數從高到低進行排列。
(三)改變課程封閉的上課方式
在以往的工業設計課程教學中,由于受到實際的課堂限制,上課方式只能停留在教師講課和學生聽課上,學生的作業也大多是虛擬課題,很難有直接面對企業實際課題的機會,所以需要進行調整。
1.增加和企業的聯系。工作室其實是一個載體,學生在工作室期間,通過工作室導師的聯系,可以增加和企業的聯系,學生可以定期和不定期的到企業進行參觀考察,實際體驗企業的情況,了解工作流程,這樣學生的設計將更加具有目的性。
2.通過企業實際課題,增加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通過工作室導師或者其他渠道,工作室可以得到更多的企業實際課題,學生通過這樣的實際課題,可以接觸到實際的設計,從而避免了總是從事虛擬課題,不了解實際企業的實際情況的問題。同時,通過和企業相關結構和生產制造人員的接觸,學生也能增加設計的設計經驗。
3.通過企業的實踐,實現學生從學校到企業工作的過渡。工作室其實也是一個過渡階段,學生自從大二或者大三進入工作室,可以直接面對企業的實際課題,同時也可以通過工作室的表現,在面臨畢業時,進入企業進行實習,所以學生可以在工作室中實現從學生到工作的過渡,從而避免了學生剛剛畢業到企業的不適。
三、工作室教學模式實施的反思
經過多年多的工作室教學和時間,取得了不少的成績,也暴露出一些問題。
(一)取得成績
工作室的教學取得成績主要分為三個方面,第一,在設計競賽獲獎方面,在進行工作室教學改革的多年中,工作室成員自發或者有組織的重點參與了諸如張江杯、東莞杯和一些專業的設計比賽,獲得了不少的成績,其中在各級各類工業設計專業的設計競賽中,工作室學生獲得了多項等級獎和優秀獎,同時獲得10個國家外觀專利。第二,在學生參與的設計實踐方面。多年來,工作室成員參與了多項和地方企業的合作項目,包括為桂林機床廠設計龍門銑床造型;為桂林星辰科技有限公司設計激光打標設備造型,以及為桂林聚聯科技有限公司設計光功率計產品造型等。第三,在創業方面的支持上,目前工作室的運行中,對于支持學生創業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尤其是對學生創業意識的培養方面,除工作室導師經常結合一些實際的案例進行講解外,還邀請畢業后創業的校友回校給學生講解創業經歷,同時還邀請本地的企業負責人入工作室給學生講創業故事;同時還在支持學生參與國家大學生創業實踐項目方面,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先后獲得國家大學生創業項目2項。
(二)存在問題
在取得了不是成績的同時,工作室多年的運行中,也暴露出一些問題,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的問題:
1.工作室管理。由于工作室雖然是一個班級單位,但是并不是按照學校編班體制編制,管理上也不是由輔導員進行管理,只能由指導教師和工作室組長協同管理,而平時指導教師并不能整天在工作室對學生進行指導,所以很多管理工作很難落實。所以需要在管理方式上進行改革,讓學生的相互管理納入到管理體制中,同時指導教師更多的和學生接觸,讓管理體制更加人性化,讓學生也有更大的積極性。
2.在團隊合作方面。工作室教學強調的是團隊合作,所以在工作室的教學和實踐中,所以根據不同成員的特長和相互的關系,組成了4-5個設計團隊,以團隊的方式做作業、參加設計競賽和參與企業設計項目實踐。盡管工作室非常強調團隊合作,但是在具體的設計活動中,部分成員很難適應團隊方式,表現為很難融入到集體中,喜歡自己獨自完成設計,所以導致團隊合作的項目最終還不如單獨安排任務完成得好,集體的力量無法發揮。這就需要(下轉第67頁)(上接第59頁)指導老師進行有力的指導,引導成員發揮團隊力量,比如多采用頭腦風暴法進行討論,并進行記錄和總結。
3.在學生態度方面。在工作室的成員選拔中,盡管有完善的退出機制,但是不能頻繁地對成員進行調整。這就導致很多成員在工作室的教學過程中,不僅要經常參加大量的設計競賽,還要完成一些實際企業設計項目,工作強度較大。所以,在學習過程中,部分成員很難跟上進度,逐漸落伍,學習態度逐漸由主動變得被動,交代的很多任務無法完成。這樣的情緒會蔓延,影響其他一些成員。因而工作室指導教師應經常和成員接觸,及時發現這樣的問題,找到跟不上進度的學生,幫助他們重新樹立信心。
總之,通過多年的教學實踐,工作室制的教學方式已經在桂林電子科技大學工業設計專業扎下了根,工作室的運行也由最初的無序逐漸走向了規范化和正規化,學生也明確了在工作室需要學習什么、如何學習,指導教師也知道如何引導工作室學生進行設計能力的培養。工作室的運行,取得了不少的成果,使學生提高了設計能力,也積累了不少設計經驗,為學生走出學校,順利適應企業的設計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讓工作室真正成為學校和企業的連接平臺。
【參考文獻】
[1]張技術.工作室建設與發展模式探討[J].設計藝術,2008(6)
[2]王兮.室內設計專業高職教育中結合實際項目的“工作室制”教學初探[J].大眾文藝:學術版,2010(18)
[3]蔣劍平.試論藝術設計專業從傳統教育模式向工作室制創業教育模式轉型[J].邵陽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12)
【基金項目】廣西教育廳新世紀高等教育教改項目資助“以創意為核心的藝術設計專業計算機輔助設計課程教學改革探索”(2013JGA143);廣西區強基創優計劃項目
(責編 劉健華)